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化工报2010-08-26
作为产能居亚洲首位的全球第三大专业多晶硅生产商,中能硅业是香港上市公司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全资控股的高纯多晶硅生产企业。该公司将引进高端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在多晶硅生产上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来源:互联网2010-08-19
近年来,随着晟纳吉光伏材料公司等多家单晶硅项目的相继建设投产,呼和浩特已初步形成了多晶硅生产、硅棒和切片生产、光伏电池片制造、组件生产、光伏发电等完整的硅产业。
来源:今日报纸2010-08-17
之后,因2009年很多厂商的多晶硅投产规划没有实现,加上国务院认为多晶硅出现产能过剩,而实际上需求并未真正减少,因此从今年2月开始,多晶硅生产突现爆发式增长。”
来源:中国电子报2010-08-10
据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锦标透露,该公司今年1月~5月生产了5000多吨多晶硅,目前,江苏中能月产量已经超过1500吨,该公司今年全年的目标是生产多晶硅1.6万吨。
来源:英大网2010-07-22
预计2010年,全市单晶硅年产能将达到1000吨,多晶硅年产能将达到4500吨。呼和浩特光伏产业形成了集聚效应,成为全国多晶硅生产的主要基地之一。
来源:英大网2010-07-14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去年组织了几十位专家进行了光伏产业调研,发现从2008年开始,光伏产业地区分布情况出现了一些变化,特别是多晶硅生产环节向中西部地区逐渐延伸。...宁夏石嘴山市力争五年内使多晶硅产能达到2万吨,单晶硅产能达到1000吨,太阳能电池片产能达到5400万片,太阳能组件产能达到100兆瓦,太阳能光伏电站总装机量达到350兆瓦。
来源:互联网2010-06-03
2008年5月,成都市新材料产业的重点项目天威四川硅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天威硅业”)年产3000吨多晶硅生产线建设项目开工建设;2009年9月,这个投资27亿元的全国规模最大、技术最领先的多晶硅生产基地正式调试生产
来源:互联网2010-05-25
多晶硅价格下跌将增厚电池片生产商的利润,不过,纯硅片业务也存在很大风险。不论是上游的多晶硅供应商,还是下游的电池片制造商,制造硅片都不存技术性难题。...光伏发电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主要包括的产业链条包括多晶硅、硅片、电池片以及电池组件。在产业链中,从多晶硅到电池组件,生产的技术门槛越来越低,相应地,公司数量分布也越来越多。
来源:互联网2010-05-18
亟待上游突破 目前,从多晶硅生产、铸锭等原材料的生产,到电池制造、组件封装,再到电站集成、应用,我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本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虽然单晶炉、多晶硅铸锭炉以及一些清洗设备国内企业已经能做了,但多线切割机、刻蚀机等关键设备仍以国外公司的产品为主。
来源:慧聪电气网2010-05-18
受多晶硅材料供不应求和价格高涨的影响,近年来,我国许多企业积极投资多晶硅材料生产。通过自主研发、系统集成创新等方式,在短短的3~5年内基本掌握了高纯多晶硅材料的生产技术,使我国多晶硅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来源:互联网2010-05-17
来源:互联网2010-05-13
发展模式之痛 仔细观察现阶段的整个光伏产业,在产业上游——除了少数企业开始推进关键设备的国有化之外,大多数企业生产多晶硅依然依靠国外设备。多晶硅生产基本形成了对国外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症”。
来源:互联网2010-05-10
多晶硅材料的生产技术长期以来掌握在美、日、德等3个国家7个公司的10家工厂手中,形成技术封锁、市场垄断的状况。 目前国际上多晶硅生产主要的传统工艺有:改良西门子法、硅烷法和流化床法。
来源:互联网2010-03-15
该项目投资额12亿元,包括从多晶硅铸锭、切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到光伏应用系统完整产业链,建成后,将填补我省不能规模化生产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空白,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5亿元人民币,利税3.5亿元。
2010-02-23
2009年10月24日国务院批转发改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加强了对新建多晶硅项目的控制,明确提出新建多晶硅项目规模必须大于3000吨/年,同时鼓励多晶硅生产企业与下游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加强联合与合作
来源:互联网2010-02-03
从多晶硅来看,受到多晶硅暴利的驱使,近几年,国内的许多地方和企业纷纷上马多晶硅生产线。业内专家估计,今年我国多晶硅的产能将由去年的1万吨猛增到4万吨。
来源:互联网2010-01-25
而耗电恰恰是多晶硅生产成本中最主要的部分,我国多晶硅生产的高耗能现状,使得国内多晶硅生产成本远高于世界先进水平。
来源:互联网2009-11-20
徐州市经济开发区规划设计了一个5平方千米的“光伏产业园”,将多晶硅生产延伸至下游产品和终端产品,一条从拉棒、铸锭、切割、电池片、电池组件到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纵向产业链已经形成。...按照徐州市多晶硅产业发展势头,到2010年全球产量的1/3的多晶硅将由“徐州制造”。
来源:互联网2009-11-16
科技部掌握的情况是,在前述50多家多晶硅企业中,实际能够生产多晶硅的仅10余家,实际投入运营的产能更是仅有1.5万吨。 科技部专家们还发现,支持“产能过剩论”的主要是一些大的企业。
来源:互联网2009-10-16
数字显示,目前在中国建成并投产的多晶硅生产企业有40-50家,加上各地新申报的产能,年产多晶硅可达18万吨。...例如政策风险,目前对多晶硅生产制定了准入制度,产量在3000吨以上,能耗低于80度的项目拥有准入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