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其他市场正文

光伏产业:高速发展中暗藏隐忧

2011-06-11 13:50来源:互联网关键词:光伏产业太阳能光伏组件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近年来,全球光伏产业保持高增长态势,光伏产业在全球可再生能源中占据越发重要的地位。

在过去15年中,全球光伏产业以25%的年均增长率迅速成长。2008年,全球太阳能电池的生产能力比2007年增加83%,达到13GW;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增长35%,达到4725MW;光伏安装量增长35%,达到3962MW。据欧盟联合研究中心研究结果显示,在未来世界能源结构中,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2030年太阳能发电将占全球能源结构的10%,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到25%,到2100年将达64%。

为此,当前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光伏产业的发展,并把其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举措。2004年欧洲市场开始大幅度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光伏市场。2008年世界完成的装机容量中,欧洲占了约80%;2009年全球装机容量达到8000兆瓦,其中我国约占2%;2010年全球装机总容量约为13000兆瓦,我国约占3%左右,有逐年增长的趋势。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猛

在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我国76%的国土光照充沛,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全国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每平方米太阳能年辐射总量达3350~8400兆焦,平均为5860兆焦(相当于199kg标准煤),每年我国地表吸收的太阳能,大约相当于2.4万亿吨标准煤的能量,相当于2008年全国能源消耗总量28.5亿吨标准煤的842倍。

此外,我国光能资源分布较为均匀,与水电、风电、核电等相比,太阳能发电没有任何排放和噪声,应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除大规模并网发电和离网应用外,太阳能还可以通过抽水、超导、蓄电池、制氢等多种方式储存,太阳能可以满足中国未来稳定的能源需求。

在此基础上,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取得了迅猛发展,竞争力不断增长,产品出口更是在最近几年内呈现激增。

2008年,中国成为亚洲吸引可持续能源投资最多的国家,总额达156亿美元,较2007年上涨18%,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太阳能光伏产品制造基地。

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全年出口已达154.39亿美元,2010年出口320.25亿美元,比2009年同期增长107.36%,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平均单价3.61美元,同比增长110.39% 。其中,2010年太阳能电池出口201.92亿美元,占全部光伏产品出口约63.06%。

在太阳能电池生产方面,我国企业优势也愈加明显,并呈现国际化发展态势。10年来,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平均年增长率为41.3%,太阳能电池产业规模扩大了35倍。2010年中国光伏太阳能电池产量约8000MW,占世界生产总量的50%,居世界首位。

据悉,2001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仅3兆瓦,2009年已飞速增长到8000兆瓦,居世界第一,8年的时间增长了2000多倍,太阳能电池产量以100%以上的年均增长率快速增长,连续3年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利润的丰厚促使更多、更大的资金在近两年迅速涌入光伏电池产业,其中外资投资更占有相当比例。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太阳能电池产业实际投资额约570亿元,外资、合资企业实际投资额占投资总额的37%。

目前,我国拥有35家海外上市的光伏企业,在全球前10家太阳能电池厂商中,我国占据4席。光伏产业已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可以同步参与国际竞争,并有望占据国际领先水平的行业。

而竞争实力的增强则取决于产品质量和生产技术的稳步提高。当前,我国太阳能电池骨干企业已经掌握了高性能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成套生产技术,在商业化太阳能电池生产技术上也取得多项突破,光电转化效率已提高到16%~18%,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产业技术上与国际同步。

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出口额已连续6年增长较快,进口额波动频繁(详情见表1)。从2010年我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出口结构分析,太阳能电池和电池组出口额占73.69%,太阳能电站出口占18.9%,出口企业主要集中在江苏省、广东省、浙江省、河北省和上海市。

根据2010年出口统计数据,我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加工贸易出口占57.54%,一般贸易出口占39.3%。出口价格下降很快,低价竞销现象明显。由于缺乏一些高新制造产业的支撑,我国的太阳能电池关键生产设备基本依赖进口。许多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全面引进国外生产线或基本采用进口设备。这种现状导致我国光伏产业被打上“代工车间”的烙印。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现拥有光伏产品出口业绩的企业已达万家,产能过剩明显,大部分国内光伏企业还不具备过硬的质量和良好的品牌。倘若不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与技术创新能力,将很难跟上国际市场标准的发展,而最终可能被淘汰出局。

发展背后暗藏隐忧

毋庸置疑,中国已成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重要生产基地,并逐步形成了高纯多晶硅制造、硅锭、硅片生产、太阳能电池制造、光伏组件封装以及光伏系统应用等环节的产业链,一批诸如天威新能源、无锡尚德、英利等大型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自此期间跻身国际领先行列。

然而,在产业迅速发展的背后,我国光伏产业的未来发展也将面临巨大挑战。

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中暗藏三大隐忧。

首先,产业发展“三头在外”,缺乏自主权。据介绍,我国光伏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动力来自国外,关键技术设备、市场需求、原料“三头在外”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的高端设备仍需进口,薄膜太阳能电池主要生产设备同国外还有较大差距;部分太阳能电池用配套材料仍未摆脱对进口产品的依赖。同时,随着全球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世界发达国家都在光伏产业领域迅速提升技术和不断扩大规模。我国若在此关键时机稍有耽误,将会增大差距,面临更严峻的竞争。

其次,环保问题。光伏产业链主要涉及多晶硅原料、太阳能电池、集成组件、发电工程四个相关的行业,目前受关键技术和工艺技术的限制,其中重点行业多晶硅生产过程中存在高能耗、高污染等问题。

再次,光伏产业链结构还不够合理。光伏产业链呈现上游小下游大的“金字塔”格局,因此做强中游、做大上游,尤其是硅材料,将是光伏产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太阳能查看更多>光伏组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