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其他评论正文

2011年2月(上半月)光伏行业热点评析

2011-03-15 09:56来源:互联网关键词:光伏产业光伏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3、MEMC计划大规模扩产

2月初有消息称,在一次讨论财务业绩的电话会议中,美国硅片制造巨头MEMC公司管理层提到,将在近期宣布在产品紧俏领域进行大规模产能扩张的计划,并暗示其所指的是旗下位于马来西亚的工厂及其他各亚洲新厂。之前的消息显示,保利协鑫(GLC-Poly)、LDK等业内其他同类企业已然宣布将进行大规模多晶硅硅片扩张计划,但MEMC作为之前最大的硅片制造商,却迟迟未采取行动。

《OFweekSolar视界》简评:MEMC此次的大规模扩产计划,至少传递出三层意思。首先,从2009年中期开始,一直延续到2010年,全球光伏厂商的扩产计划持续不断传出,但其中尤以中国厂商的动作最激进。相反,以往的国际大厂似乎并未紧跟这种潮流。这一方面与其长远的发展战略有关;但另一方面不可否认金融危机的巨大影响,对于不少国际大厂来说,至少在2010年并未完全消除。而进入2011年,MEMC的扩产计划,显然是国际大厂意欲重夺优势的一个缩影。

其次,2010年以来全球光伏产业过剩的传言不绝于耳,但MEMC仍然于2011年伊始宣布扩产计划,这也再次验证了龙头企业在产业链上愈发强势的趋势。

最后,此次MEMC扩产主要是马来西亚的工厂及其他各亚洲新厂,这一点也与2010年以来全球光伏产业布局整体“东移”的趋势相一致。对于这一趋势,本网独家文章《光伏产业2010年之“最”》一文中曾有过这样的解析。“近几年随着中国光伏厂商的强势崛起,以往在全球光伏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欧美厂商的市场占有率逐年下降,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厂商可以依靠廉价的劳动力、电价、地价等将成本控制得相对较低。欧美光伏厂商当然也看到了这一点,但它们依然可以凭借技术、质量等方面的优势获取一部分市场,而不愿轻易将生产基地外迁。不过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之下,欧美多数光伏厂商的境况愈发艰难,这也使得它们不得不重新考虑未来的发展战略,把生产基地向亚洲转移渐成趋势。

4、华基光电斥3.5亿购光伏薄膜业务

2月8日消息,华基光电宣布,以3.5亿元购入主要从事太阳能光伏薄膜模组StreamFundHigh-TechGroupCorporationLimited。

《OFweekSolar视界》简评:客观来讲,当前薄膜太阳能产业正在遭遇着巨大的发展瓶颈。2010年7月22日,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宣布,将停止向新客户销售其SunFab系列整套非晶硅薄膜技术,并将业务重点从薄膜技术转向晶硅及发光二极管的制造设备和技术发展上;2010年8月6日,无锡尚德在公布二季度财报预测时则表示,公司已经叫停了旗下的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组件生产线的业务;直至12月10日杜邦(DD,53.02,+0.23%)中国区新任总裁苏孝世“目前其薄膜电池厂还不赚钱”的论调,将薄膜太阳能产业的尴尬完全公开化。

回过头来再看,2007年和2008年的急速发展,并非是薄膜太阳能产业本身所积蓄力量的集中爆发,而是受外部因素推动的仓促上位。总体来看,目前全球薄膜太阳能产业的根基并不牢固,技术路径也处于不断完善和突破的过程中。

当然,目前所遭遇的困境,并非是薄膜电池前途黯淡的例证。相反,薄膜电池在BIPV等领域的光明前景已毋庸置疑。而华基光电斥3.5亿购光伏薄膜业务,则反映了处于低谷中的薄膜太阳能产业依然不乏吸引力,而这也恰恰是产业逆势向前的最大推动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光伏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