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企业正文

2011年中国光伏十大上市企业盘点

2012-01-10 13:46来源:OFweek光伏网关键词:光伏盘点中国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与2010年相比,2011年的中国光伏产业,真可谓是道路曲折,荆棘满地。

在这一年里,光伏市场需求阴晴不定,欧洲各国光伏补贴大减,多晶硅价格在经历“过山车”后再次进入低谷,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价格大幅跳水,而欧债危机、“双反”调查又接踵而至。一个个负面消息犹如一组“组合拳”,给予中国光伏企业一次沉重重的打击。经此一役,大多数中小光伏企业面临破产或者濒临倒闭,而光伏巨头们日子也好不到哪去,业绩大降产能缩减,各上市公司纷纷调整战略、整合重组加以应对。

本期我们为大家奉上2011年中国光伏上市企业盘点,评析各大企业2011年重大事件与要闻,以飨读者。

NO.1尚德电力

2011年,对于尚德电力来说,可真算是时运不济。先是传出光伏组件在欧洲集体遭拒,让人尴尬不已;其次是支付2.12亿美元与MEMC以终止2006年签署的一份硅晶圆供应合约,只能说是迫于时势的无奈之举;再次“诈捐门”一石激起千层浪,导致越描越黑,闹得沸沸扬扬;再次“尚德破产”传言甚嚣尘上,“被破产”让其哭笑不得;最后来看其二、三季度财报,总计亏损近3.8亿美元,企业面临严峻考验。

尚德电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施正荣博士表示,在未来的2-3个季度里,尚德电力将加快公司的改革步伐,包括财务、运营、组织优化等一系列改善措施,以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和改善财务状况;这些措施包括在2012年降低20%的运营费用、暂缓产能扩张、以及到2011年底增加2亿美元营运资金。

NO.2晶澳太阳能

首先今年初,晶澳与安徽省合肥市签署了一项3GW光伏项目战略性的投资协议,项目总投资金额高达135亿元,年产值可达到约300亿元。如此大规模的战略性投资将为晶澳打开更多的市场空间。

其次,2011年7月1日,晶澳太阳能宣布,将以价值大约1.72亿美元的股票收购银禧集团有限公司,以扩大其晶圆生产能力,从而帮助削减太阳能组件成本。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此举又为晶澳太阳能光伏产品的成本竞争力增添了一个砝码。

最后要说的是,一向以高效率闻名的晶澳太阳能,再次推出新产品——“枫叶”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效率高达18.5%,大大超出业界转换效率16.8%的平均水平。对于光伏发电系统尤其是对于住宅屋顶光伏系统来说,这绝对可以算作是一个里程碑。

NO.3英利绿色能源

2011年6月,在保定的总部基地内,英利召开了万人誓师大会,目的是应对全球光伏市场即将到来的“寒冬”。虽然当时还是夏季,光伏行业却感受到了“光伏冬天”来临的寒意,迫使已经是世界第四大光伏电池生产商的英利也不得不为充分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

而2011年11月8日,英利集团再次在总部召开了“为了明天会更好打好攻坚战”的万人誓师大会,并表态不裁员、不减薪,苗连生也用“勤奋、诚实、道德、忠义”激励员工,共度光伏严冬。此举让无数人钦佩,更让无数光伏企业汗颜。凭借全产业链整合优势、全员技术创新优势以及对市场形势的准确预判,英利极有可能率先走出光伏严冬期。

2011年6月8日发布重要声明,英利绿色能源将成为2014年巴西世界杯足球赛的官方赞助商,赞助金1700万美元。通过南非世界杯这个营销平台,英利“一举成名”,不仅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同时也极大拓展了自己的国际市场。此次英利“故技重施”,恐难获得首次那种“一鸣惊人”的震撼效果。

NO.4天合光能

首先,2011年初,天合光能与保利协鑫签署一项长期硅片及多晶硅供应的补充合约,内容大致是保利协鑫将在未来五年将向天合光能提供总计达7.5GW的硅片和多晶硅产品。天合光能签订的这份合作,将会推动该公司未来多项业务更持续而迅速的发展,维持其全球领先的地位。

其次2011年7月,天合光能宣布一系列人事调整,涉及董事会、董事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公司治理和提名委员会,导致天合光能在会计问题上面临了一次巨大信任危机。虽然没有造成非常重大的变故,不过也让其第二季度财报不再乐观;

最后,2011年11月,由天合光能发起和参与制定的已向国际电工委员会提交的太阳能光伏国际新标准提案,已获多个国家支持,该提案内容涉及电池、组件、系统和光伏一体化建筑所有类别和领域。该标准的建立,对于标准缺失、产品质量及规格参差不齐、大多企业生产管理不能达标的光伏行业来说,无疑具有划时代的特殊的意义。而对于天合光能来说,将会提升自身企业国际地位,打造全球化的企业品牌。意义已不言而喻。

NO.5阿特斯阳光电力

2011年5月31日,阿特斯宣布与保利协鑫旗下苏州协鑫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达成一项重要太阳能合资项目即在苏州建立硅片厂。该厂初期产能600兆瓦,可以扩容至1.2吉瓦。对于阿特斯来说,这都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发展。借助保利协鑫的关键性大规模生产技术,生产高品质的硅片,可以满足全球客户对阿特斯优质太阳能组件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2011年6月阿特斯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的Guelph市投建的组件厂已全面达产,产能达200兆瓦。正是在光伏市场逐渐由欧洲向北美等新兴市场转移的趋势下,阿特斯大举挺进加拿大,布局北美市场。不过美国的“过分举措”也许会对其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阿特斯期望未来跻身世界三强,打造光伏百年老店,不能不说瞿晓铧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

2011年10月4日,美国西屋太阳能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一项专利侵权投诉,投诉对象为中国光伏企业阿特斯阳光电力和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光伏企业ZepSolar,状告这两家企业侵犯了其两项主要用于简化太阳能电池板的安装以及降低安装成本专利。不过,由于投诉的主体是光伏设备安装零部件,而阿特斯阳光电力又是Zep的授权销售商,所以对于阿特斯来说影响不大。而西屋太阳能的作为,只是在光伏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趁机打击中国企业,是一种变相的贸易保护罢了。

NO.6中电光伏

2011年2月,中电光伏与保利协鑫共同签署了总计近4400兆瓦的光伏硅片长期供货协议。硅片的交付将始于2011年2月,完成时间定于2016年12月。这项协议中电光伏起初是为加强其供应链,巩固其在太阳能光伏行业极具竞争力的价格优势。不过,时运不济的是,其后光伏原料价格暴跌,不知道这一结果给此事“打了几折”。

2011年3月,先有美国投资者集体诉讼将召开听证会一事拖累,后有与REC公司银行担保资金争端掣肘,虽然最终得以解决,不过中电光伏也算是几经坎坷了。

2011年8月,中电光伏为扩大其晶硅电池产能,通过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融资及信贷方式获得1.6亿美元营运资金。同期,中电光伏又以现有和即将购进的设备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1.5亿元人民币和3700万元美金。受市场环境急剧波动的影响,中电光伏2011年度财报情况也是相当严峻。在这样的情况下,获得资金帮助无疑能起到雪中送炭的效果。

NO.7昱辉阳光

2011年8月,昱辉阳光与眉山铝硅产业园区管委会签订了总投资156亿元人民币的瑞能光伏循环产业园项目。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人民币135亿元,实现利税20亿元。在光伏市场“寒冬”,各家企业都在“节衣缩食”之际,昱辉阳光的此次投资可谓大手笔,很是“抢眼”。

2011年10月,昱辉阳光提出了VirtusWafer,生长出平均效率在17.5%以上、最高效率可达18.04%的类单晶硅晶圆。类单晶是一种兼具单晶和多晶优势的新产品,昱辉阳光的类单晶技术已经进入行业前列。除昱辉阳光以外,还有保利协鑫、英利、晶澳、鸿禧光伏等大型光伏企业着手研发这一技术。类单晶技术将是未来光伏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

2011年11月,以昱辉阳光作为整合主体,带入开化县20多家拉棒、切片的企业成立股份合资公司,合资公司将统一采购原材料、统一销售产品,并充分实现利润空间的多方共享。这种由龙头光伏企业来带动整个企业的整合提升模式,让这个开放的联盟更具产业竞争力。昱辉阳光采取这种持股方式,没有扩产,以损失一点利润的方式却间接扩大产能。待时机转变,又可以增加其订单,风险相对比较低,竞争力却在增强,利弊得失清晰明了。

NO.8晶科能源

2011年7月,晶科能源通过高性价比的产品竞争,在德国PHOTON电力公司太阳能项目招标中,以2.84兆瓦的中标数额拔得头筹,也表明了其具备开发质量和成本竞争优势的太阳能产品的实力。

2011年7月,晶科能源宣布,晶科能源与德甲劲旅拜耳04勒沃库森足球俱乐部签订为期3年的赞助合约,成为其全球独家光伏企业合作伙伴。晶科能源通过足球这一全球性的体育项目,推广自身品牌,带动业务发展,的确是一个不出的选择。不过,这样有点“抄袭”英利的创意之嫌,品牌推广的创新力略显单薄。

2011年9月,晶科能源因全资子公司、位于海宁市的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未能妥善安置固体废料,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污染,一度引发群体性事件,最终导致晶科“污染门”事件曝光。而晶科“污染门”,又让整个光伏产业的环境问题暴露无疑。而成本作为这一问题的核心,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光伏行业里,又显得是那么的突出。不过,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不能不得到企业重视的,否则其东窗事发之日,也许是其灭顶之时吧。

NO.9赛维LDK

2011年,赛维LDK先后收购美国SPI公司70%股权、德国太阳能企业Sunways公司约33%股权,此前赛维曾于2009年收购意大利太阳能系统整合商SGT70%的控股权,三次海外并购,表明了赛维LDK积极拓展其全球化路线的决心。但是在光伏行业面临衰退之时,这样的举动或将让已经债务缠身的赛维LDK面临更大的困境。

2011年10月,国庆节前后,光伏龙头企业赛维LDK有可能申请破产保护的说法在业内流传甚广。虽然事后遭遇否认,不过也间接地反映出赛维LDK所面临的困境。严酷的资金链已经成为赛维LDK目前最大的噩梦,而财政、信托、风投、上市、优先股、公司债等融资手段,赛维几乎全部用过。赛维的现金流上一直埋伏着一颗“定时炸弹”,这正是公司面临的危机所在。

2011年11月,赛维LDK宣布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金山开发区的年产量达30,000公吨的世界级多晶硅生产厂动工,该厂是赛维LDK在内蒙古建立一个可再生能源生产中心的计划的一部分。这一工厂将有助于进一步降低赛维LDK的制造成本,应对2014年及以后全球多晶硅需求的强劲增长,并进一步提升赛维LDK在光伏行业的世界领先地位。

NO.10大全新能源

2011年5月,大全新能源公司与JNE咨询公司宣布双方旗下子公司——大全新能源(加拿大)公司和JNESolarInc签署了一份股东协议。根据此协议,双方组建合资子公司,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汉密尔顿建立和运营一个太阳能光伏组件生产厂,此举为大全新能源拓展加拿大光伏市场大有裨益。

2011年8月,大全新能源通过旗下位于石河子地区分公司获得中国银行核准的为期六年的1.5亿美元贷款,用于支持其在新疆第二季度的多晶硅产能扩张。市场行情不景气的条件下,多晶硅制造商大全新能源却凭借自身的优势大力发展,加速产能扩张,多晶硅生产的开工率维持在100%的水平,足以表明其业绩水平的确令人欣喜。

2011年11月,大群新能源公布其当年Q3财报业绩,数据显示其净利润为1210万美元。在同期各大光伏上市公司几乎全部亏损的大环境下,大全新能源能够取得这样的业绩着实不易。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