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塔式光热项目”相关结果272

      来源:CSPPLAZA2014-09-02

      我们在南非正在做一个光热项目的投标,目前标书已经递交,预计9月份会有一个正面的回复。装机规模大概是100mw,基本参数与新月沙丘比较类似。...其中包括全球最大的熔盐塔式商业化运行电站110mw的新月沙丘电站。该项目位于内华达州,场地面积大概9000亩左右,直径约2.8公里,塔高200多米。

      来源:CSPPLAZA2014-08-29

      项目采用模块化开发陈煜达表示:我们在新疆鄯善的100mw光热项目,总占地5600亩,总采光面积80万平米,反射塔有20座,项目占地20%,同时伴有6个小时蓄热,预计年发电量为2.9亿度,总投资约30亿元...二次反射塔式技术陈煜达认为二次反射塔式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塔式熔盐电站运行的系统安全性。

      来源:深圳市爱能森科技有限公司2014-06-26

      深圳市爱能森科技有限公司光热光伏示范电站及热电冷联供项目(项目名称)太阳能塔式光热发电设备及溴化锂空调机组标段招标公告。...标段划分:本项目工程共分八个标段,分别是太阳能塔式定日镜设备控制系统、吸热器、储能熔盐罐、三级换热器、熔盐泵、化盐设备、汽轮发电机组、溴化锂空调机组。

      来源:太阳能联盟网2013-09-30

      solarreserve也已经以光伏和光热项目开发商的角色参与进南非市场,并在中国、智利、埃及、印度、沙特和土耳其等国开展市场活动。...从技术路线来看,美国两大公司都是塔式技术的开发商,bse目前仍走的是水工质的塔式技术路线,并在全力将塔式电站向更大规模的方向推进,solarreserve则是熔盐塔式技术的拥趸。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12-08-15

      2012年8月13日,北京首航艾启威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航节能,she:002665)在北京与曾供职于中科院电工所的姚志豪博士所率领的团队签署了《光热项目合作协议书》,双方共同投资成立首航节能光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来源:国际新能源网2012-03-26

      中国对光热项目的热情越来越高。许多企业积极申报光热创新技术试点项目。《太阳能发电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指出,争取到2015年底建成并网光热发电装机容量100万千瓦。...中国太阳能光热发电起步较晚,2007年6月11日,中国首座70千瓦的太阳能塔式光热发电系统在南京通过鉴定验收。2010年7月1日,亚洲首座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站在北京延庆动工兴建。

      来源:世界能源金融网2011-08-12

      在巨大的刺激下,光热项目正在从幕后走向台前。2010年6月1日,国内首座70千瓦的太阳能塔式光热发电系统在南京通过鉴定验收。同年7月1日,亚洲首座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站在北京延庆动工兴建。

      来源:百方网2011-07-08

      ,还有大唐1万千瓦太阳能光热项目也要启动。...目前聚光太阳能光热发电成本比光伏发电成本要高好几倍,槽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的电价略高于塔式,根据最新研究成果,目前槽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的单位造价在4200元~8400元之间,发电成本在0.2元~0.3元每千瓦时的水平

      来源:太阳能联盟网2011-06-30

      在巨大的刺激下,光热项目正在从幕后走向台前。2010年6月1日,国内首座70千瓦的太阳能塔式光热发电系统在南京通过鉴定验收。同年7月1日,亚洲首座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站在北京延庆动工兴建。

      来源:中国联合商报2011-06-27

      据了解,根据聚热方式不同,光热发电有槽式、塔式、碟式和菲涅尔聚焦四种技术路线。...而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的长期规划,2012年之前,国内将有1000兆瓦至2000兆瓦的光热项目启动,到2020年太阳能热发电总容量达到20万千瓦。“试算一下,光热发电将带来数万亿元的商机。”

      来源:太阳能联盟网2011-05-25

      一位接近国家发改委人士此前对媒体透露,2012年之前,国内将有1000兆瓦至2000兆瓦的光热项目启动。 技术和成本难关 光伏发电是指利用太阳能电池技术,将光能转变为电能。...前述高管认为,碟式发电先前处于试验状态,但现今在美国已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且占地面积更小,一度电只需1.4升水,远小于槽式和塔式发一度电需要3785.4升水的需求。“或许在未来更有前途。”

      来源:互联网2011-01-21

      目前主流的光热发电主要有槽式、塔式,碟式三种系统。鄂尔多斯项目采用的是槽式系统。...据可查资料,这一光热项目自2003年开始酝酿,2005年启动项目选址,2007年下半年启动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2008年底报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