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中国科学院”相关结果721

      来源:互联网2011-03-14

      该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科委、国家能源局、全国高科技产业化创新委员会等一批现任领导和知名专家、学者组成。...中国政府对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重视和支持,是中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来源:索比太阳能2011-03-09

      根据对我国太阳能科技和产业的调研分析,中国科学院组织相关院士、专家,研究制定了太阳能行动计划。...中国科学院将举全院之力,并联合全国相关科技力量,推动产学研结合,尽早使太阳能成为经济上可以大规模利用的能源。

      来源:北极星电力新闻网2011-03-09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太阳能电池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禇君浩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上海在提升新能源产业规模和能级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中国正面临着能源结构的大调整,新能源产业吹响了抢占传统能源领地的集结号。

      来源:济南日报2011-03-09

      根据对我国太阳能科技和产业的调研分析,中国科学院组织相关院士、专家,研究制定了太阳能行动计划。...中国科学院将举全院之力,并联合全国相关科技力量,推动产学研结合,尽早使太阳能成为经济上可以大规模利用的能源。

      来源:互联网2011-03-04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研究员陈海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采用新方式关注两会。 正如海归陈海生一样,许多海归都在关注两会。他们对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对两会的召开满怀期待。...2010年全中国大概有2亿平方米的太阳能热水器,这为国家节省了不少电,也为老百姓节省了不少钱。”从事太阳能研究的陈海生认为新能源应向解决民生的方向发展。

      来源:网络转载2011-03-03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太阳能热发电实验室历时5年,已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台太阳能热发电站仿真机,可对太阳能热发电站运行进行全过程仿真。...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支持下,中科院电工所太阳能热发电站仿真机于2006年开始立项,在太阳能到电的非稳态“光—热—功”转换过程研究中,中国科研人员完全依靠自主创新

      来源:中国新能源网2011-03-02

      近年来,公司先后引进日本、德国的前沿技术,与中国科学院、北京交通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加快光伏逆变器关键技术成果转化。

      来源:南方报网—南方日报2011-03-02

      在禅城发展新兴产业的关键时刻,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带领多名院士组成的专家团队来到禅城,洽谈绿色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合作。

      来源:中国储能网2011-03-01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和上海市电力公司合作,成功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容量为650ah的钠硫储能单体电池,使我国成为继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掌握大容量钠硫单体电池核心技术的国家。

      来源:中国储能网2011-03-01

      直到80年代初期,中国科学院从院“六五”规划开始给予支持,尤其是“八五”期间得到了国家“863”重点项目的支持。但当时,全国只剩下硅酸盐所还在继续钠硫电池的研究。...近日,《科学时报》记者在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采访期间参观了钠硫电池实验室和研制基地。

      来源: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2011-02-12

      光学前沿 -- 第六届全国激光技术学术会议暨“2010中国光学重要成果与产品”发布会 2011年3月14-17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将于2011年3月14日-17日举办光学前沿 -- 第六届全国激光技术学术会议暨

      来源:互联网2011-01-21

      组建绥化光伏产业研究中心,并与厦门大学、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哈工大及黑龙江电力科学院等密切协作,为光伏产业提供技术保证。...年底建成光伏产业及其配套类项目10个,投资总额60亿元,项目达产后年实现销售收入600亿元,实现利润146亿元,上缴税金92.3亿元,实现国内拥有一流的生产规模、一流的工艺技术、一流的劳动效率、一流的骨干企业的“中国北方光伏产业城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2011-01-20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入驻浦东科技园仪式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的张江高科技园区内隆重举行。 本次活动标志着中国科学院、上海市政府共同建设的中国科学院上海浦东科技园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来源:中国新能源网2010-12-15

      2009年9月,敦煌曾花费上百万请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和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编制了千万千瓦级太阳能产业发展规划,并赴北京通过专家评审,同时还委托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西北勘察设计研究院编制了550万千瓦光电产业园区总体规划

      来源:新华网2010-11-26

      中国科学院院士严陆光指出,2050年我国能源总消费量可能增至约70亿吨标煤,电力发电总装机容量将由2008年的8亿千瓦增至2050年30亿千瓦以上,由能源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环境污染与温室气体排放的限制出发...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认为,中国的光伏产业已经实现长足进展,但光伏制造企业仍需在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上发力。

      来源:解放牛网2010-11-18

      面对“墙里开花墙外香”的现状,想要打开国内需求市场,中国科学院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主任马胜红认为,必须完善并网光伏系统。...同样是17日,中国。一封由中国国际商会执笔的民间“诉状”交到了美国贸易代表手中。信中抗议之事是美国针对中国政府一系列清洁能源政策挑起的“301调查案”。

      来源:中国广播网2010-11-09

      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贤介绍,目前中美两国可再生能源电力的主要来源都是水电,为此两国都致力于增加其他可再生能源资源发电份额。...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其励今天表示,我国太阳能发电“成本高“瓶颈将打破,5到10年内降到常规电价水平。中央台记者舒晶晶报道。

      来源:中国新能源网2010-11-02

      但虽然光热发电产业化看似朦胧,科研人员追逐这一目标的脚步却从未停歇,一直看好光热产业发展的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主任马胜红就曾大胆预言,“2015年到2020年我国光热发电产业将进入初步商业化运作阶段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0-10-14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主任马胜红预测,2015年到2020年我国光热发电产业将进入初步商业化运作阶段,太阳热发电项目将快速进入区域性发展。...或许,这个项目一路走来的“坎坷岁月”,冥冥中预示了中国光热产业化之路注定艰难。

      来源:中证网2010-09-30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主任马胜红预测,2015年到2020年,我国csp产业将进入初步商业化运作阶段,太阳热发电项目将快速进入区域性发展。...“四步走”发展 马胜红表示,中国电力需求在未来仍然会快速增长,同时中国的碳排放空间却将越来越小,而水电、风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的资源有限,无法满足中国快速增长的电力需求,因此, 构建电网友好型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需要发展太阳能热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