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光伏产业突围 亟待政府出手

2012-03-01 14:12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关键词:光伏光伏产业光伏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国内光伏企业发展的窘态

自2007年起,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跃居世界首位。2009年,已占全球太阳能电池总产量的40%。然而,制造大国并不等同于产业大国。正如钢铁产量世界第一,并不能掩盖中国企业在铁矿石定价权上的全面溃败;全球首位的汽车产量,也并没有培育出中国的大众与克莱斯勒。我国光伏产业表面光鲜之下,掩藏的是产业链困境与企业的无奈。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大体上可分为五个环节,自上而下依次为:太阳能级硅材料、硅锭硅片、电池、组件、系统集成,最终作用于市场端,实现光伏发电。整条产业链中,上游的晶体硅制备、切片环节技术门槛最高、利润回报最大,而下游的电池、组件制造环节,则技术门槛较低、利润回报较少。尤其是组件环节,成本竞争最为激烈,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也最低。然而,我国企业恰恰是集中在产业链中下游的电池、组件制造环节。上游的晶体硅材料主要为欧美和日本的传统七大厂商所垄断,2008年,占全球多晶硅材料供给量70%以上。下游光伏发电市场,则主要集中在欧洲,其光伏系统装机量占全球比例接近80%。可见,对我国而言,所谓的“光伏大国”仅仅是“生产制造大国”,再说得准确一些,则仅仅是“电池和组件制造大国”。在这样一个新兴产业内,我国依旧没能摆脱“世界工厂”的角色。资金、技术、市场等战略制高点留在了海外,低附加值的下游产品制造环节,引入了中国。

面对如此不利因素,光伏企业如何突围?

当务之急是政府应即刻启动市场培育手段,建立政府、企业、银行、电网公司的一体化合作机制,加快启动国内光伏应用市场。从世界光伏事业的发展进程看,政府的作用不可或缺。特别是在当前光伏行业的整合过程中,如果任凭中国光伏行业自由调整,必将给国家带来不应有的巨大损失,更将威胁中国光伏行业已经在世界光伏市场占据的优势地位。中国政府应当结合其他国家对太阳能光伏产业规划的合理性和对光伏企业的优惠扶持政策,通过多种手段,影响并引导中国光伏行业的调整和发展。对此,政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继续扩大国内市场需求。短期看,市场的容量是对过度调整最好的缓冲,是政府对国内市场开发应有的补课;长期看,面对今年国内大部分地区未能完成减排任务,面对全力实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仍不改南方大范围供电紧张,传统能源电价亟待上涨的局面,特别是面对新能源的国际之争,国家应当在即将出台的光伏行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继续加大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建设规模。这既是逐步改变中国光伏行业市场在外的畸形格局的需要,也是通过市场需求引导行业合理调整、再上台阶的需要,更是中国更多承担人类新能源发展责任的需要。

其次,尽快建立光伏产品生产企业的行业准入标准,给予多方面的债务融资支持。建立行业标准,一方面严格限制新的盲目投入,避免增加更大的社会浪费;一方面对符合标准、具备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光伏产品生产企业,比照国际通行办法,给予税收、贷款、债务融资等多方面支持。当前的光伏市场,在价格狂跌,短期调整的同时,需求始终存在。中国和世界的光伏电站安装市场仍保持平稳的发展,但中国的光伏产品生产企业面对需求,或因价格暴跌巨量库存占压资金,或因国家今年不断紧缩的货币政策,都面临着严重的流动资金不足,如果此时国家能够按准入照标准给予输血,对于规模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查看更多>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光伏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