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光伏聚焦:晶科能源神秘“创业史”

2012-04-06 15:42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关键词:光伏企业晶科硅片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昱辉阳光成立后,李仙寿拿着生产计划和厂房设备配置的生产能力证明,到南京与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中电光伏(NASDAQ:CSUN)寻求合作。原料紧缺的中电光伏,给了昱辉一个订单和4000万元预付款。这是昱辉阳光在开张后的第一笔资金,李仙寿用来购买设备与原料,完成生产后再给中电光伏交货。

此后,李仙寿又以类似方式,搞定另外几家大客户,并拿到了大笔的订单和预付款:无锡尚德的8000万元订单、江苏林洋的上亿订单,老客户台湾茂迪股份有限公司也预付了500万美元的现金。昱辉阳光的产能在2006年迅速从零增长到648吨、3200万张硅片,年产能达到80兆瓦。2006年8月8日,成立仅一年多的昱辉阳光在伦敦创业板上市,成为继无锡尚德之后第二家海外上市的太阳能企业,募集资金5000万美元。2008年1月29日,昱辉阳光又成功地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筹资规模达1.3亿美元。半年后,昱辉阳光通过增发再次融资1.85亿美元。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李仙寿,被评为“风云浙商”。通过几次融资,昱辉阳光不断扩张,在四川眉山、江苏无锡等地,都兴建了生产基地。目前,昱辉阳光单晶硅产能排名世界第一,多晶硅产能排名世界第三,综合产能排名世界第二,成为世界光伏产业的一匹黑马。

光伏巨无霸是这样炼成的

在李仙寿挺进光伏产业的同时,他的两个弟弟和妹夫也没有闲着。据报道,李仙德从1996年起开始做消防工程、水电安装,后成为浙江快达建设安装工程台州分公司的负责人。李仙华则进军汽车维修业。1999年,李仙华创办玉环县阳光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这家与“阳光能源”同名的公司,后来成为玉环县规模最大的汽车维修公司。陈康平1995年毕业于浙江财经学院,在玉环的上市公司苏泊尔(002032.SZ)工作过10多年,从成本会计一直做到CFO的位置。四人在不同行业创业,彼此并无业务联系,资产也差别不大。但李仙寿北上嘉善成立昱辉阳光后,业绩爆发式增长,财富亦迅速膨胀。几个兄弟坐不住了。

2006年6月,李仙华、李仙德变卖各自资产,与妹夫陈康平一道,投资1000万元,在江西上饶注册成立德晟太阳能有限责任公司。当年12月,三个人注册成立外资企业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此时,昱辉阳光已在伦敦上市,成立伊始的晶科能源也瞄准了资本市场。“成立德晟时,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为昱辉阳光做配套,因为哥哥生产硅片需要大量的原材料。”李仙华曾这样表示。但进入太阳能光伏产业后,他们很快发现,这个行业的前景,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三人不再甘心只为昱辉阳光做配套,而是将产品战略扩展到硅片、电池、组件等光伏产业的上下游。

与昱辉阳光类似,晶科能源也以大笔收入预售货款的形式,完成迅猛扩张。2007年,晶科能源硅片产能80兆瓦,实现销售收入7.8亿元,纳税3860万元。2008年,硅片产能扩大至220兆瓦,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纳税1.2亿元。2008年,晶科能源开始寻求融资。5月份,新加坡一家私募基金看中晶科能源,投资3500万美元;8月,深创投等8家基金联合向晶科能源投资2000多万美元。2009年6月,正值金融危机后的资产价格处于“洼地”时期,晶科能源仅仅经过不到一周的谈判,即收购了浙江海宁第一家进入光伏产业的企业—浙江太阳谷能源应用科技有限公司。“太阳谷”是2007年投产的嘉兴第一家太阳能电池片生产企业,2008年销售达4.3亿元,也是昱辉阳光的重要客户之一,当时已陷入困境。晶科能源以近3亿元将其收购后,在原有75兆瓦的产能基础上,又扩建了300兆瓦的产能。2010年5月14日,晶科能源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与2008年先期上市的昱辉阳光相会。

晶科能源从零开始,短短4年时间,即成长为行业内的巨无霸企业。此间,晶科能源与各级地方政府的关系,亦越走越近。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