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2016-12-16 17:14来源:国家能源局关键词:国家能源局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光伏十三五规划收藏点赞
我要投稿
为促进太阳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太阳能多元化应用,推动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国家能源局下发了《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底,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1.1亿千瓦以上,其中,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05亿千瓦以上,在“十二五”基础上每年保持稳定的发展规模;太阳能热发电装机达到500万千瓦。太阳能热利用集热面积达到8亿平方米。到2020年,太阳能年利用量达到1.4亿吨标准煤以上。
前言
近年来,太阳能开发利用规模快速扩大,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加快,成本显著降低,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领域。“十二五”时期,我国光伏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技术进步显著,光伏制造和应用规模均居世界前列。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研发及装备制造取得较大进展,已建成商业化试验电站,初步具备了规模化发展条件。太阳能热利用持续稳定发展,并向建筑供暖、工业供热和农业生产等领域扩展应用。
“十三五”将是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基本任务是产业升级、降低成本、扩大应用,实现不依赖国家补贴的市场化自我持续发展,成为实现2020年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5%和20%目标的重要力量。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制定了《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阐述了2016年至2020年太阳能发展的指导方针、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该规划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太阳能产业发展的基本依据。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1、国际发展现状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在世界各国不断深入人心,全球太阳能开发利用规模迅速扩大,技术不断进步,成本显著降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许多国家将太阳能作为重要的新兴产业。
——太阳能得到更加广泛应用。光伏发电全面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中国、欧洲、美国、日本等传统光伏发电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东南亚、拉丁美洲、中东和非洲等地区光伏发电新兴市场也快速启动。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发展开始加速,一大批商业化太阳能热发电工程已建成或正在建设,太阳能热发电已具备作为可调节电源的潜在优势。太阳能热利用继续扩大应用领域,在生活热水、供暖制冷和工农业生产中逐步普及。
——太阳能发电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15年底,全球太阳能发电装机累计达到2.3亿千瓦,当年新增装机超过5300万千瓦,占全球新增发电装机的20%。2006至2015年光伏发电平均年增长率超过40%,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能源品种;太阳能热发电5年内新增装机400万千瓦,进入初步产业化发展阶段。
——太阳能市场竞争力迅速提高。随着光伏产业技术进步和规模扩大,光伏发电成本快速降低,在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商业和居民用电领域已实现平价上网。太阳能热发电进入初步产业化发展阶段后,发电成本显著降低。太阳能热利用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太阳能热水器已是成本较低的热水供应方式,太阳能供暖在欧洲、美洲等地区具备了经济可行性。
——太阳能产业对经济带动作用显著。2015年全球光伏市场规模达到5000多亿元,创造就业岗位约300万个,在促进全球新经济发展方面表现突出。很多国家都把光伏产业作为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纷纷提出相关产业发展计划,在光伏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方面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全球光伏产业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2、国内发展现状
“十二五”时期,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24号),光伏产业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光伏技术取得显著进步,市场规模快速扩大。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和装备实现突破,首座商业化运营的电站投入运行,产业链初步建立。太阳能热利用持续稳定发展,并向供暖、制冷及工农业供热等领域扩展。
——光伏发电规模快速扩大,市场应用逐步多元化。全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从2010年的86万千瓦增长到2015年的4318万千瓦,2015年新增装机1513万千瓦,累计装机和年度新增装机均居全球首位。光伏发电应用逐渐形成东中西部共同发展、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格局。光伏发电与农业、养殖业、生态治理等各种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不断创新,已进入多元化、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
——光伏制造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继续巩固和增强。“十二五”时期,我国光伏制造规模复合增长率超过33%,年产值达到300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近170万个,光伏产业表现出强大的发展新动能。2015年多晶硅产量16.5万吨,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8%;光伏组件产量4600万千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0%。我国光伏产品的国际市场不断拓展,在传统欧美市场与新兴市场均占主导地位。我国光伏制造的大部分关键设备已实现本土化并逐步推行智能制造,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
——光伏发电技术进步迅速,成本和价格不断下降。我国企业已掌握万吨级改良西门子法多晶硅生产工艺,流化床法多晶硅开始产业化生产。先进企业多晶硅生产平均综合电耗已降至80kWh/kg,生产成本降至10美元/kg以下,全面实现四氯化硅闭环工艺和无污染排放。单晶硅和多晶硅电池转换效率平均分别达到19.5%和18.3%,均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并以年均0.4个百分点的速度持续提高,多晶硅材料、光伏电池及组件成本均有显著下降,光伏电站系统成本降至7元/瓦左右,光伏发电成本“十二五”期间总体降幅超过60%。
——光伏产业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发展环境逐步优化。在《可再生能源法》基础上,国务院于2013年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从价格、补贴、税收、并网等多个层面明确了光伏发电的政策框架,地方政府相继制定了支持光伏发电应用的政策措施。光伏产业领域中相关材料、光伏电池组件、光伏发电系统等标准不断完善,产业检测认证体系逐步建立,具备全产业链检测能力。我国已初步形成光伏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光伏领域的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显著提高。
——太阳能热发电实现较大突破,初步具备产业化发展基础。“十二五”时期,我国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和装备实现较大突破。八达岭1兆瓦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及系统示范工程于2012年建成,首座商业化运营的1万千瓦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机组于2013年投运。我国在太阳能热发电的理论研究、技术开发、设备研制和工程建设运行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产业链初步形成,具备一定的产业化能力。
——太阳能热利用规模持续扩大,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形成了材料、产品、工艺、装备和制造全产业链,截至2015年底,全国太阳能集热面积保有量达到4.4亿平方米,年生产能力和应用规模均占全球70%以上,多年保持全球太阳能热利用产品制造和应用规模最大国家的地位。太阳能供热、制冷及工农业等领域应用技术取得突破,应用范围由生活热水向多元化生产领域扩展。
(二)面临形势
“十三五”是我国推进经济转型、能源革命、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时期,也是太阳能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我国太阳能产业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1、发展机遇
——宏观政策环境为太阳能产业提供了发展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战略位置,积极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成为能源发展的核心任务,确立了我国在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以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提高到20%的能源发展基本目标。伴随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设绿色循环低碳的能源体系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电力体制改革为太阳能发展增添了新动力。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正在逐步放开发用电计划、建立优先发电制度、推进售电侧开放和电价形成机制改革、构建现代竞争性电力市场,有利于可再生能源优先发展和公平参与市场交易。在新的电力体制条件下,市场机制将鼓励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逐步解决常规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利益冲突问题,扩大新能源消纳市场,从而促进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发展。随着售电侧改革的推进,分布式发电将会以更灵活、更多元的方式发展,通过市场机制创新解决困扰分布式光伏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推动太阳能发电全面市场化发展。
——全球能源转型为太阳能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当前,全球能源体系正加快向低碳化转型,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与常规能源的清洁低碳化将是能源发展的基本趋势,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主流方向。全球光伏发电已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太阳能热利用也正在形成多元化应用格局。太阳能在解决能源可及性和能源结构调整方面均有独特优势,将在全球范围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电力市场建设的加快推进,虚拟电厂作为电力系统新业态、新模式,作用日益显著,需求日益增长,发展条件日益成熟。为落实《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发改能源〔2024〕1128号,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有关要求,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0日,大连市发展和改革委发布关于大连市拟推荐第五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公示的公告。其中氢能项目包括:大功率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和250千瓦级海水制氢联产淡水装置。原文如下:关于大连市拟推荐第五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公示根据《市发展改革委
广东煤电清洁低碳转型思路及举措黄少中1汤泰1王浩浩2张葵叶1于立东1(1.中国能源研究会双碳产业合作分会2.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在“双碳”战略目标指引下,我国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已是大势所趋。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指出,“2030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问答(2025年版)》。其中提到,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原则上只能选择全部自发自用模式;在电力现货市场连续运行地区,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可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参与现货市场。对于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在电力现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25〕357号)。文件表示,坚持统一认识,明确虚拟电厂的定义和功能定位。坚持开放包容,健全支持虚拟电厂发展的政策和市场体系。坚持安全可靠,将虚拟电厂纳入电力安全管理体系并明确安全管理要求。坚持多元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1日,浙江省能源局转发国家能源局关于发布智能电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25年度公开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拟安排中央财政资金约9.6亿元(战略前沿技术类0.6亿元、重大技术装备类6.0亿元、重大示范验证类3.0亿元)。请按照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详情如下:国家能源局关于发布智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指出,到2027年,虚拟电厂建设运行管理机制成熟规范,参与电力市场的机制健全完善,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虚拟电厂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各类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全国
4月11日,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发布一周要闻回顾(2025年4月7日-4月11日)。政策篇国家能源局:重点监管2024以来落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沙戈荒”基地建设等情况日前,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电力领域综合监管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重点监管2024年以来落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
4月9日,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建设联席会召开2025年第一次会议。国家能源局法改司副司长徐欣、国家能源局南方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余保东、南方电网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王绍武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建设稳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共识持续增强。会议强调,要坚决落
4月,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沉寂一冬的牡丹江逐渐苏醒过来,奏响春日的盛大序曲。与此同时,百里之外的华电穆棱十文字风电项目也在“以大代小”改造升级后,迎来了“新生”——在总装机容量不变的前提下,年发电量翻三番。01前世今生,见证中国风电的辉煌巨变20年前,正值中国风电产业从商业化探索向规
4月8日,内蒙古乌海市能源局发布关于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项目2025年开发建设计划的通知。通知指出,分布式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就近消纳、融合发展”原则,优先支持乡村振兴、工业园区、公共设施等场景应用。各区能源局应根据企业申报需求,统筹考虑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电网接入承载力
从戈壁荒漠变身“能源新蓝海”,到闲置盐穴担当“大型充电宝”,当前我国能源转型“绿”潮涌动,风电光伏跃升发展,新型储能、氢能等新业态加快培育,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3月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发展海上风电,统筹
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指出,逐步建立以非化石能源为供应主体、化石能源为兜底保障、新型电力系统为关键支撑、绿色智慧节约为用能导向的新型能源体系,推动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取得更大成果。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我国能源转型取得历史性成就,以“双碳”目标为锚点跑出
当前,距离我国“十四五”规划正式收官已不足一年。作为我国能源发展的主导力量,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以下简称“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华能集团(以下简称“中国华能”)、中国华电集团(以下简称“中国华电”)、中国大唐集团(以下简称“中国大唐”)和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以下简称“国家电投”)五家
昨日,国家能源集团宣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国家能源集团可再生能源总装机量突破1.4亿千瓦,占电力总装机比重超过40%,提前一年实现“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截至目前,五大发电中已有三家提前完成了“十四五”清洁能源装机占比目标,分别为国家电投、华能集团和国家能源集团。2020-2021:目
2024年12月29日,随着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三期工程顺利并网,黑龙江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2517.2万千瓦,占电源总装机的50%以上,规模较“十三五”末翻一番。新能源电源成为黑龙江第一大电源。截至2024年12月29日,黑龙江电源总装机容量达5034.2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容量1506万千瓦
近年来,新疆新能源规模出现跨越式增长。“十四五”以来,国家和自治区在新疆共批复10个批次内用新能源项目,加上直流配套新能源,以及“十三五”兵团与地方结转的存量新能源项目,目前预计“十四五”期间新疆新增新能源规模将达到约1.8亿千瓦,储能约1500万千瓦。(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新媒”作者
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健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机制,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煤电转型发展,持续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来源:电联
中国核工业第二二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二二”)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核工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也是国家组建最早的核工业建设企业。60多年来,中核二二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伴随着中国核工业的发展不断成长壮大,成为区域聚焦、专业突出、初具规模、在行业内享有一定
今年,涉及配电网的重磅政策密集发力,引发市场关注。8月1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下称《方案》)。《方案》提出,经过三年努力,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的新型配电系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早
迎峰度夏电力保供风险研判及对策建议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郑海峰姚力(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夏季极端天气多、用电负荷高、运行风险大,通常是一年中电力保供任务最为艰巨的时期。特别是2022年夏季,我国经历了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综合强度最高的高温天气过程,多地最大负荷创历史新高,从
此次《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的出台,旨在统筹推进存量煤电机组低碳化改造和新上煤电机组低碳化建设,推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7月15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煤电低
广东煤电清洁低碳转型思路及举措黄少中1汤泰1王浩浩2张葵叶1于立东1(1.中国能源研究会双碳产业合作分会2.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在“双碳”战略目标指引下,我国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已是大势所趋。2021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指出,“2030
近日,新疆塔城地区发展改革委全面启动“十五五”新能源规划修编工作,旨在进一步发挥区域风光资源优势,推动新能源产业向更高水平跃升。作为新疆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地区以新疆塔城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为引擎,把量的快速增长与质的有效提升统一到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利用新能源大发展契机建设资源
又是一年全国两会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兵团党委第一书记、第一政委马兴瑞留京,拿下央企的意向书,并且,此次签约的央企全部为电力央企!五年投资脉络梳理,签约金额超万亿2021年9月10日,中央企业援疆工作会议暨国资央企助力新疆高质量发展会议在乌鲁木齐召开,此次会议展示了国资央企“十
从戈壁荒漠变身“能源新蓝海”,到闲置盐穴担当“大型充电宝”,当前我国能源转型“绿”潮涌动,风电光伏跃升发展,新型储能、氢能等新业态加快培育,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3月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发展海上风电,统筹
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指出,逐步建立以非化石能源为供应主体、化石能源为兜底保障、新型电力系统为关键支撑、绿色智慧节约为用能导向的新型能源体系,推动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取得更大成果。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我国能源转型取得历史性成就,以“双碳”目标为锚点跑出
2月26日,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广州市面向2035年电力供应保障规划的通知,通知指出,截至2024年底,全市电源总装机规模达到1533万千瓦,其中气电735万千瓦、煤电401万千瓦、水电2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93万千瓦、光伏发电284万千瓦。推进分布式光伏建设。根据“宜建尽建”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月26日,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印发广州市面向2035年电力供应保障规划的通知。文件明确重点任务,谋划新增区外清洁电力送入。争取区外稳定可靠电源。提前谋划西电接续和新增省外清洁电力,结合送端电源基地建设进度,积极争取青海、新疆等北方清洁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正值“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十周年,也是我国能源发展领域取得诸多标志性成果的一年。本文对一年来我国能源领域热点进行梳理,回顾能源领域的创新成就,展望能源领域的发展趋势。(来源:能源新媒文/胡森林系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
当前,距离我国“十四五”规划正式收官已不足一年。作为我国能源发展的主导力量,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以下简称“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华能集团(以下简称“中国华能”)、中国华电集团(以下简称“中国华电”)、中国大唐集团(以下简称“中国大唐”)和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以下简称“国家电投”)五家
日前,河南发改委印发《河南省配电网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简称“方案”),指导全省2024年至2027年配电网建设改造工作。《方案》主要围绕配电网供电能力、抗灾能力和承载能力的提升,重点推进“四个一批”建设改造任务。着力补齐电网短板,消除城乡配电网薄弱环节;着力提升标准配置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我省年度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500万千瓦,占全国新增装机的二十分之一,占全省电力新增装机的78%,同比增长68.5%,成为我省新增电源装机的绝对主力,年度新增装机与“十三五”五年新增装机持平。全年可再生能源完成投资额超过546亿元,同比增长59.2%。我省可再生能源强劲增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