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其他市场正文

这一万亿赛道:增速不减

2025-10-09 09:25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作者:桑桑关键词:沙戈荒大基地风光大基地光伏治沙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36号文”施行首年,在电价、规则、电量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影响下,下半年,常规新能源投资几乎陷入沉寂,但“沙戈荒”作为贯穿“十四五”、面向“十五五”的新能源开发高地,却得到政策、央国企等各方托底,成为当下高速增长的赛道。

增速不减的“沙戈荒”赛道

从近期各企业的工作部署与项目动作来看,“沙戈荒”大基地开发的“热度”持续攀升,投资力度与推进速度均呈现出“增速不减”的强劲态势。

今年下半年,在各大央国企会议上,加快大基地开发成为普遍提及的重点发展方向。国家电投、中石油等能源央企更是明确提出,“加大新能源资源获取力度,持续推动大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要全力推进新能源大基地建设,加大重点指标获取和转化力度”。

在项目落地的组织筹备层面,企业间的合作与布局动作频频。8月,中广核与大唐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宣布将“共同开发境内外新能源大基地项目”。当月,中广核还成功引入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等6家战略投资机构,募集权益资金高达118亿元,用于中广核在内蒙古区域的风电、光伏、储能等清洁能源项目开发。此外,华电新能针对性地成立民勤“沙戈荒”能源公司,注册资本达2亿元,业务范围聚焦“沙戈荒”区域新能源开发。

项目推进的亮眼数据,更是直观展现了“沙戈荒”大基地开发的迅猛势头。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不完全统计,自6月以来,有关“沙戈荒”大基地的批复、备案、开工、并网、招标等各类信息所涉及的规模接近6500万千瓦。

这其中,多个大型项目的推进尤为引人关注,例如,“十四五”规划布局的最大“沙戈荒”风电光伏基地,库布齐沙漠首个千万千瓦级特高压外送基地全面开工;国内规划建设容量最大、总投资最大、新能源占比最高的青海柴达木沙漠格尔木东基地1000万千瓦光伏项目获得备案;总规模高达1600万千瓦的大唐阿拉善“沙戈荒”清洁能源外送基地进入规划阶段……在地面电站、分布式光市场放缓趋势下,“沙戈荒”大基地这一“确定性市场”,无疑为各大能源开发商及产业链设备企业注入了强心剂。

值得一提的是,两条以输送“沙戈荒”风光大基地电力为主的特高压输电通道取得重要进展,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顺利投产,蒙西至京津冀±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完成签约和备案,两种都将有效破解“沙戈荒”地区“电力外送难”的瓶颈,为大基地开发提供了关键基础设施保障。

从整体规模来看,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对“五大六小”能源企业投产及在建的“沙戈荒”大基地进行梳理,发现仅规模超过10GW的风光新能源项目,总规模就已超过170GW;若将所有相关项目全部纳入统计,总装机规模更是超过250GW,如此庞大的规模彰显了“沙戈荒”大基地开发的巨大潜力。

政策层面,一系列支持“沙戈荒”开发的专项政策相继出台,为其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近期,国家林草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三北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光伏治沙规划(2025—2030年)》,进一步明确了具体发展目标:到2030年,在三北沙漠戈壁荒漠地区新增光伏装机规模2.53亿千瓦,同步完成1010万亩沙化土地治理任务,更为行业发展提供了确定性预期。

多家券商预测,到2030年,我国“沙戈荒”光伏治沙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带动生态修复、装备制造、运维服务等产业链协同发展。

必须直面“环境+成本”难题

巨大规模同时,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就目前而言,“沙戈荒”光伏发展之路绝非坦途。

据相关机构透露,部分已建成的“沙戈荒”光伏电站已出现基础沉降、沙尘遮挡、设备衰减、组件热斑、支架松动等一系列问题。部分电站甚至因遭遇极端灾害性天气,导致严重损毁。如新疆某光伏项目遭遇大风天气,近百兆瓦光伏方阵被吹翻,光伏支架出现大面积倒塌现象,绝大部分光伏组件均有不同程度的受损。

问题的背后,一方面是因为沙漠、戈壁和荒漠地区的地质地形和气象条件特殊,地基承载弱、沙蚀、昼夜温差大等自然因素容易导致设备加速磨损老化,对组件、逆变器、升压站等设备的运行和维护提出了更高要求。

另一方面部分设备厂商对“沙戈荒”环境的适应性验证不足,产品可靠性未能充分匹配特殊场景;个别项目业主为争抢建设工期,在前期设计阶段简化地质勘察、压缩技术论证流程,对风沙防护、抗风固沙、基础加固等关键环节考虑不周,为后期运维埋下隐患。

与此同时,电网层面的挑战同样严峻。多数“沙戈荒”地区电网基础设施薄弱,而大型风光基地中高比例新能源与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接入,导致送端电网同步特性持续弱化,局部地区短路比降低,新能源并网存在频振荡及暂态过电压等安全稳定问题,导致新能源脱网、设备损坏、弃风弃光增加等严重后果,影响了新能源的跨区送出与消纳。某机构统计,2024年该区域“沙戈荒”光伏电站跳闸超百次,其中三分之一与电网稳定性相关,五分之二由设备绝缘失效引发。

显然,部分传统的光伏技术方案已无法适配“沙戈荒” 场景的特殊需求,环境、电网难题正倒逼整个行业加速技术创新,探索更适配、更可靠的解决方案。

不仅如此,“沙戈荒”规模开发下,企业还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尽管由于单体规模大、土地性质明确以及主管部门支持力度大等优势,“沙戈荒”项目在土地、建设成本远远低于常规光伏项目,但动辄数十亿元、上百亿元的前期投入,对企业资金链稳定性、投资回报效率提出了极高要求,也倒逼开发企业进行严格成本管控。

这点从在EPC招投标就可以看出。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统计:过去一年,“沙戈荒” EPC 电站项目的中标价格分别为:包含组件、逆变器的EPC电站平均中标价格在1.83元/W,最高为2.75元/W,最低为1.4元/W;不包含组件、逆变器电站平均中标价格在1.16元/W,最高为2.02元/W,最低甚至仅为0.43元/W。两组价格均远低于普通地面光伏电站的EPC水平,直观反映出“沙戈荒”项目在成本竞争上的激烈程度,也印证了开发企业对“降本”的要求。

而且,电站投入运行后,“沙戈荒”电站在运维方面所付出远高于常规项目成本,也倒逼开发企业在整体成本控制上格外发力。“沙戈荒”项目多分布于广袤的沙漠边缘地带,地域跨度大,且项目规模动辄达数吉瓦级,导致设备运维的及时性与维修难度远高于常规光伏电站。组件、逆变器一旦出问题,部分区域甚至需维修人员长途跋涉方可抵达现场,不仅维修更换设备需要付出高额成本,长时间停机损失的发电量同样巨大。

更为关键的是,伴随136号文落地,电价逐步回归市场化且整体呈下降趋势,“沙戈荒”光伏的收益空间进一步收窄。在此背景下,成本管控已不仅是“优化选项”,更是央国企开发商决定项目是否具备投资价值的“核心前提”。

对设备企业而言,如何在满足“沙戈荒”特殊环境适应性、电网稳定性的基础上,通过技术迭代降低设备成本、提升电站发电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最终帮助开发企业实现“降本增效”,正成为决定其能否抢占市场份额的关键所在。

面对这些复合型挑战,行业已掀起一场针对性的技术突围,从加强设备防护、革新设备技术设到系统重构升级,不断深耕“沙戈荒”开发的可能性边界。有关这些企业的创新成果及“沙戈荒”方面的深度解析与案例报道,将在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沙戈荒”专题”后续稿件中持续呈现,敬请关注!



( 来源: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 作者: 桑桑 )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沙戈荒大基地查看更多>风光大基地查看更多>光伏治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