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其他评论正文

“先上车后买票”成过去式 多晶硅产业“战国”时代终结

2011-04-14 09:58来源:电气中国关键词:多晶硅光伏产业光伏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国内多晶硅产能大多数会在2011下半年开始释放。尽管市场仍表现紧缺,但随着中下游市场产能过剩以及终端需求减弱,不少涉足多晶硅的上市公司也恐难获得理想回报。”一位光伏专业人士认为,产能释放需与终端需求同步,一旦出现错位,将使得企业面临较大风险。

目前,光伏行业有两种发展策:一是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整合策略;二是专注于单一或少数几个生产环节,扩大生产规模,提供生产效率策略。

业内专家分析指出,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整合是希望借此协调上下游产业链结构,从而缩短完成整个产品生产的时间,但垂直一体化整合的很难保证在每个生产环节都有技术或规模的优势,从而形成全产业链的竞争优势。

对此,专家提醒,企业在此阶段要需重视风险控制,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才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目前,国内一线厂商多以生产多晶硅电池为主,涉足薄膜领域的厂商占少数,国泰君安[99.280.00%]分析师张威评价,目前最有前途的是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一是因为其电池效率发展空间在薄膜电池中最大,二是CIGSSe薄膜电池生产技术已经逐渐成熟,生产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未来成本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

《2011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报告》指出,未来光伏行业七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将会改变整个光伏产业的发展进程和竞争格局。其中,薄膜技术的突破将使得未来薄膜电池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安装与配套器件市场将在国际和国内市场都呈现出大幅度增长机会;光伏设备行业正在向中国转移,存在大量扩张机会;部分供应不足的辅材和设备在未来将成为投资热点;产品可融资性等更多综合性因素将成为未来光伏市场重要的竞争要素;若干强有力竞争对手的加入将改变未来光伏市场的竞争格局;新的颠覆性技术可能会改变产业发展进程和竞争格局。

“摆脱低端竞争的现状,就必须走精细化、缓扩张的路线来保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专家表示,“国内光伏企业应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攻方向,明确通过重点发展薄膜太阳能电池、支持发展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突破发展薄膜太阳能电池核心装备,提升技术水平和产业能级,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最终实现多晶硅及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多晶硅查看更多>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光伏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