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原材料及辅料多晶硅技术正文

单晶硅与多晶硅技术大比拼

2012-03-28 13:55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关键词:多晶硅光伏技术单晶硅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当前多晶硅在发展半导体产业、新能源产业方面已摆到越来越突出的重要地位。近一两年来,在生产多晶硅产品(特别是用于太阳能电池的多晶硅)的技术路线方面,世界多晶硅主要生产国家正在积极寻求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技术。这项研发工作表现得十分活跃,并出现了众多的研究新成果和技术上的新突破。这也预示着世界多晶硅工业化生产技术一个新的飞跃即将到来。未来3年~5年正是发展我国多晶硅产业的黄金时期,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尽快建立起自己的多晶硅产业,以打破发达国家的垄断和封锁。需求形势的发展,无论是在扩大我国多晶硅生产规模上,还是在研发、探索节省能源、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效益的多晶硅生产新工艺上,都给我国硅材料产业提出了一个紧迫的重要任务。我国的多晶硅材料面临这样的重要关头。

从国外的情况看,从事多晶硅生产的每个公司都在独立发展,联合引进没有可能,多晶硅厂掌握的核心技术都在国外。宁波立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必清认为,依靠技术转移和与国外企业合资都不太可能,因此,要丢掉幻想,在多晶硅技术自主研发上下功夫,联合攻关,研发多晶硅生产新技术、新工艺。

国际上生产多晶硅的主要技术路线有改良西门子法、硅烷法、流态化床法、冶金法,其中改良西门子法占全球产量的80%以上。而我国发展多晶硅产业应该采取什么技术路线,专家认为,我国现行100吨左右的多晶硅产量全部采用改良西门子法,不但具有较好的技术基础,而且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科研人员和操作技工,因此,开发千吨级规模生产工艺技术,重点应针对节能和物料循环利用等方面组织重大攻关。许多专家建议,科技攻关既要着眼于相关产业对多晶硅产品的紧迫需求,提升千吨级改良西门子法的生产技术,降低能耗和产品成本,尽快实现规模化生产,又要加强新技术、新工艺研究,以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技术为突破口,开展太阳能级低成本多晶硅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实现多晶硅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他们建议科技部尽快组织多晶硅产业化技术攻关,促成产学研紧密结合,形成有竞争力的我国多晶硅产业。

必须搞好协调与合作

现在,国内已有两家企业初探多晶硅生产。河南洛阳的中硅高科公司已在2005年11月投产了300吨多晶硅。该公司的一部分产品给某IC公司,另一部分给无锡尚德。2005年8月,科技部批准河南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实施国家“863”计划项目“24对棒多晶硅还原炉装置技术研究”课题,首期资助经费300万元。该项目预计在2006年完成,项目完成后将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晶硅生产技术和工艺,并为我国建设千吨级多晶硅生产线奠定技术基础。新光硅业2001年在四川乐山投建,是我国第一条千吨多晶硅生产线,规划年产1260吨的多晶硅,总投资约12.9亿元人民币。预计2006年项目投产后年产值约为6亿元,可年产电子级多晶硅900吨、区熔多晶硅200吨、太阳能电池用多晶硅150吨。能否实现这一关键的突破,2006年当可见出分晓。

目前,上海太阳能科技正在组建“太阳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将用2年的时间进行多晶硅的技术突破。一旦突破技术障碍,原材料成本将直线下降。太阳能科技也可委托其他企业为其生产多晶硅。香港锦艺集团在重庆将投资10亿元,建年产5万吨硅微粉、1000吨多晶硅生产线项目。

中国电子材料协会半导体材料分会秘书长朱黎辉说,现在想上多晶硅项目的地方很多,希望政府能够组织协调,避免单晶硅重复建厂的历史。多晶硅产业不但技术门槛高,风险大,而且需要一个专业的团队来保障运行,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对多晶硅项目做严格的审批、限制。虽然一段时间内国际多晶硅市场需求旺盛,国内市场缺口很大,但应该看到,我国多晶硅产业基础差、底子薄,国外又对我们进行技术封锁,如果出现遍地开花搞重复建设的局面,对这个行业的发展将极为不利,因此,建议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加强管理,新建项目一定要谨慎,最好选现有具备条件的1~2个工厂走改扩建扩能之路,较为合理的经济规模在2500吨。

当前多晶硅产业化技术攻关应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自主创新,联合攻关,尽快在较高水平上建设我国的多晶硅技术及产业示范。选择产业化技术示范项目,应充分考虑项目实施的环境和条件。优先选择电力供应充足且价格低廉、水源相对丰富,氢气和氯气输送便利,副产品就近消化,尽量避开人口稠密或旅游等地区。从目前来看,国际市场上供需缺口大,但未来价格不可能保证不下跌。而且,多晶硅厂确保生产安全的难度也很大,可能保证五年不出事故,但不能保证十年、二十年不出事故。因此,在多晶硅产业的发展中,应该采取多方融资,多个省,上下游产业链,包括民营企业,多方共同建设,共担风险的策略。国外多晶硅厂家多元投资的模式可供借鉴,联合上下游企业通过参股的办法,多元投资,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形成完整的自主研发和供应的半导体产业链。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多晶硅查看更多>光伏技术查看更多>单晶硅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