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企业正文

零碳乡村:绿色转型 共筑生态未来

2025-01-09 09:27来源:升阳光关键词:升阳光分布式光伏零碳乡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你畅想过未来的生活吗?未来的乡村、未来的住宅、未来的电力将是什么样子的?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乡村地区也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同时,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水资源安全、生物多样性等构成了威胁。因此,探索一条低碳、环保、可持续的乡村发展道路,成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双重需求。零碳乡村的概念如同一股清新之风,吹拂过广袤的乡村大地。那么,什么是零碳乡村?它又是如何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实现乡村的绿色转型与发展的呢?

什么是零碳乡村

零碳乡村,顾名思义,是指通过一系列绿色转型和创新实践,实现碳排放与碳吸收相平衡,乃至实现净零排放的乡村。它旨在通过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国家政策赋能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文件提出:大力发展新能源。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包括“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五个方面。

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提出要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在条件适宜地区探索建设多能互补的分布式低碳综合能源网络。

2024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指出: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推动农村分布式新能源发展,加强重点村镇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规划建设。

“千村引领,万村振兴”阶段(2021年至今),这一阶段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形成“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生动局面。以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为重点,以未来乡村为引领,推动广大乡村实现共富共美。

光储在零碳乡村的应用

屋顶光伏电站:农户或村集体利用闲置的屋顶资源,安装光伏板进行发电。全面挖掘并利用学校、文化活动中心、村委会等村级公共建筑,以及居民住宅的屋顶空间,大力推广乡村光伏电站、光伏长廊、光伏篮球场等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

光储充一体化系统:光储充一体化系统是将光伏、储能和充电桩相结合的综合能源系统,能够实现太阳能的最大化利用,同时解决电力储存和电动汽车充电问题。例如一些乡村建设了光储充一体停车棚等设施,为村民提供便捷的电动汽车充电服务。

多元化应用场景:光储在零碳乡村的应用还可拓展到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风光路灯、光伏生态农业等多维度领域,实现能源资源的高效优化配置与显著的减碳环保效果,助力全方位打造“中国零碳乡村”典范。

零碳乡村的成效与影响

改善生态环境:零碳乡村通过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显著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改善了乡村地区的空气质量,提升了居民的生活环境。

促进经济发展:零碳乡村的建设推动了绿色产业的发展,如光伏产业、风电产业等,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还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光伏设备制造业、安装业、运维业等,从而增加县城的税收来源。

提升社会效益:通过发展多类相关产业,提高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就业岗位;多种形式的光伏电站建设还可以带动公益、生态农业等相关产业,村集体的收益可以给村里建设长者食堂、慰问孤寡老人等,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贡献;结合光伏技术的生态农业项目,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还吸引了城市资本与技术的流入,促进了乡村内部创业氛围的形成,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增长点。

打造示范效应:零碳乡村的成功实践为其他乡村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有助于推动全国范围内的乡村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建设过程中,政府和企业积极探索新的政策和技术手段,推动了相关政策的创新和完善。

零碳乡村的建设,是绿色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展望未来,让我们携手共进,深化绿色转型,推广成功经验,定能共筑一个美丽、宜居、和谐的绿色家园。

原标题:零碳乡村:绿色转型,共筑生态未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升阳光查看更多>分布式光伏查看更多>零碳乡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