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招标正文

招标体制对风电光伏价格有何影响?

2018-01-23 16:36来源:能源杂志作者:张树伟 殷光治关键词:光伏招标光伏价格光伏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未来,这一招标体系,辅以更加合理的中标规则设计,是否需要成为整个风电光伏产业的基本形态,顺应国际潮流还是逆潮流而动(逆潮流而动并不必然意味着错误),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公共政策问题,也为设备厂商、开发商所关注。

招标无疑是细节导向的,如何设计?这其中存在诸多的选择问题,包括:招标的价格是容量(kW)还是发电量(kWh)?招标的价格是Payasbid还是统一出清,是基于市场电价的溢价还是固定电价本身?招标是否限制业主与项目的大小规模?是否技术中性还是对特定技术招标?统一招标的地理区域如何?

需要做出选择的问题还包括:如何体现用电价值信号?发电成本并不等于最终用电成本,资源好的地方,其用电需求不大增长不快的话,那么新增的电力供应意味着极低的“市场价值”,这是造成我国过去弃风限电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招标确定的长期合同的期限的问题也需要选择。比如我国最初的特许权招标项目,设定的是30000小时执行优惠电价。如果这一规则得到认真执行,那么弃风造成的损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减少。因为弃风可以通过更长年份的支持找回来。最后,违约责任如何设定?如果到期完不成或者拖延了相应的项目,那么处罚条款如何?

这些选择问题,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投标者的风险偏好与预期收益,对其投标行为造成显著影响,从而实现不同政策偏好目的的招标结果。

所以,是否要推行招标制,从政策设计的角度,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的政策目标是什么,最看重什么?是需要抑制“过量”的装机,是取得更低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成本,是保护制造业的发展,是放弃对中标项目100%建成的追求,还是其他?

目标决定招标的设计要素。它们之间,尽管可能并不完全冲突,但是对某个因素的特别强调,无疑需要体现在更加清晰明确的招标规则设计上,也往往会损失其他目标的实现程度。技术中性、纯的价格招标意味着最低成本,也最大程度减少了自由量裁与操作性风险。但是无疑,它对于技术创新目的不会有贡献,并且大大增加了招标项目无法完成的风险,从而对制造业的持续创新形成压力。

目前来看,我国的招标现在似乎跑到了另外一端。从招标规则看,“领跑者”项目评优要求参考多项因素,各基地通过竞争性比选的方式,考虑企业投资能力、业绩水平、技术先进性、技术方案、企业申报电价等因素进行优选,最终选出综合实力较优的投资企业。这种标准的模糊性,相比于纯价格为基础招标,无论是“Payasbid”,或者统一出清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与自由量裁成分,属于多标准招标,但是关键问题是:这些标准往往并不足够清晰,是一种对招标规则不必要的复杂化。招标规则的设计是很专业的内容,但是规则的复杂性绝对不应该等于规则的模糊性,去依赖于专家的主观判断。

结语

波动性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风电与光伏用于发电目的,目前已经处在一个十字路口。其长期的发电成本已经日益与传统能源处于同一区间,甚至开始优于一些长期成本看涨的电源形式,比如核电与水电。

但是,普遍的认为是:与其发展密切相关的电力市场规则的必要变化、系统平衡的灵活性资源与充足性、新的能源技术与形态等,却仍旧处于初步的变化当中。未来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关注,将不是可再生能源本身,而是与可再生能源相关的这些配套的市场、技术、体制与监管。而这些,也将决定可再生能源的最终未来,以及其在能源系统与气候减排中的作用与角色。

招标体系对于降低可再生能源发展成本的作用,已经显示在越来越多的地区。在我国未来是否全面推行招标体制,需要进一步探讨。清晰、以经济变量为基础的、审慎的招标规则设计,体现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目标,是推行招标体制,继续支持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作者供职于卓尔德环境研究(北京)中心(DERC)。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招标查看更多>光伏价格查看更多>光伏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