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图1全球电池产能预测
PERC电池的技术竞争力吸引了整个产业界的关注,产业化设备、关键材料都在加速开发中。MeyerBurger公司采用PECVD法制备AlOx膜的沉积设备,报道了一种新的正表面氮化硅膜与背面氮化硅与AlOx膜集成在一起的3in1设备,AlOx工艺腔4对微波源,2对朝上镀膜,2对朝下镀膜,SiN工艺腔1,6对微波源,朝下镀膜;SiN工艺腔2,6对微波源,朝上镀SIN工艺腔1、2之间无隔离缓冲腔体,可一次完成正面朝上或正面朝下PERC电池3层镀膜。新设备减少了硅片上下片次数,提高生产效率。理想能源开发出原子层沉积(ALD)法的AlOx膜沉积设备,采用托盘方式传输电池硅片,与其他供应商采用的硅片直接传输方式相比,可以将碎片率降到最低;同时最大程度减少由于碎片造成的停机时间。杜邦等公司开发出针对高效PERC电池的整合金属化解决方案将促进PERC市场快速发展,包括新一代PERC正面银浆PV20X、PV56x系列背面银浆、PV36x系列背面铝浆等,可满足PERC电池低温烧结的需要。武汉帝尔公司积极开发激光在PERC电池中的应用设备,包括激光消融、激光掺杂、激光退火等,如激光掺杂磷技术,以扩散后的PSG层为磷源,利用激光可选择性加热的特性,在电池正表面电极位置进行磷的二次掺杂,形成选择性重掺的n++层。
双面PERC技术
图2单面PERC电池结构
图3双面PERC电池结构
通过少量技术改变,在基本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PERC电池可实现双面发电。双面PERC成为行业新热点。其优势包括:可双面发电、双玻封装高可靠性、降低铝浆用量、弯折率降低、与现有PERC生产线兼容、可采用单晶硅或多晶硅作为基体,成本优势显著。缺点是工艺要求特殊、背面印刷精度较单面PERC电池的要求略高、对铝浆有更高的要求。
天合报道了量产正面21.15%、背面12.27%的双面效率。乐叶报道了正面300W背面225W的组件功率。双面PERC发电还可带来额外增益。大量PERC双面组件发电项目的发电量被收集与对比,在不同发电季节、不同气候区下,不同背垫面的情况下,报道了5—46%(含跟踪)的发电增益。
表1隆基乐叶双面PERC电池效率及功率
PERC电池发电性能
PERC电池的发电性能是表征PERC电池竞争力的另一重要因素。在青海、海南、吐鲁番等不同的实证基地进行不同电池户外发电性能的对比分析,选用的组件类型包含常规单晶硅、常规多晶硅、单晶PERC、多晶PERC等,发现单晶PERC技术更高的单位发电特性(kwh/kw),大同基地报道了PERC单晶多发电2.61%的发电增益,青海实证基地在一个月的采集数据中发现单晶PERC发电量最高(22.69kwh/kw),单晶常规电池次之(22.26kwh/kw),多晶常规电池再次之(22.20kwh/kw),多晶PERC电池与多晶常规电池接近,似乎更低(21.97kwh/kw)。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户外实测数据收集时间较短,更深入的研究还需要更长时间的发电性能数据收集与对比分析。
PERC电池的光致衰减
虽然P型晶体硅电池普遍有光致衰减作用,但PERC电池相较其他晶体硅电池更高的衰减,尤其是多晶PERC电池,较多晶常规电池的光致衰减高6~10%。单晶PERC电池的衰减主要与B-O缺陷对有关,通过降低硅片中的氧含量,采用掺Ga代替掺B可有效控制光致衰减。而多晶PERC的光致衰减还未研究清楚。目前的研究认为多晶PERC电池的衰减与表面钝化无关,与注入浓度有关,与热历史有关,经长期辐照可恢复。Q-Cell和SolarWorld分别宣称有未公开的多晶硅PERC电池的衰减解决方案。我国的光伏企业也相继推出了针对单多晶PERC电池的抑制衰减的工艺和设备。研究认为使用低温浆料,采用吸杂、高温退火及激光快速退火等手段可以抑制衰减。导致衰减的因素仍在研究中,除常规B-O对原因外,还有仍在研究中的未知因素,可能与多晶硅中更高的金属杂质含量有关。
图4 吸杂对多晶PERC衰减的作用
图5退火对PERC电池光衰的作用
总体来说:单晶PERC电池的衰减高于单晶常规电池,其原因主要是由于B-O对导致的,目前已经通过光照退火成功抑制。多晶PERC电池的衰减表现的与温度相关,其原因仍不明朗,但是似乎与多晶硅中过多的金属离子有关。目前已经找到抑制LeTID的途径,包括高温、高光强辐照,以及电注入等技术工艺。但是其大规模应用还具有挑战性。PERC电池对硅片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晶硅在这种电池中目前处于劣势状态。
PERC电池潜力分析
PERC电池还有很大的效率提升空间。今后发射极、背面铝背场、主栅、硅片质量等还有优化空间。预计即使没有重要的突破性技术,2025年左右,单晶PERC电池可实现高达24%的转换效率,产线达到23%,意味着从现在到2025年,每年将有0.4%左右个绝对值的效率提升,同时随着PERC电池产业规模的扩大和技术优化,预计至2025年成本也将降低至目前的一半。
结语
1)PERC技术的发展超过了预期,给其他种类晶硅电池技术带来很大冲击。单晶电池产业化效率达到21.5%,多晶PERC电池产业化效率在叠加黑硅技术后已经达到20%以上,有望在明年实现21%的多晶PERC电池效率。同时PERC电池具有成本优势,其成本和常规电池成本接近。
和常规电池比较,PERC电池表现出了良好的效率优势,比常规电池产业化效率可提高1-1.5%个效率绝对值。
和高效PERT、HJT等技术相比,PERC电池产业化效率接近,但具有更好的成本优势。
2)PERC电池的单晶多晶之分,更大程度上是高质量硅片和低质量硅片之争。为提高电池转换效率,无论是PERC、PERT、PERL还是HJT、IBC电池技术,都越来越重视电池表面的钝化。随着钝化质量的不断改进,硅片体内的复合缺陷的影响将愈加明显,硅片质量对电池效率的影响也就愈大。无论单晶硅还是多晶硅,未来不断改善拉晶/铸锭工艺,提高硅片质量,制造出高质量单晶硅片及高质量多晶硅片,将是PERC及其他高效电池的发展方向。
3)青海、大同等实证基地中的户外测试结果表明单晶PERC电池具有一定的发电优势,具有更好的单位发电量(kwh/kw)。阳光辐照度、入射角、温度、风速是组件发电量测试的关键环境参数。不同电池的户外发电性能比较与分析仍在进行中。
4)PERC双面电池的出现再次提升了PERC电池的竞争力。目前双面PERC电池的双面率在75%左右,且制造成本较低,双面PERC电池不仅拓宽了PERC电池的应用场景,而且可获得更高的发电增益。大量PERC双面组件发电项目的发电量被收集与对比,在不同发电季节、不同气候区下,不同背垫面的情况下,报道了5—46%(含跟踪)的发电增益。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日前,道琼斯公司OPIS对太阳能光伏组件的供应和价格趋势进行分析。本周单晶PERCM10和TOPConM10电池片FOB中国价格延续跌势,分别报每瓦0.0417元和每瓦0.0494元,较前一周下跌5.01%和4.45%。本周,单晶PERCG12的FOB中国价格趋于稳定,保持在每瓦0.0448美元。这种稳定可归因于最近在中国启动的几个地面安
本周硅片价格再度走跌,目前成交基本以出清前期库存为主。M10单晶硅片(182mm/150μm)成交均价降至1.76元/片,周环比跌幅为2.22%;N型单晶硅片(183.75mm/130μm/256mm)成交均价降至1.70元/片,周环比跌幅为7.10%;G12单晶硅片(210mm/150μm)成交均价降至2.55元/片,周环比跌幅为3.41%。供应方面,
本周成交情况混乱,头部企业有挺价趋势。M10单晶硅片(182mm/150μm)成交均价降至1.80元/片,周环比跌幅为7.69%;N型单晶硅片(182mm/130μm/256mm)成交均价降至1.83元/片,周环比跌幅为2.14%;G12单晶硅片(210mm/150μm)成交均价降至2.64元/片,周环比跌幅为3.65%。供应方面,硅片整体亏损现金,
本周价格扩大跌幅。M10单晶硅片(182mm/150μm)成交均价降至1.95元/片,周环比跌幅为4.88%;N型单晶硅片(182mm/130μm)成交均价降至1.87元/片,周环比跌幅为4.10%;G12单晶硅片(210mm/150μm)成交均价降至2.74元/片,周环比跌幅为2.14%。本轮硅片扩大跌幅是去库存下的非理性行为。供应方面,3月硅
3月7日,硅业分会发布本周硅片价格。本周硅片价格连续下滑,其中M10单晶硅片(182mm/150μm)成交均价维持在2.05元/片,周环比持平;N型单晶硅片(182mm/130μm)成交均价降至1.95元/片,周环比下跌1.52%;G12单晶硅片(210mm/150μm)成交均价降至2.80元/片,周环比下跌3.11%。本轮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
本周价格小幅下滑。M10单晶硅片(182mm/150μm)成交均价维持在2.05元/片,周环比持平;N型单晶硅片(182mm/130μm)成交均价降至1.98元/片,周环比下跌1.98%;G12单晶硅片(210mm/150μm)成交均价维持在2.89元/片,周环比持平。本周N型182硅片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企业主动降价清理库存。供应方面,2月硅
2月22日,硅业分会公布硅片价格。本周价格持稳微涨。M10单晶硅片(182mm/150μm)成交均价涨至2.05元/片,周环比上涨2.5%;N型单晶硅片(182mm/130μm)成交均价稳定在2.02元/片,周环比持平;G12单晶硅片(210mm/150μm)成交均价维持在2.89元/片,周环比持平。供应方面,2月硅片产量上调预期至60GW,
本周价格持稳。M10单晶硅片(182mm/150μm)成交均价稳定在2.00元/片,周环比持平;N型单晶硅片(182mm/130μm)成交均价稳定在2.02元/片,周环比持平;G12单晶硅片(210mm/150μm)成交均价稳定在2.89元/片,周环比持平。本周硅片端和电池端僵持博弈,价格暂未调整。供应方面,1月硅片产出58.69GW,环
本周市场小幅反弹。M10单晶硅片(182mm/150μm)成交均价涨至2.00元/片,周环比涨幅0.5%;N型单晶硅片(182mm/130μm)成交均价涨至2.02元/片,周环比涨幅1%;G12单晶硅片(210mm/150μm)成交均价维持在2.89元/片,周环比持平。本周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部分春节期间开工的电池企业开始备货。供应方面
本周市场弱势运行,M10尺寸小幅下跌。M10单晶硅片(182mm/150μm)成交均价跌至1.99元/片,周环比跌幅0.5%;N型单晶硅片(182mm/130μm)成交均价降至2.00元/片,周环比跌幅2.91%;G12单晶硅片(210mm/150μm)成交均价维持在2.89元/片,周环比持平。供应方面,N型产能切换速度超预期,P型M10逐步转为
本周价格呈现分化走势,M10单晶硅片(182mm/150μm)成交均价涨至2.00元/片,周环比涨幅5.26%;N型单晶硅片(182mm/130μm)成交均价降至2.06元/片,周环比跌幅1.90%;G12单晶硅片(210mm/150μm)成交均价降至2.89元/片,周环比跌幅3.67%。供应方面,P型M10转为定制化产品后阶段性供应不足,一体化企
2019年单晶硅片发动对多晶硅片的降维打击,从目前形势看,多晶除了在铸锭单晶上突破外,靠降价已经无法扭转颓势。2020年,硅片竞争将从单晶、多晶之间的竞争转换为单晶之间的竞争。单晶硅片新增产能非常大,金刚线细线化、硅片薄片化都可以增加硅片产能,因此,2020年单晶硅片价格战一触即发,降价大势
南通苏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NantongSuminRenewableEnergyTechnologyCo.,Ltd.以下简称“苏民新能源”)2019年12月18日发布新闻宣布,公司研发的大面积高效P型多晶PERC太阳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2.88%,创造了P型多晶PERC电池的世界新纪录。该结果于2019年12月获得中国光伏权威检测机构——国家太阳能光伏产
4月11日,由浙江省杭州市政府与中国改革报社《能源发展》周刊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光伏+创新发展论坛”在杭州拉开帷幕。会上,江苏日托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吴仕梁进行了《“MWT+”高效技术的应用及优势》的汇报。吴仕梁表示:“使用MWT组件可以从其更低的衰减、更长的发电寿命(30年)和更
4月11日,由浙江省杭州市政府与中国改革报社《能源发展》周刊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光伏+创新发展论坛”在杭州拉开帷幕。会上,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易跃春主要从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趋势与面临挑战、光伏+促进我国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方面内容进行阐述。易跃春表示:“随
1.晶硅组件的光衰硼(B)掺杂的P型单晶硅(Cz-直拉法)电池的光衰现象早在1973年已发现,该光衰之后被发现可一定程度恢复的。JanScht发现了该光衰主要是“B-O对”引起的并给出了该缺陷的结构(2003)。AxelHerguth提出了“再生态”理论解释初始光衰后功率恢复并保持稳定的原理(2006)。P型多晶硅电池的衰减则
日前,《2018年底PERC电池产能达75GW,光伏市场“淘汰赛”已鸣枪》一文作者治雨再次更新数据,2018年底PERC总产能超过80GW,2019年将轻松跃至100GW。(来源:微信公众号“Solarwit”ID:Solarwit作者:张治雨)同时,他预测,产业需求的低点会出现在2019年1季度,彼时北半球“天寒地冻”,无论是电池片
1、PERC电池技术的转化效率光电转换效率是晶体硅太阳电池最重要的参数。2017年,我国产业化生产的常规多晶硅电池转换效率达到18.8%,单晶硅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0.2%。与常规电池相比,PERC电池的优势主要有两个方面:(1)内背反射增强,降低长波的光学损失;(2)高质量的背面钝化,这使得PERC电池的开
据悉,制造工艺的成熟和较低的资本投入使PERC电池产能易于扩张,加上下游市场对高功率组件的需求,光伏行业正积极扩张PERC电池产能。钝化发射极和背面(PERC)技术正在成为太阳能光伏电池新一代的常规技术。统计2017十大应用领跑者基地中标结果及技术类型汇总统计可见,PERC已成应用领跑者项目的主力军
2017年终一份报告,又将光伏行业推至风口浪尖。单多晶比例一直是光伏行业关注的热点。2017年年末,来自美国太阳能市场调查公司SPV的一份报告显示:2017年,单晶电池(组件)占比为49%、多晶(组件)为46%。2017年,太阳能组件产量为97.7GW,其中出货量93.8GW,安装容量95.1GW。单晶组件市占率为49%,多
几年前阿特斯湿法黑硅独领风骚的时候,或许谁都想不到黑硅会出现如今的荣景。近年来,单晶硅片受益于金刚线切割工艺的推广,单晶制绒技术相对成熟,成本大幅下降。随着单多晶之争越演越烈,为持续以成本优势稳居市场主流地位,多晶硅片转换为金刚线切割来更进一步降低成本已到了非做不可的时机,但金刚
随着金刚线切硅片的成本优势越发明显,多晶硅片采用金刚线切的比例迅速提升,在专业硅片厂的带动下,2017年年底金刚线切多晶硅片的年产能会占到整体50%以上,2018年将超过80%。到目前为止制绒添加剂技术、干法黑硅技术和湿法黑硅技术等都可以解决金刚线切割的多晶硅片反射率高,制绒困难的问题。多晶制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