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其他市场正文

中国光伏上演嘉兴版“兄弟连”

2010-12-04 10:49来源:嘉兴在线新闻网关键词:嘉兴光伏发电光伏产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06年,昱辉阳光在伦敦交易所创业板上市,成为继无锡尚德之后第二家在海外上市的太阳能企业;2008年,昱辉阳光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李仙寿的创富神话激励了两个弟弟李仙华、李仙德。之后,三个原本在各自行业里打拼、企业规模也相差不大、互相之间并没有太多生意联系的亲兄弟,开始联手打造“太阳能王国”。

2006年6月,李仙华、李仙德两兄弟变卖了各自资产,在江西上饶注册成立德晟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同年12月,又注册成立了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李仙德任董事长,李仙华任总经理。

“当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为昱辉阳光做配套,因为哥哥生产硅片需要大量原材料。”李仙华说。

两家上市公司两种发展思路

“太阳能光伏产业讲究‘拥硅为王’,只要生产出硅片,就不愁没市场。”这是李仙寿为两个弟弟创业之初传授的秘笈。

李氏三兄弟中,李仙寿是名副其实的“老大”:年龄上,他比两个弟弟大五六岁;创业精神上,他是两个弟弟的榜样;进军光伏产业,他又是两个弟弟的领路人。

奉行“拥硅为王”的发展思路,李仙寿先后从南京中电、无锡尚德等公司拿到了数亿元预付款加速扩张:2007年,在河南林州投资年产300吨多晶硅项目,在此基础上,又在四川瑞能建设年产3000吨多晶硅项目。

在李仙寿飞速前进的同时,李仙德和李仙华也学习大哥“借鸡生蛋”:用下游客户的预付款,实现晶科能源的爆发式增长:2007年,硅片产能80兆瓦,销售收入7.8亿元;2008年,扩大至220兆瓦,销售收入30亿元。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让三兄弟在发展思路上分道扬镳。

2008年9月,金融危机来袭,国际市场硅片价格应声而落。“从每公斤400美元跌到40美元,只用了不到半年。”那次价格大跌,让李仙华至今仍心有余悸:晶科能源暂停扩张,全身而退。而李仙寿就没那么幸运了——由于库存原材料价格缩水,2009年上半年,昱辉阳光遭遇了巨大的亏损。

经过这一轮产业洗礼后,李仙寿首先放慢了步伐:将产值100亿元的目标从2009年推迟到2010年,而1000亿元的产值目标,则从2015年推迟到2020年。

李仙德、李仙华则在危机后的资产价格“洼地”里看到了商机。2009年6月,经过不到一个星期的谈判,晶科能源收购了海宁第一家进入光伏产业的企业——浙江太阳谷能源应用科技有限公司,在原有75兆瓦的产能基础上,又扩建了300兆瓦的产能。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嘉兴查看更多>光伏发电查看更多>光伏产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