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风电运维评论正文

私人发电究竟难在何处?

2013-03-05 10:17来源:中国商报关键词:分布式电源并网国家电网太阳能光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现实障碍让人“忧虑重重”

●毕晓哲

如果全民“建私人电站”的话,直接受益的绝对不是“私人电站”,而是“亏本经营”乃至多数面临倒闭的国内光伏企业。

这种“居民自主”的发电和用电模式,也或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一个方向。然而,就目前而言有诸多现实障碍不容回避。

一个是投资成本问题。按照目前资料中提及的数据,居民自设光伏发电设备至少需要3万余元,按照最理想的每天回收约9度电为例,再参照回收电价4毛钱为标准,一天回收约3.6元,减掉阴雨天气等无法发电的天数,实际上一年下来毛收入才约1100余元。如果不算人工投入、设备维护维修保养,收回成本也至少要27年。这样的“投资”并不是一种理想模式。

第二,风能、太阳能、地热等能源发电,严重受地域和气候环境影响,可以安装太阳能、风能等发电设备的只会是少数地区,这也将在无形中制约“私人发电站”的普及程度。

三者,除广大农村地区之外,大量城市区域并不完全适合建设“私人发电站”,高楼密集,除个别顶层居民有条件之外,其他楼层居民并不适合。城市需要科学合理规划,不可能任何一个居民想在楼顶建“私人发电站”就建,这是一个现实问题。所以,综合种种因素,国家电网公布的“鼓励兴建私人发电站”的相关“政策”,鼓励意义远大于现实意义,宣传和倡导意义更大于社会效益,如果因为一纸文件让“私人电站”遍地开花,更是不可想像的事情。

最关键的是,如果全民“建私人电站”的话,直接受益的绝对不是“私人电站”,而是“亏本经营”乃至多数面临倒闭的国内光伏企业。

当然,光伏产业发展关系能源使用、科技创新、关系国际竞争力,社会公众关注其困境,必要的时候“帮一把”也在情理之中。可问题是,如果真发展到“全民兴建私人发电站”,是不是社会之福?我国光伏产业最大的问题就是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竞争力不足。在这样一个“低层次”的技术水准之下反而“鼓励”公众参与“私人发电站”,可能造成的环境的、社会的以及其他诸多方面的“后遗症”更多。如此分析,这个在笔者看来带有一定的“拍脑袋”性质的鼓励兴建“私人发电站”,反而带有了“陷阱”的性质。现在想诘问的是,对于鼓励全民兴建“私人电站”事项,有关方面真准备好了吗?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分布式电源并网查看更多>国家电网查看更多>太阳能光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