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值得注意的是,光伏产业垂直一体化特征明显,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辅材和下游工程端博弈明显。受下游需求旺盛、上游原材料价格下降情况影响,光伏产业链利润格局迎来变化,开始从上游向其他环节转移。
上游盈利收缩
TCL中环发布的业绩预告称,1-6月,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8亿元-46.8亿元,同比增长53.57%-60.4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37.5亿元-39.5亿元,同比增长29.27%-36.16%。2022年上半年,上述两个指标同比增长值分别为92.1%和116.33%。今年第一季度,两个指标同比增长值分别为71.9%和70.61%。今年上半年的增长幅度较此前明显降低。对此,TCL中环表示,上半年光伏行业产业链价格快速下行,对经营成果产生压力;产业链竞争博弈剧烈,对市场环境及经营带来诸多不确定性。
2020年开始,硅料供不应求,市场供需不平衡导致价格上涨,光伏产业链利润逐步向上游转移。然而,2022年第四季度以来,硅料供应明显得到改善,价格回落,导致光伏产业链上游环节企业利润受到一定影响。
从目前公开的数据来看,硅棒、硅片生产商京运通受到的影响更大。京运通预计2023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883.42万元到1.17亿元,同比减少70%到90%;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728.34-7283.44万元,同比减少80%-98%。
京运通表示,第二季度受行业变化、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硅料、硅棒、硅片价格降幅较大。公司拟对新材料业务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2.7亿元,而上年同期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仅为13万元。
市场需求旺盛
从年初至今,光伏供应链价格总体处于下滑趋势,硅料端是下降最快的环节,价格较去年最高价下降78%。产业链中下游价格随之下降,有效提升用户对安装光伏发电系统的预期,下游需求大幅显现。
横店东磁称,上半年光伏产业全球市场需求总体向好,新增装机持续增长。受益于上游材料价格下降幅度较大,公司光伏产业盈利同比实现翻番增长。数据显示,1-6月,横店东磁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8-12.6亿元,同比增长48%-5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1.9-12.6亿元,同比增长80%-90%。
钧达股份表示,上游硅料价格持续下行,推动行业成本下降,刺激光伏产业保持高增长,市场需求旺盛,电池盈利较去年同期提升。公司电池片出货量为11.4吉瓦,同比增长181%。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亿元-11亿元,同比增长230%-30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5亿元-10.5亿元,同比增长1330%-1670%。
多家券商机构认为,随着硅料价格下行,电池片、组件等环节企业利润有望修复,相关产品的毛利润也将提升。据行业咨询机构集邦新能源最新周报价分析,近期终端需求有逐步回暖的迹象,叠加电池片环节涨价,组件企业拿货较为积极,预计电池片整体价格将小幅上探。部分组件企业迫于库存压力,有意让利出货,组件价格出现小幅下滑,但随着终端项目陆续启动,组件价格有望迎来反弹。
设备厂商受益
近日,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杨旭东表示,目前光伏行业正处于新一轮创新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今年以来,整个行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光伏制造端各环节产量快速增长。1-6月,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产量分别超过60万吨、250吉瓦、220吉瓦和200吉瓦,同比增长分别超过65%、63%、62%和60%。
受益于制造端产能扩张,光伏设备企业蓬勃发展。宇晶股份主营业务为研磨抛光机、多线切割机等硬脆材料加工设备、金刚石线、热场系统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光伏行业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该公司生产的多线切割机、金刚石线等产品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经营业绩较上年同期实现大幅增长。1-6月,该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00万元-7000万元,同比增长56.93%-83.0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6100万元-7100万元,同比增长81.21%-110.91%。
此外,欧晶科技、京山轻机、捷佳伟创等光伏设备企业也表示,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光伏业务保持强劲增长,市场行情较好,公司产品市场需求良好,从而促进销售订单增长,销售收入上升。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025年1—4月,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量达到104.93GW,4月单月新增装机45.22GW,基本为上半年光伏装机史上月度最高水平。随着“430”、“531”抢装结束,光伏产业链上硅片、电池片、组件各环节价格经历涨跌波动后目前均有持稳倾向,而多晶硅环节则在本已现金流亏损的状态下,于4月中旬再次进入价格下行通
多晶硅本周N型复投料主流成交价格为37.5元/KG,N型致密料的主流成交价格为35.0元/KG;N型#颗粒硅主流成交价格为34.0元/KG。交易状况:本周成交量偏向低迷,在需求进入真空期的情况下,拉晶厂谨慎采购,观察到个别小厂以低于均价1-2元/KG出货,但体量较小,报价偏离度较高,暂无明显影响。库存动态:库
硅料价格本周了解多晶硅市场陆续订单成交,但当前拉晶环节自身仍有一定量体的硅料库存,整体采购节奏仍较慢,目前仅有部分小单落定,本周前期新单小部分成交仍是贴近每公斤36-37元人民币。国产颗粒硅当期签单执行交付状况相对较好,主流价格区间落在每公斤35-36元人民币。海外硅料厂家发货仍受波动影响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新能源研究中心5月21日最新报价,硅料价格整体下滑。N型复投料主流成交价格下跌至37.5元/KG;N型致密料主流成交价格为35元/KG,跌幅为2.78%;N型颗粒硅报价从34.5元/KG掉落至34元/KG,跌幅为1.45%。本周N型183单晶硅片最新人民币价格为0.93元/片,和上一周的0.95元/片相比下跌了
2024年,光伏企业集体度过了一个寒冬,个别公司出现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更有甚者走向退市、破产终局。展望2025年,尽管挑战犹存,但仍有多家企业使尽浑身解数保住了现金流。据北极星统计,2025年一季度共有31家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在百万元以上,其中正泰电器以24.18亿元领先。此外,阳光
北极星储能网讯:5月16日,上海市发改委印发《上海市新型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奖励资金管理办法》,据实际放电量给予奖励。符合政策要求的项目可按首年申报标准连续3年获得奖励,每千瓦时储能容量的年电量奖励上限600kWh。独立储能0.35元/kWh,用户侧0.2元/kWh,奖励期3年。虚拟电厂资源聚合平台按调节能力
北极星储能网讯:5月15日,陕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发布《支持光伏产业链能力提升实施方案(2025#x2014;2027年)》,其中提出:鼓励EPC总包单位与组件、逆变器、储能等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实现组团发展。瞄准光伏电站配建新型储能市场需求,加强光伏企业与储能企业战略合作,促进产业间协同发展。推动
本周硅片价格继续下跌,其中N型G10L单晶硅片(182*183.75mm/130μm)成交均价在0.95元/片,周环比跌幅5.94%;N型G12R单晶硅片(182*210mm/130μm)成交均价在1.10元/片,周环比跌幅1.79%;N型G12单晶硅片(210*210mm/130μm)成交均价在1.30元/片,周环比跌幅3.70%。本周上下游成交清淡,市场情绪较为消极,
5月15日,陕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印发《西安市支持光伏产业链能力提升实施方案(2025—2027年)》,《方案》提出,到2027年,打造世界一流的先进光伏制造基地,形成硅片、电池、组件、逆变器、系统集成、光伏储能、光伏制氢装备制造及相关配套等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条。到2027年,全市光伏新增装机量2GW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5日,陕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支持光伏产业链能力提升实施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到2027年,全市光伏新增装机量2GW,光伏累计装机量达到4.3GW。建设100个“光伏+”乡村振兴行政村,新建公共机构建筑、工业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不低于55%,建设一批零碳(低碳)工厂
近年来,我国分布式光伏发展迅猛。从2020年开始,各类企业纷纷加大在光伏业务的布局力度,有力推动了行业的快速扩张。这一热潮为我国能源结构优化注入新动力,也为实现碳减排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在高速发展的背后,一系列问题逐渐浮现,给光伏行业可持续发展带来诸多挑战。(来源:中国能源观察
从“拥硅为王”到成交陷停滞,硅料从光伏产业链利润最丰厚的环节,到如今价格雪崩,新一轮大洗牌已然来临,寒冬已至,企业如何渡过低谷,光伏产业链又将受到哪些影响?价格暴跌,新产能陆续“待定”2023年以来,硅料价格持续走跌。单晶致密料均价已从年初24.01万元/吨的高点,到目前已击穿7万元一线,
2023年8月21日晚,光伏行业龙头通威股份披露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0.68亿元,同比增长22.75%;归母净利润132.7亿元,同比增长8.56%;扣非净利润126.2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放缓原因市场早有定论,随着产能释放,硅料价格进入阶段性下行周期,供需错配下的“拥硅为王”告一段落。不过
8月25日晚间,林洋能源(601222)披露2023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11亿元,同比增长38.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81亿元,同比增长41.85%。根据半年报信息披露,公司上半年营收增长主要系储能业务快速发展,实现营收9.87亿元,是22年全年收入的2倍以上水平,增长迅速。储能订单
8月11日,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发布一周要闻回顾(2023年8月7日-8月11日)。政策篇甘肃:启动2024-2025年新能源开发方案编制申报工作近日,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关于报送2024-2025年新能源整体开发方案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提到,请各市州发展改革委(能源局)会同当地电网企业统筹规划,立足
3月14日,协鑫集成发布2023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审议通过了《关于投资建设12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的议案》;同意1,648,838,754股,占所有参与大会的对该事项有表决权的股东及股东代理人所持股份的99.8925%;反对1,766,008股,占所有参与大会的对该事项有表决权的股东及股东代理人所持股份的0.
2月15日,协鑫集成发布公告称,公司在江苏省阜宁经济开发区拟投资建设12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项目总投资估算约20亿元人民币,初步选址于阜宁经济开发区(具体出让土地的用地性质、面积、位置以正式签订的土地出让合同为准),占地面积约230亩,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规划用途主要为建设高效光伏组件项目
光伏产业链利润丰厚环节,硅片当属其一,其在造就巨无霸明星企业的同时,也吸引了一众新玩家集结。据北极星跟踪数据,2020~2022年疯狂的扩产潮下,硅片数据均首屈一指,仅今年上半年,扩产规模便高达400GW+。庞大的产能数据下,硅片龙头之争尤为激烈,行业洗牌激荡行进。双雄称霸北极星统计了隆基、中
截至4月26日,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不完全统计,共有41家企业发布2020年一季度业绩预告,从预告来看,共有26家企业的业绩处于盈利状态,其中,隆基、晶澳、协鑫能科、锦浪科技等4家企业较为抢眼,同比2019年Q1业绩上翻超过一倍之多,锦浪科技甚至是7倍。从行业整体来看,41家企业中共有26家企业盈利,1
光伏发电成本的快速下降得益于技术进步、政策扶持和规模化发展,产能放量与技术迭代将推动行业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中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四大主要环节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均处于领先地位,光伏“531”新政后市场需求急冻,产品价格跳水,价格的下降刺激海外需求增长。受此影响,2019年中国光伏各
在经历了平价压力的测试后,光伏产业链的利润环节出现了大洗牌,原来高利润的硅料行业正因为产能过剩变得微利,原来微利的组件企业却将由于价格见底和技术创新而开始变得更有回报。由于政策突变的原因,2019、2019年国内光伏市场连续下滑,但2020年政策将具备更好的连续性,项目实施时间比较充足,在年
1月24日,TCL中环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公告显示,公司预计2024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为82亿元到89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出现亏损。对于2024年的业绩变动,TCL中环在报告中阐述了原因:报告期内,全球光伏装机继续保持上升态势,但主产业链各环节产能集中释放,市场供需失衡,产品销售价格持
10月31日,三峡能源发布2024年三季度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17.6亿元,同比增长12.8%;完成归母净利润50.93亿元,同比下降6.3%;扣非归母净利润50.89亿元,同比下降4.9%;经营现金流净额为142.39亿元,同比增长22.2%。其中第三季度,公司收入67.01亿元,同比增长20%;归母净利润10.55亿元,同比
10月30日晚,光伏龙头晶澳科技发布第三季度报告,净利润环比实现扭亏为盈,展现出极强的经营韧性和盈利修复能力。根据报告,第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近4亿元,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44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持续优化,连续两个季度实现净流入;电池组件出货量创新高约57GW,同比大幅增长超51%
10月29日晚间,江苏林洋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林洋能源”或“林洋”或“公司”)披露《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1.66亿元,同比增长约8.76%,归母净利润9.10亿元,同比增长约6.95%。其中三季度单季实现营收约17.03亿元,同比增长约10.63%,归母净利润约3.12亿元,同比增长约15.4
10月16日,国投电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度主要经营数据公告,公告显示,国投电力境内控股企业累计完成发电量559.13亿千瓦时,上网电量546.50亿千瓦时,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12.46%和12.79%。2024年1-9月,公司境内控股企业累计完成发电量1332.77亿千瓦时,上网电量1299.09亿千瓦时,与去
8月31日,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半年度报告摘要发布,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能建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7386.01亿元、1,942.62亿元和27.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35%、1.11%和4.67%,整体呈现出动能更强、韧性更足、质效更优的全新局面。此外,上半年新能源与综合
8月30日晚,晶澳科技发布2024年半年报,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74亿元。其中,受益于销售规模的扩大,公司电池组件出货量超38GW(含自用1GW),同比大幅增加高达59%,创历史新高。另据第三方统计,位居行业第二位,市场波动前提下,展现出充分的竞争优势和韧性。截至2024半年度,晶澳科技全球累计光伏
8月29日,隆基绿能2024年上半年的业绩报告正式揭晓。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5.29亿元,硅片出货量44.44GW(对外销售21.96GW);电池对外销售2.66GW;组件出货量31.34GW。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公司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市场适应力。全球光伏市场持续增长,新兴市场成为新引擎2024年上半年,全球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