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其他报道正文

2010年中国LED 光伏 核电 风电研究报告

2011-06-02 10:32来源:OFweek电子工程网关键词:中国风电新能源光伏产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光伏发电是根据光生伏打效应原理,利用太阳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为电能。由于拥有保护气候、改善环境等众多优点,太阳能光伏产业(以下简称“光伏产业”)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和政策支持。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1996~2006年10年间增长26倍,年复合增长率38%。国际能源组织预测,2010~2020年间光伏产业发展速度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4%,预计2020年光伏产业发电量将达到250TWh以上,占当年总发电量的1%,2040年占总发电量的20%。

我国的光伏产业启动较晚,2006年底,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为80MW,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但随着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我国的光伏发电市场前景广阔,根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2020年我国光伏

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80MW,2050年将达到10GW。

二、光伏产业技术路线和产业链分析

(一)技术路线

光伏发电目前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包括非晶硅a-Si,铜铟镓硒CIGS、碲化镉CdTe电池三种类型)、III-V族半导体化合物电池(以砷化镓GaAs电池为代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目前晶体硅电池和薄膜电池已大规模商业化,GaAs电池处于小规模示范阶段,染料敏化电池尚处于实验室阶段。

从两种主流的电池技术来看,晶体硅电池技术成熟、性能稳定,经过多年发展,“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等产业链各环节都已发展了成熟的工艺。晶体硅电池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为:继续压缩多晶硅成本(比如冶金法)、继续提升电池转化效率、继续压缩各个环节的原材料消耗量(如降低硅片厚度)。随着2006年多晶硅价格的一波疯狂上涨,全球范围内的薄膜电池投资大幅增加,a-Si、CIGS、CdTe三种技术都不断取得长足进步。薄膜电池适合自动化生产线生产的特性决定了其同样产能所需工人数量约为晶体硅电池的1/25,本降低空间明显大于晶体硅电池。

图1光伏产业主要技术路线和产业链

(二)晶体硅光伏产业链

上游(晶硅和硅片):占据产业链利润的60%晶体硅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由硅原材料、硅片、电池片、组件以及发电系统构成。由于技术壁垒的原因,越靠近上游的产品其技术壁垒越高,生产企业家数成金字塔形式分布。多晶硅是整个晶体硅光伏电池产业链中技术壁垒最高、投资额最大、建设期最长的一环,该环节利润空间占到整个晶体硅光伏发电产业链的60%左右。高纯多晶硅生产在2007年以前基本上为Hemlock、Wacker等七家国际大厂所垄断,其多晶硅产量占据全球总产量的90%以上。近两年,随着行业的技术和资金壁垒被逐渐攻破,多晶硅行业变得更像传统的低壁垒行业。Hoku和江西赛维等国内外新进入者开始迅速抢占市场份额。

三、我国光伏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光伏产业是新能源中最为突出的一类。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仅次于日本和德国,位居全球第三,成为了全球最重要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之一。但是我国光伏产业所面临的问题仍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缺乏核心技术和设备

以多晶硅电池来看,尽管我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电池生产国之一,但我国企业并没有太大的定价权,其原因主要在于多晶硅提纯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国外七大厂商手中。而薄膜电池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或是核心技术由国外企业把握,或是生产设备主要从国外进口。我国企业主要的优势仍在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较为宽松的环保压力。

2、产业与市场倒挂

我国成为了全球生产光伏电池最多的国家,但光伏电池的使用却远远落后,形成了典型的产业与市场倒挂现象。我国90%以上的光伏电池组件和系统销往国外,共中德国安装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九成为中国制造。而光伏发电仅限于边远无电地区和大城市里的一些示范工程,究其原因,一是目前光伏发电成本高昂,为传统能源的5~8倍,国内企业只有到海外寻求市场,二是国内仍缺少对于光伏产业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3、盲目扩张可能产生的后遗症

目前我国的多晶硅产能已经远远超过电池需求,但在2008年上半年多晶硅最狂热的时候,同时上马的多晶硅项目高达30多项,不少企业抛出了万吨多晶硅的计划,这些项目存在巨大的风险。一是多晶硅项目技术复杂,工艺参数多,许多项目投入巨资但却不能按期达产;二是环保风险,因为多晶硅是高污染的项目,环保不达标,有被强制关停的风险;三是投资巨大且项目建设及回收周期长。尽管经济危机给全球的光伏产业泼了一盆冷水,但产业潜在的狂热仍然存在。

附件四:风电产业分析

一、风电行业简介

二、风电产业链分析

风电产业链的核心是风力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风力发电机组(包括风力发电机、机舱、塔架、控制器等)、辅助设备(即通用的电力和控制设备,包括输变电设备及线路,通讯控制系统等)和其它配套设施。世界风电设备制造业主要集中丹麦、德国、西班牙的欧洲国家和美国。其中欧洲地区的风电设备制造业生产能力占世界的50%以上,是最重要的风电设备生产地,也是最大的风电设备出口地区。美国的GEWIND公司也占据了世界风电设备市场的16%左右份额。

图1风电行业产业链结构

(一)上游零部件——国产化程度较高相较而言,风电设备的上游零部件技术含量较低,大部分零部件均能在国

内实施采购。特别是国家发改委1204号文件(《关于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对风电建设管理提出具体要求: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不满足设备国产化率要求的风电场不允许建设,进口设备海关要照章纳税。该政策直接推动了风场建设对国产零部件的采购需求。

目前,我国风电上游零部件的塔筒、机舱罩、叶片和电机等完成了国产化;

蓄电池

偏航器

塔架

电机

轮廓

变频器

主轴轴承

齿轮箱

叶片

上游零部件

风机风电场

基建材料

输变电设备

整机运营塔架、叶片、机舱、底座和电机等零部件因壁垒较低,已经呈现供大于求的迹象。而主轴轴承、齿轮箱和变频器(主轴轴承、齿轮箱和变频器在风机中占成本比重高。目前1.5MW风机主轴轴承毛利率约30%;齿轮箱毛利率约25%;变频器价格毛利率约35%。)部分实现国产化,目前市场上仍然没有国内厂商可以批量生产兆瓦级风机变频器,金风、天威保变和湘电都在自行研制。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国风电查看更多>新能源查看更多>光伏产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