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其他市场正文

光伏全球洗牌前夜 中美企业破产终将难免

2011-10-13 17:07来源:能源经济网关键词:光伏太阳能多晶硅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企危局

在美国三家公司破产之际,有外媒指出,中国是最大的受益者。而反观国内,虽然不久前国家出台了全国范围内的光伏上网标杆电价政策,但中国光伏企业的境况并不如意,多家企业亏损巨大。

目前,无锡尚德的股票,已从今年2月份的高点10.83美元下跌了65.7%,从2008年的上市以来最高点90美元则下跌了95.9%。赛维LDK、晶科、晶澳等公司业绩亦下跌严重。

在此次整合期内,中国企业并未因本国政府的政策支持而得以幸免。反而因为之前的政策支持而大规模进行产业扩张,造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

据曹寅给出的数据,目前,整个世界的产能是市场消纳的两倍,全世界库存的光伏产能约达10GW,中国则占了8GW多。难怪美国光伏电池制造商Suniva的市场部总监向《卫报》记者抱怨,“即使看到全球市场需求在明显下降,中国企业还是在不停地生产,生产。”

咨询机构的调查显示,目前的晶硅光伏电池组件的平均价格已跌至约1.15美元/瓦。据报道,在此次欧洲国际光伏巡回展览会上,国内某家企业单晶12572片封装组件的报价竟然低至0.68欧元,多晶硅则为0.72欧元。

一方面,中国企业企图利用规模优势,大力生产组件,以期望控制成本,取得价格优势。而另一方面,面对日益萎缩的需求市场,中国企业不得不大打价格战,而过低的价格又促使企业陷入亏本境地的恶性循环。

尽管中国企业的产量排名各自领域内的全球前列,但某上市光伏公司CEO称:“从2005年国内第一家光伏企业上市以来,这么多年有很多企业的累计融资额跟净值相比是差不多的。可以说在这5—6年的时间里,很多中国的光伏公司没有赚到钱,很多公司盲目的扩张可能会带来很多的潜在风险。”

不可否认,中国光伏企业经过几年的持续快速发展已在规模和成本结构上具有一定优势,不过这种优势目前还仅仅局限于光伏产品的制造上。

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美国进口了37亿美元的光伏产品,以组件为主,但同时出口了56亿美元的设备、辅料等,净出口额达19亿美元。在光伏产业的其他关键环节上,中国企业并无优势,甚至与欧洲和美国的差距十分明显,如大规模制备高品质多晶硅、先进生产设备及工艺。

在王毓明看来,相对于上游的多晶硅生产、下游的光伏系统开发和设备及工艺提供商,中国企业在初步建立优势的制造环节(从硅片切割到电池生产再到组件封装)挣的其实是“辛苦钱”。

而记者采访到的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接下来一定也会有实力偏弱、匆匆上马的中国光伏公司破产或被并购。且据了解,一些中小企业已开始裁员并收缩市场。

类似英利等全产业链的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强,而专做某种光伏产品的公司,由于产品单一,严重依赖外部市场,形势不容乐观。

那么,国内光伏企业如何才能顺利度过整合期?不少企业仍寄希望于政府能出手相助。而有学者则不主张政府“刻意”扶持企业,他们认为补贴应该更多地放在消费侧,从而拉动需求、创造市场,至于企业还是应该通过市场竞争来物竞天择。

“中国企业,一方面必须继续提升自己的技术和降低成本,”赵立雄给出建议,“另一方面,大公司应抓住机会,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利用现有资金去收购其先进技术。”如果能顺利通过此次整合期,光伏市场的前途无疑将柳暗花明。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