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组件太阳能电池企业正文

为什么2018年会是晶科能源的业绩反转之年?

2018-02-05 09:13来源:三钱二两作者:钱真理关键词:晶科光伏组件光伏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我之前写过一篇,谁会是下一个千亿光伏公司?,里面提到了我最看好的三家光伏公司,分别是晶科,隆基和通威。

如果我们去对比一下,2017年这三家的收入和利润:

可能很多人会说,为什么晶科和隆基,通威一比,利润如此之差?在如火如荼的光伏大年里面,为什么利润还同比下降80%,而隆基,通威利润都是同比增加100%以上?

这里,就需要大家理解这三家的商业模式以及回到2016年630之后的时候,来思考这个问题。

对于三家的商业模式,在之前的文章里面,我已经写过:

基本可以概括为,隆基股份的盈利来源是在硅片,晶科的盈利来源在组件,而通威的盈利来源是在多晶硅和电池片。

对于隆基来说,其商业模式便是,向电池厂出售硅片,所以其利润取决于其硅片的数量,硅片的利润(即硅片的价格 - 硅片的成本)。而对于通威来说,其多晶硅与电池片的利润也和隆基的商业模式相似,即都是根据当期的数量和价格,成本相匹配。这样的商业模式,更像是“现货”的交易。

而对于晶科来说,其商业模式是,向电站业主出售组件“期货”。为什么说是期货呢?因为晶科一般会在组件交付的3-6个月前,就和电站业主签订合同,组件的销售价格和数量。这就意味着,晶科和电站业主签订的价格是几个月后的价格,即类似于“期货”的交易。

“期货”交易就意味着晶科将会预判3-6个月后组件的价格,同时,晶科也将承担在未来3-6个月上游上涨的风险。

如果我们理解到了这一点,让我们回到2016年6月30日,也就是国内630抢装的最后时刻。这会让我们去理解为什么晶科2017年的利润会如此的薄(1%的净利润率都不到)

由于补贴在2016年6月30日之后,将会大幅下调,这使得,国内市场在2016年6月30日之后,便进入了“冰冻期”。

从数据上来看,2016年上半年,由于抢装潮,半年国内的新增光伏装机数量就达到了22Gw,而在抢装潮之后的2016年第三季度,新增装机量仅为4.9Gw。

我们从组件价格的走势同样可以看出:

在2016年上半年,当时的光伏组件价格是缓慢下跌,由0.552美金/W下跌约9%到0.5美金/W,这也是符合光伏组件的“摩尔定律";但在2016年630之后,光伏组件便大幅跳水,从0.5美金/W下跌约30%到0.36美金/W。

而当时,整个上游价格也波动十分剧烈,我以多晶硅价格为例:

2016年630之后,多晶硅价格有一段时间的急跌(2016年8月至2016年10月),随后又快速反弹回到高位。这样的价格走势,这会造成晶科与下游电站业主商定组件“期货价格”的时候,存在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大家可以去看看,2016年底光伏行业分析师们对2017年的展望,当时整个行业充满了悲观,与2017年底整行业分析师极其乐观的看法截然相反。

这里,我以一向对新能源很乐观的彭博新能源为例,其在2016年11月预测,中国2017年,最乐观的情况下,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为25Gw。

在这样的悲观与不确定性的市场里面,晶科为了能够继续扩大市场份额,就在2016年年末签订了2017年较低的组件价格。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晶科查看更多>光伏组件查看更多>光伏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