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在美上市中国光伏企业运用定价与本土竞争者激战

2012-04-11 17:46来源:Solarzoom关键词:光伏企业光伏产品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需求庞大,日本市场未来有望成为本土以及中国制造商的最强劲市场之一。不过就制造成本而言,中国光伏企业优势明显。日本企业和业内绝大数企业一样处于亏损状态,一些企业正在考虑推迟扩产,并通过向中国、马来西亚及其它亚洲国家转移降低成本。其它外包由中国及中国台湾地区供应。很显然,日本光伏企业无法与中国光伏巨头竞争。倘若日本消费者并不在意“由谁制造”这个标签(通常公共事业单位以及商业规模的项目会在意谁是制造者),日本将会首次在本土经历竞争考验。将运营移向海外本身也并非完全之策。以Q-Cells为例,该公司去年绝大部分太阳能电池(700MW)在马来西亚生产。Bosch集团停止了进入该国的扩张,在作出承诺之前耐心等待光伏技术领域优势明显的赢家,这说明地点与劳动成本并非一切。

3月20日,美国商务部公布针对中国光伏产品反补贴的初裁税率。美方初步裁定,税率征收在2.9%至4.73%之间。据悉,美国商务部对于反倾销税的裁定将在今年5月份发布。有业内人士认为,届时关于此案的反倾销税率会更重,比反补贴的惩罚性关税要高得多,这无疑会给中国光伏企业带来压力。不过中国光伏企业绝不会坐以待毙,多家企业已经在北美地区建立太阳能发电厂。此外,我们认为对贸易禁止任何的推动外力都有可能对美国产生不利影响。事情的底线即无论美国市场是大还是小,没有任何一家美国光伏企业能在成本与产量与中国光伏企业一较高下。事实上,美国三大光伏巨头FirstSolar、Sunpower与MEMC正远离制造板块,朝项目发展深入发展,以避免冲突。

基于以上言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即在美上市中国光伏企业是最佳的投资选择,在特定企业规模、债务、市场份额以及运营能力上调整甚少。私营部门与公共事业公司提供数十亿美元的投资金额,上市公司的市场地位正受到全球亏损以及人们对成本与平均销售价格之间的不平衡是否会长久持续担忧的负面影响。从所有光伏企业的财报中,我们可以看出,平均销售价格仍在下降,并逐渐消除潜在的利润。

那么,为何那些全球光伏巨头依然处于亏损状态呢?尽管在全球已经处于绝对胜利地位,为何这些企业还是作出利润破坏性的举动呢?

起先,市场竞争促使了平均销售价格的下降。不过没多久,原因变得多元化,产能过剩以及清理库存销售都导致了现货价格低于制造成本。如今,在美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正运用平均销售价格来与本土企业激战。我们目前已经确定在中国至少有300家实体公司,其中100家左右的锭与硅片的总出货量至少达16GW,太阳能电池出货量约7GW,光伏组件出货量约9GW。正是这种本土激烈竞争而非德国削减光伏补贴政策构成了这些光伏巨头掉进ASP的死气沉沉的螺旋循环之中。此外,中国中央政府以及省级政府在行业整合方面的作用还并不明朗,这一因素也给这类本土竞争带来压力。

中国的目标为到2020年太阳能产能50GW。有分析师认为,2012年中国市场需求为7GW。中国光伏市场潜在的成长也有可能会产生一个矛盾,即更多的市场需求以及本土定价架构引起全球连锁反应。在美上市的光伏企业在众中国光伏企业里数目很少。如果中国并不朝前发展,雄霸全球的中国光伏企业将可能提高平均销售价格并回归赢利状态。那些在海外营业的企业的影响与本土企业并不相同。一线企业拥有附加的价值,这种价值是关系、品牌认可度以及多年在全球市场存在所产生的其它为妙关联的结果。在美国以及欧洲销售组件,这种体验以及产品质量保证非常重要,但在中国却并非区分要素。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企业查看更多>光伏产品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