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以光伏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出现了“过剩”

2012-03-01 14:28来源:中评社关键词:光伏光伏产业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因为国际市场的萎靡不振,中国以光伏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出现了“过剩”。从去年初至今,国际光伏市场从上游多晶硅价格到下游组件价格经历了“大跳水”,国内光伏市场全产业链的产品价格均呈一路下滑态势。

据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硅业分会去年三季度末的统计,国内多晶硅现货主流报价为每吨35万至39万元,只有去年2月每吨68万至74万元的报价的一半;而光伏电池组件价格也在过去三个月内降了30%。

上海证券报发表金融学博士后曹军新文章表示,光伏产业链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五个环节,被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才短短几年,缘何会“过剩”?现在看来,最主要的原因是从企业到各级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均缺乏真正有效的市场需求管理。尽管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可是若缺乏紧紧围绕市场需求的国家和区域产业的战略宏观管理和企业发展战略管理,就很容易导致以产业同构和产能过剩为表现形式的产业泡沫。

文章称,近日在中部某省调研时了解到,该省的11个设区市中已有8个发展了光伏产业,而所有的设区市全都在发展金属新材料产业、非金属新材料产业、生物及新医药制造业、绿色食品产业和文化及创意制造产业。其中,光伏产业链在该省设区市已存在技术重复引进、产业布局雷同和低层次竞争的问题。

文章分析,造成产业布局雷同的根本原因,是“竞标赛”机制下的地方政府主导了工业园区建设,先轻而易举地拿到土地开发,相互竞争,进而采取各种优惠政策“拼命”招商引资,给本级政府添光彩。而企业为顺应地方优惠政策,不免以同样的技术和产品生产模式,至多是产能上扩大,以求抢占园区地盘。由于银行目前缺乏产业的市场需求管理能力,在政府战略产业指引下,局限在同业的份额竞争蜂拥而至,致使信贷扎堆。这就导致了在一个省区范围内的产业布局雷同,产业同构和以产能过剩为表现形式的产业泡沫。随之而来的是,部分新兴产业的信贷持续逾期,一些地方和企业出现了借新还旧、拖欠利息和不良贷款增加问题。

在现有机制下,地方主政者的目光主要还是盯住上级的GDP短期考核,围绕实现GDP的增长组织资源和管理资源,还没有可能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围绕产业的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组织和管理资源。国内一些企业往往以数量和规模论英雄,只关注眼前市场份额和增长,忽视长期市场需求的变化规律,更忽视国际政治经济因素对该产业市场需求的影响。

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迅速崛起,其产品大多出口到欧美等发达国家。2011年年末,全国共有光伏企业460家,其中硅片生产商69家,组件生产商349家,电池组件生产企业42家。但是,从当前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产业链来看,各环节之间、上下游之间,以及产能与基础设施之间的不平衡、不衔接。全国硅料供应仍紧张,不能自给,主要依靠进口。硅片环节原料基本可以保证,下游需求稳定,有盈利。硅片生产过程的技术水平要求相对电池要低,其超额利润的唯一原因在于供需紧张。随着全球硅原料供应的逐渐缓解,硅片环节的盈利能力逐渐下降。电池环节产能过剩,企业普遍开工率低于50%;单一组件封装企业压力很大,货源紧张。在光伏应用技术研发如并网逆变技术、光伏建筑一体化和大规模的光伏并网电站等重点领域,国内应用市场仍然较小,产量相对过剩,组件价格回落。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查看更多>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