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其他市场正文

抢占发展先机 分享光伏市场

2010-09-29 14:10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光伏产业光伏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从技术层面来看,被誉为“微电子大厦基石”的多晶硅未来几十年里难以替代,仍将是电子和光伏产业的主要原材料。  

2009年中国多晶硅的产量约为2万吨,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攀升,但我国光伏产业所需的多晶硅一半以上仍然需要依靠进口。目前国内在建的8万吨产能更多是设计产能,真正达产至少需要5年左右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我们更应理性看待多晶硅“过剩”问题。  

多晶硅并非“两高”产业  

关于多晶硅“高能耗、高污染、产能过剩”及光伏产业发电成本过高的争议也很多。但从全流程和高标准企业看,多晶硅并不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这从国外发展可见一斑。  

相关数据表明,2009年全球多晶硅产量接近7万吨,其中5万吨来自非常注重环保的欧洲和美国。近年来国外多晶硅企业扩产迅速,其中德国瓦克公司的产能将在2010年底达到2.2万吨以上,美国的海姆洛克公司也宣布将产能扩大一倍,日本的德山曹达公司也正在扩产。如果说多晶硅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那么这些发达国家绝对不会发展多晶硅的。  

实际上,多晶硅所谓的高能耗问题也是人们单纯用“提炼一公斤多晶硅要消耗度电”等一些数据来认定的,并不具科学性。与我国钢铁、电解铝两大高耗能产业相比,尽管生产每公斤多晶硅的能耗要高于钢铁和电解铝,但由于多晶硅的价格远远高于后者,多晶硅的单位产值能耗则要远低于钢铁和电解铝。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光伏级多晶硅本身是一个产能材料。从生产工业硅、多晶硅到太阳能电池全过程综合电耗约2.2度/瓦。在我国中等光照条件的地区,只需要2-5年的时间即可回收其生产时的耗电量。目前,国内生产的太阳能组件的使用寿命约在25年,以此推算,生产出的太阳能组件在实现生产能耗回收后,还可发电约22年,并且没有任何污染物排放。事实上,即使25年之后,太阳能组件的发电效率大约相当于25年之前的80%,仍可使用很长一段时间,因此耗能不能仅从生产环节算起,而是要算其在整个生产环节中的生产成本。   

通过实地考察与行业专家的论证,多晶硅主流技术路线生产并不存在高污染的问题。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厂家均采用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其原理就是在1100℃左右的高纯硅芯上用高纯氢还原高纯三氯氢硅,生成多晶硅沉积在硅芯上。改良西门子工艺是在传统西门子工艺的基础上,同时具备节能、降耗、回收利用生产过程中伴随产生的大量副产物以及大量副产热能的配套工艺。改良后的生产工艺讲究闭路循环,可有效降低还原炉消耗的电能,对还原尾气进行回收,最大限度的利用多晶硅生产中的各种物料,排出的废料极少,相对传统方法而言对环境污染起到极大的改善作用。  

现在,一些规模小且技术落后的多晶硅企业的确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其不能代表整个多晶硅行业的发展水平,但也不容忽视。面对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产能扩张过快的问题,2009年9月26日,国务院批转发改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新建多晶硅项目规模必须大于3000吨/年,占地面积小于6公顷/千吨多晶硅,太阳能级多晶硅还原电耗小于60千瓦时/千克,还原尾气中四氯化硅、氯化氢、氢气回收率不低于98.5%、99%、99%。很显然,政策门槛的提高,必将引发行业的“洗牌”,一批达不到标准的小项目将会被淘汰,从根本上限制小多晶硅企业的上马,有效杜绝其带来的污染问题,这对行业健康发展是好事。   

垂直一体化高纯硅是发展方向  

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主体,在得到国家政策支持和积极推进技术进步的同时,应该如何发展?国发38号文提出,“鼓励多晶硅生产企业与下游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加强联合与合作,延伸产业链;引导、支持多晶硅企业以多种方式实现多晶硅——电厂——化工联营”。通过投资建设和兼并重组,延长产业链,有利于多晶硅企业降低成本和风险,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也是多晶硅行业调整结构的重要方向。一些企业已经开始打造“每一环都很强的产业链”,并且也已初见收获。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光伏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