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电云商光伏易2015-12-23
该项目配置系统自动控制、通信和电能计量装置,并与光伏系统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还配置了相应的自动化终端监控系统,为实现低碳建筑和实施cdm机制提供支持。...大陆桥产品展览展示中心占地面积33313㎡,总建筑面积143498㎡,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10185㎡,包括酒店、会议中心、会展中心,地下建筑面积33313㎡。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2015-10-27
第一,节能环保产业,也就是绿色建筑、低碳建筑方面的推广应用。第二,就是新能源方面,包括我们的大型地面电站、分布式电站、智能微电网、大型集中光伏光热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兴业太阳能集团是从2006年开始研发光伏建筑一体化的技术,到现在已经快10年。从我们的光电建筑到金太阳工程,从我们的标杆电价到余电上网,兴业集团承接的项目大大小小也有几百个。
来源:energytrend2015-03-11
其园区a栋大楼裙楼及南侧空桥屋顶装设总面积共达699平方米太阳能板,预估每年可产生8万1,500度电力支应公共享电,还减少4万3,797公斤二氧化碳排放量,等同3座足球场吸碳量,落实低碳建筑的愿景。...中信金控新企业总部中国信讬金融园区经台湾建筑中心审核通过,符合国内绿建筑八大评估指标,获内政部颁发钻石级绿建筑认证,为目前金融业办公大楼中基地面积最大的钻石级绿建筑,其太阳能板每年可供8万度的公共享电。
来源:国家太阳能光热联盟2014-11-10
鼓励农村新建节能建筑和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引导农民建设可再生能源和节能型住房。在重点发展的低碳技术方面,先进太阳能、风能发电及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储能和并网技术、被动式绿色低碳建筑技术被列入其中。
来源:中国建设报2014-07-16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以及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绿色建筑、低碳建筑、新农村示范工程将会越来越多,太阳能采暖也将会越来越广泛。...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目的就是为了规范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的设计、施工与验收,以保证工程质量,使运行工作后的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可靠,从而促进和推动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在建筑上的应用与发展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3-09-22
精装修、住宅产业化、绿色能源科技,这是万科低碳建筑发展的三步曲,其中,清洁的分布式能源使用是重中之重。...据悉,与该标准的2006版相比,该标准的修订稿或将适用范围由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
来源:搜狐焦点网2011-08-11
、出口加工区办公楼等低碳建筑,同时按照高标准节能设计,启动管委会办公楼、清英外国语学校行政楼、光宝和晶品厂房等既有建筑改造,加快建设成为国家级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
来源:慧聪太阳能网2011-08-10
“低碳建筑最重要的是在节能技术上的突破,当前最成熟、最便利、最有效的利用技术便是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力诺瑞特总经理申文明表示。...来自住建部的消息,住建部将针对建筑节能这一低碳产业中的新兴领域提出示范推广政策,全国有40座城市被列入试点,每年推广实施节能改造及新建绿色节能建筑面积达400万平方米,每平方米将享受20元政府补贴。
来源:国际商报2011-06-15
保障房,“十二五”元年的民生焦点;绿色保障房,节能减排与低碳建筑中的热点。“十二五”期间,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将从“启蒙”阶段迈入“快速发展”阶段。...太阳能热利用是低碳节能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力推“幸福保障房阳光热水工程”的四季沐歌太阳能早已在这场盛宴中抢先“卡位”。在节能减排的压力下,政府一直是绿色建筑的倡导者和推动者。
来源:中国太阳能信息网2010-12-28
力诺瑞特总经理申文明介绍,目前低碳建筑最重要的是在节能技术上的突破,当前最成熟、最便利、最有效的利用技术便是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实现太阳能与建筑的完美结合,可以用不到1%的建筑成本弥补10%以上的建筑能耗,用太阳能代替95%的建筑用能,经济、社会效益十分可观。”申文明称。
来源:中国太阳能网2010-08-26
会议主办方之一的杭州绿擎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成都最后告诉记者,作为该公司和海尔集团合作的举办的首次低碳建筑为主题的技术研讨会,将会对开启绿色环保理念,引领建筑业的低碳生活起到不小的促进作用。
来源:中国能源信息网2010-08-12
各种低碳建筑、低碳社区、低碳生活方式,将更多的参观者吸引到这座“未来城市”,体验“蔚来”生活。 ...太博会期间,将举办太阳谷欢乐嘉年华、低碳艺术节、等四大节庆,历届太阳能建筑设计展览、全球绿色建筑生态楼盘零能建筑展和低碳家居建材展、新能源汽车拉力赛等八大科技展览,以及绿色生态摄影展、全球绿色ngo在行动摄影展等六大科普展览
来源:慧聪太阳能网2010-04-12
据力诺瑞特常务副总经理文哲亮介绍,当前我国大约30%的能耗消耗于建筑当中,从节能建筑到绿色建筑到低碳建筑,已经成为了建筑业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