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技术正文

应对美国双反 光伏技术发展应适合内需

2012-03-05 16:02来源:21世纪新能源网关键词:光伏光伏产业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核心技术生产设备在外。多晶硅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缺乏核心技术的支撑,产业发展面临后劲不足的困境。由于不掌握光伏产业的核心技术多晶硅的制备提纯技术,高纯度硅材料仍依赖进口,甚至连制造硅片电池组件的关键设备也来自进口,这种现状导致我国光伏产业被打上“代工车间”的烙印。

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两头在外”的经营模式,即产业链上游的硅料和硅锭生产,下游的光伏产品应用全都依赖国外,如遇国外需求汇率补贴政策发生变化都会给中国光伏企业带来巨大影响。如前所述一旦我国应对美国的贸易诉讼不利,欧盟国家再推波助澜,对中国光伏产品采取抵制政策,届时我国光伏产业可能遭受沉重打击。

(二)没有形成全产业链,成本居高不下

多晶硅产业链较长,而我国只掌握下游的电池组件制造环节,没有形成全产业链,这样难以将最终成本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多晶硅首先用电路把硅石炼成粗硅,然后将粗硅出口到国外,由国外企业提炼成晶硅切成硅片,再回到中国由国内企业组件生产。这个过程使用的技术设备(包括提纯切片拉棒)大都是从国外进口,技术门槛高利润回报大;而下游的电池组件制造环节,则技术门槛较低利润回报较少,尤其是组件环节,成本竞争最为激烈,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也最低。所以,美国以设备出口硅片出口的形式占据着多晶硅产业链中的高附加值环节,在国外消费市场萎缩的情况下,中国的制造商失去规模的优势,势必导致多晶硅厂亏损。

促进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立足全球视角,从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出发,在政策法规方面支持国内光伏产业发展。完善光伏产业配套体系建设,加快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光伏国家/行业标准体系。提高行业进入门槛,防止像国内多晶硅产业那样一哄而上低水平重复建设而导致的产能过剩的现象。加强行业管理,规范光伏产业发展资源整合,鼓励企业集约化开发经营,支持生产成本低竞争力强的企业兼并改造效益不佳存在问题的光伏企业。促进行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

(二)建立健全标准专利检测认证等配套服务体系,加强光伏行业监管与服务,支持行业自律协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建立完善包括多晶硅材料电池/组件的产品标准,光伏生产设备标准和光伏系统的验收标准等。加快建设国内认证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同时,尽快制定和出台相关的BIPV的技术参数标准,增加国内光伏发电的应用市场,进而改变光伏产品过度依赖出口的现状。

(三)提升光伏能源地位,加强产业战略部署。加速建设智能电网,迅速扩大和启动内需,培育国内光伏发电市场,促进国内消费市场的形成;积极推动上网电价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并在农业交通建筑等行业加强光伏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力度;支持建立一批分布式光伏电站离网应用系统BIPV系统小型光伏系统,鼓励大型光伏并网电站的建设与应用,推动完善适应光伏发电特点的技术体系和管理体制。尤其强调的是,基于2009年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建议重点发展BIPV组件生产技术,包括可直接与建筑相结合的建材应用于厂房屋顶农业大棚及幕墙上的双玻璃BIPV组件中空玻璃组件等,解决BIPV组件的透光隔热等问题,结合美学原理,设计出美观实用可直接作为建材和构件用的BIPV组件,扩大BIPV组件应用范围。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查看更多>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