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其他技术正文

新技术 破解多晶硅之“踵”

2011-03-16 10:06来源:中国网关键词:光伏发电光伏产业多晶硅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虽是清洁能源,多晶硅行业发展却始终伴随着环境、能耗方面的争议。

按工信部发布的《多晶硅行业准入标准》,还原尾气中的四氯化硅、氯化氢、氢气回收利用率分别不得低于98.5%、99%、99%。目前,我国80%以上的多晶硅企业都达不到此要求。这样,八成企业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我省刚通过鉴定的一项科研成果,可能给它们带来新的生机。

□本报记者 李秋怡

近日,四川银邦硅业公司研发的“多晶硅副产物四氯化硅化学法处理和综合利用”,通过省科技厅的技术鉴定。该技术为我省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鉴定组认为银邦硅业自主研发、建设的国内第一套千吨级连续、封闭塔式多晶硅副产物制备高纯烷氧基硅烷系统装置,其技术到达国际先进水平。它将破解多晶硅产业的环境压力,成为应对多晶硅产业“洗牌”的制胜法宝。

多晶硅的“阿喀琉斯之踵”

“困扰多晶硅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有三大因素:环保、处理有机硅中间体产品、成本。”省科技厅高新处田云辉说,如果有一项技术能够改变这三大因素,多晶硅将摘掉“高污染高耗能”的帽子,那么整个产业都将向它致敬。

按照目前国内已建和在建的多晶硅产能计算,到2012年底,国内的多晶硅产能将达到每年8万吨以上,产生的副产物四氯化硅将达到100万吨以上。由于价格高企,多晶硅产量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四川2010年底已建成年产能1.4万吨的多晶硅生产装置,产生的四氯化硅多达25万吨。到2014年底,四川多晶硅年产能将超过3万吨,每年产生的四氯化硅将近50万吨。

“百度”一下便可知,“四氯化硅”这东西“受热或遇水分解放热,放出有毒的腐蚀性烟气”,“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对眼睛及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如此量大的有毒副产物不能得到完善处理,多晶硅产业发展将是毁灭性的。这堪称多晶硅和光伏产业的“阿喀琉斯之踵”。

技术突围 副产品变成宝

多晶硅产业聚集地乐山率先开始技术突围。

四川银邦硅业担纲攻关主角,自主研发出处理四氯化硅技术,将四氯化硅和低级脂肪醇在一定工艺条件下反应制得有机硅中间体,年处理四氯化硅可达4500吨,可制备出高纯烷氧基硅产品4200吨,副产物31%的盐酸1万吨。其有机硅中间体产品工艺,一举突破了国内无法连续大规模生产99.9%以上高纯有机硅中间体的技术难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发电查看更多>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多晶硅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