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其他评论正文

中国光伏产业是产业革命还是镜花水月

2010-12-15 14:42来源:中国新能源网关键词:光伏产业光伏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好在中国政府适时启动了清洁型能源项目的建设规划,一旦中国自己的太阳能发电站建成投产,众多光伏企业将不再“看洋人脸色吃饭”。但是,光伏发电商业化的道路也并非那么一帆风顺。

上网电价的不确定一直是阻碍光伏发电商业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根源主要是太阳能发电居高不下的成本。受制于太阳能发电较低的能量转换效率(<20%)和较高的运营成本,太阳能发电平均成本高达每千瓦时1.24元人民币,这个数字虽然比前几年已经有所下降,但仍是燃煤机组的6倍左右。

今年4月,发改委批复核定宁夏发电集团太阳山光伏电站等四个光伏发电项目临时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1.15元人民币,高出当地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的部分纳入全国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分摊。对于这个价格,部分光伏发电企业认为难以回本,电网方面则由于并网后电网改造成本等问题,也感到压力巨大。

地方政府的补助政策本应作为缓解上网电价争议的有效手段,但这其中存在一个尴尬的矛盾:光伏电站一般都建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如青海、西藏),而当地政府的财政能力却难以支撑如此大型的项目;东部发达地区太阳能资源有限,但地方政府手握重金,较小的财政压力更容易吸引光伏企业落户。在新能源发电商业化的问题上,政府还需进一步统筹协调。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太阳能发电成本呈现出快速下降的态势和明显的学习曲线。有关部门对成本下降的观望态度也是影响上网电价出台的因素之一。

落实上网电价的确困难,却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一味给予财政补贴的方法程序复杂,成本过高,还容易造成权力寻租行为,滋生腐败。适时确立上网电价,逐步替代政府补贴才是长久之计。

产业一体而有所侧重,光伏企业的发展趋势

无锡尚德是中国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二的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太阳能电池板出口全球80余个国家。无锡尚德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太阳能电池的生产环节,企业在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方面的研究从未间断:2003年晶硅电池光电效率只有15%,到2006年提高到16.5%,2009年尚德开发出转化效率达18.8%的Pluto太阳能电池。在硅料供应方面,尚德主要依靠进口,2006 年,尚德电力与美国的硅片供应商——EMEC 公司签订了价值60亿元的合同,确保未来十年硅材料的供应。同时,还与其他几件供应商签订了长期硅材料供应合同。

相较于多晶硅材料研发的保守,尚德在薄膜电池方面的投入可谓巨大。同样是2006年,尚德在上海建立了薄膜光伏电池研发中心。薄膜电池是太阳能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它用硅量极少,更容易降低成本,同时它既是一种高效能源产品,又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更容易与建筑完美结合。目前,尚德研发的薄膜电池已实现产业化生产,其作为光伏电池龙头企业,对整个行业发展方向的把握能力令人印象深刻。

无锡尚德曾是光伏行业专业化的代表,坚守产业链的一环,认为“什么都做,什么都做不好”。这种专注于某一产业环节的模式投资少,见效快,然而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弱。金融危机中,专注于薄膜电池和电池组件的尚德就因原料硅价格的大幅走低和国际需求的萎缩而损失惨重。于是尚德提出了第二个五年发展规划:到2012年将形成硅材料、硅基电池、硅薄膜电池、光伏组件和发电系统及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

在产业一体化方面,中国英利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这家公司因与国际足联合作2010年南非世界杯而为越来越多人所熟知。其实早在1999年,英利就承担了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及应用系统生产项目,总投资1.57亿元,成为我国首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多晶硅太阳能光伏产品示范生产线。2004年英利开始打造整个产业链,2007年,秘密启动高纯度多晶硅的生产项目,成立六九硅业。六九硅业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新硅烷工艺生产多晶硅材料,摆脱了外商对中国光伏企业的控制。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光伏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