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其他综合正文

风能和光伏材料及技术进口不再“受宠”。

2009-09-02 10:32来源:互联网关键词:风电机组多晶硅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体温偏高的新能源产业再遇制冷剂,部分风能和光伏发电行业原材料及技术进口不再“受宠”。


  国家发改委网站周一更新了《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下称《目录》),其中,“2兆瓦以上风力发电设备设计制造技术”已经从《目录》中删除;而作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组件最重要原料的多晶硅,也被从《目录》中删除。


  8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要重点加强包括风电设备及多晶硅等行业的发展指导。


  市场人士分析,控制部分过热新能源的产能、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或许是政府更新该《目录》的用意所在。


  据悉,新《目录》自三部门发文之日(2009年7月22日)起实施。被列入《目录》的技术、装备和行业,政府都将给予进口贴息等优惠政策。


  不再鼓励2兆瓦风机


  在这份新《目录》中,CBN记者看到,政府已将“2兆瓦以上风电设备制造”从“鼓励发展的重点行业”中删除。作为连锁反应,“2兆瓦以上风力发电设备设计制造技术”(下称“2兆瓦风电技术”)也从“鼓励引进的先进技术”中被划掉。


  这意味着2兆瓦以上大型风机行业已经被排除在政府鼓励发展的重点行业之外。


  对此,中国风能协会副会长施鹏飞并不意外。


  “目前国内主要厂家已经具备生产2兆瓦乃至更高的风电机组的能力,”施鹏飞说,“2007年的《目录》是在2006年的基础上制定的,当时国内的风机制造商最高只能制造1.5兆瓦的机组,但这两年风电发展速度非常快,甚至目前已经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国家如果依然鼓励进口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对于该生产技术从《目录》中删去是否会影响外资企业在华的销售,施鹏飞认为,目前国内的风机厂家已大体具备大型风机制造能力,影响不会很大,而在风机销售层面,只要外资企业的市场决策恰当,也不会对他们造成大的影响。


  浙江华仪风能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华仪风能”)一位高层表示,该公司现在主要和外方合作开发2.5到3兆瓦的技术。“从发展方向来说,国家会鼓励装机容量2.5兆瓦及以上的风机技术。大的风机与小风机占地面积是一样的,但大风机的效率更高。”


  多晶硅下游产能已过剩


  而就“多晶硅”从鼓励进口的“资源性产品、原材料”目录中被删除这一做法,据制造多晶硅设备的森松集团(中国)董事总经理薛绛颖分析,一方面我国多晶硅下游的电池、电池组件制造能力已过剩,不需要那么多的海外多晶硅原料;另外国内也基本掌握了多晶硅的制造技术,“既然有能力自己制造,就要进一步加强自主研发。”


  但薛绛颖也表示,一些多晶硅的技术如氢化、还原技术等仍然与国外有一定差距。


  但是,多晶硅行业高烧不退,显然也是此次《目录》调整中不再鼓励多晶硅进口的重要原因。


  截至2009年上半年,四川、河南、江苏、云南等20多个省有近50家公司正建设、扩建和筹建多晶硅生产线,总建设规模逾17万吨,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倘若这些产能全部实现,相当于全球多晶硅年需求量的两倍以上。


  不过,记者也注意到,在“鼓励发展的重点行业”子目录中,也并非完全删除多晶硅制造行业,而是从鼓励“6英寸及以上单晶硅、多晶硅及硅片制造”,变成鼓励“8英寸及以上单晶硅、多晶硅及硅片制造”。


  薛绛颖认为,由于太阳能用多晶硅不存在“6英寸、8英寸”的叫法,所以这一改动估计是针对半导体产品的,“相比6英寸,8英寸的硅能切出更多的硅片,有利于提高硅的利用率。”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风电机组查看更多>多晶硅查看更多>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