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其他市场正文

空间太阳能电站迎来发展机遇

2011-09-26 10:29来源:中国联合商报关键词:太阳能光伏设备空间太阳能电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种种迹象表明,空间太阳能技术的发展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但在具体建设上仍将面临技术困境。在近日于对外经贸大学召开的“中国能源环境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对于空间太阳能技术的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并作出了上述判断。

比较优势显现

所谓的“空间太阳能”技术,是指通过火箭等将太阳能光伏设备发送至空间轨道,由其在轨道上接受太阳能,之后再通过无线的方式传输到地面接受终端,由终端输出到电网的一整套系统技术。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李明表示,相对于地面太阳能光伏发电,空间太阳能发电具有明显的效率优势。据介绍,由于太空的太阳辐射每平方米可以达到1353瓦,是地面的5倍以上,在地球同步轨道,99%的时间可以接受太阳能辐射。如果在地球同步轨道上部署宽度为1000米的太阳能电池阵环带,以转换效率100%计算,从理论上说,其1年接受的太阳能辐射,可以为地球可知开采石油储能的能量总和。

在传输方式上,可采取微波或者激光两类技术。目前欧美主要以微波技术研发为主,而日本则主要以激光技术为主、微波技术也在进行研发。李明透露,目前我国对此研究已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包括四川大学、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等均已研发出相关传输技术。

欧洲空间能源集团副总裁徐枫也十分看好这一技术。他认为,核能的发展在日本核泄漏之后将会被重新审视。作为能源的“祖宗”--太阳能,对其能源的利用是最为应该的。

据了解,核电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在全球的电能占比中已占到16%,其中在部分国家已成为主要能源之一,比如美国核能占比达到20%、日本达到50%以上,法国更是高达78%。但核能技术极其复杂,风险隐患不容忽视。

专家指出,近期墨西哥湾漏油以及日本核电站发生重大事故,加剧了人们对传统能源的担心。而水电和风电都存在不稳定的特点,相比之下,太阳能才是人类最可信赖的能源方式。

或引发产业革命

目前,美国、日本、欧洲、俄罗斯等都提出了自己的国际空间太阳能电站的构想,预计投资数百亿美元,建立100万千瓦的商业性装机电站,在2030-2040年投入使用。但中国目前尚未起步。

为此,由中科院院士王希季为代表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项目--《空间太阳能电站技术发展预测和对策研究》8月份结题完成,该项目由多名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完成。该项目建议国家发改委尽快抓太空电站的论证和顶层设计,以明确发展目标和指导思想,提出发展路线图和工程初始方案论证。

在此基础上,在2020年前深化发展路线图深入方案论证,提出关键技术和先期必须创造的条件,进一步深化发展路线,并逐步开展攻克关键技术和创造条件的工作。第三步,2030年进行并完成整个空间站的研制、在轨实验和验证工作。最后在2040年建成商业性的太阳能空间电站。

中科院院士王希季认为,太空电站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利用和获取能源的方式,将会带来新能源、新材料、光电、电力技术等多个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创新,可能会引发一场新的技术革命。

比如,能源传输从有线变成无线,从过去的海洋和地下变成了以空中为主。发展上述工程,可以带动交通、材料、动力、电子、微波、激光、机器人、防腐等技术的革新和突破。中国可以有自己的独特路径。比如中国可以集中力量发展重型运载火箭,以提高空间运输能力。

遭遇技术困境

尽管如此,空间太阳能的发展还是面临着一定的技术难题。李明表示,以1G瓦(100万千瓦)的空间太阳能电站为例,需要10平方公里的空间太阳能光伏板,其重量约相当于3000吨~4000吨,而这个重量相对于当前的火箭发射技术尚有难度。据其介绍,目前最大的在轨物体为美国的国际空间站,其重量也不过400吨左右;而中国目前的火箭发射重量也不大,按照4000吨的重量,则需要发送50次以上,之后的空间组装技术也是一大难题。

空间太阳能电站的传输模式也遭到了公众的质疑。有网友在博客称,开发空间太阳能技术的人称红外激光的直径大概只有10米量级,不会对生物造成影响,而且一旦偏离目标,系统会自动关闭等。但是,如果空间太阳能技术被转用于军事,那么是否会变成一种致命的激光武器呢?

微波的传输方式同样值得商榷。据了解,微波可以加热水分子,一旦微波传输偏离地面接收器,比如照射到其它地区,微波束巨大的直径(10km量级)既可以导致陆地区域的快速蒸发和加热,形成干旱和森林大火等“自然灾害”,也可以由于快速蒸发作用,加剧海面上台风的形成。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转用于军事目的,是否就可以构成新一代战略武器——气象武器。特别是这种武器目前还没有国际公约限制,被限制发展核武器的国家也可以发展这种武器。

资料显示,目前中国航天技术已取得了巨大进步,但过去40年以来,太空电站计划在其他国家并无实质性的进展,主要是发射技术难以突破。比如一个5GW(5百万千瓦)的空间太阳能供电站的质量(按照1979年参考,需要3-5万吨),即相当于人类50多年来发射的所有航天器的(6000多颗)的总和。

此外,1个GW的空间太阳能电站,按照30年寿命设计,总发电量为2400亿千瓦时,但是以目前的造价看,需要2600亿人民币。即使按照每度电(千瓦时)为1元计算,仍入不敷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太阳能查看更多>光伏设备查看更多>空间太阳能电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