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其他市场正文

2011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内需市场仍难以看好

2011-03-04 09:41来源:技术在线关键词:光伏发电光伏产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政府这样做可能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高补贴必然会影响公共财政。如果实行较高收购价格,必然会投产越多补贴越多,而2011年的中央财政正不断释放要紧缩的信号。

2)继续补贴会鼓励太阳能产业链上的企业在2010年已经过快发展的基础上继续爆炸式增长。2010年新上线模组生产线达数百条之多,直接投资515亿元,16家企业海外上市,2家企业在中国IPO,另有17家上市公司宣布了将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主要增长点的发展计划。这一切都让政府担心泡沫会急剧扩大到突然破灭的危险。

3)扶持太阳能产业必然影响到改造电网,平衡现有火力发电和核电站等众多方面,牵涉到的利益面很广。例如,比太阳能电站发展更早的风力发电站,许多投入巨资建立的项目,因为电网并网问题比较微妙,建好后却荒废了。前车之鉴政府不能不考虑。

于是,中国的太阳能发电问题,变成了“先发展再让其成熟”,还是“等技术成熟后再大力发展”的问题,两种声音争论不休。如果中央政府的态度和决心不明确,那么扶持太阳能产业法规的出台,及具体政策的细化和有力执行,至少在2011年,可能看不见明显效果。

应对之策

在中国大陆市场,太阳能电池的原料——晶体硅的价格到2月份仍然在节节攀升,而同期电池模组的价格却已经在下降。究其主要原因,还是2010年投产太多新线所至。而每一条投产的新线均需备足2个季度的原料库存。这样,数百条新线的库房里存放着可以生产几GW的硅原料。

在探索如何拓展和保持市场需求的同时,经过几年洗牌后存活下来的企业,也在考虑提高自身整体实力的方法。它们认识到,如果中国太阳能产业只专注于产业链中生产模组这个环节,即使技术再好,也不过是外国硅原料和生产设备的倾销地,及国际能源企业的代工厂。

要想长久发展,必须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相对于上游原材料的研发需要长期的积累过程,向下游领域的延伸则比较容易。在建立与完善物流、安装、售后服务、产品检验、认证等配套产业的同时,建设通用交易平台和分销商渠道网络,使太阳能产品更加适应灵活多变的市场需求。

另外,现在从企业到院校,从中央各部委到县级地方政府,太阳能原材料的研究机构数量庞大,但比较分散,各自为政,相互间的分工合作和信息共享不够充分。上述问题是2011年政府关心的重点。

2011年,唯一让太阳能产业界略感安心的是,各地方政府仍然热情不减,其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意愿明显高于中央政府和国家电网。可这一切谁又能说得准是福还是祸呢?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发电查看更多>光伏产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