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六)完善碳计量技术体系。
1.加强基础前沿计量技术研究。追踪基于量子效应和物理常数的碳计量技术和量子传感技术研究,开展在线、动态、远程量传溯源技术和精密测量技术研究与应用,建立完善碳计量标准。开展碳计量测试仪器设备、关键核心部件和技术、高精度测量仪器仪表和计量校准装置的研制与应用,加强高精密、集成化、微型化、智能化的新型传感技术研究,建立碳计量仪器仪表产业发展集聚区。建立温室气体、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标准物质体系,研制烟道温室气体、天然气、发热量定值等标准物质。加强碳排放、碳监测计量技术研究和碳排放测量方法研究,开展碳排放直测方法与核查方法的差异化研究。(省市场监管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有关部门配合)
2.加强共性关键计量技术研究。开展关键碳排放监测数据质量提升、计量测试和评价技术研究;开展光伏、风能、氢能、核能等清洁能源发电、储能及并网控制计量测试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展碳排放因子、碳排放量在线监测、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区域综合能源利用与碳排放计量监测反演等关键计量技术研究;开展碳排放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研究。(省市场监管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气象局、省能源局等有关部门配合)
3.加强重点领域计量技术研究。加强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先进碳排放计量测试方法研究和应用。开展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报告复核工作,提升碳排放数据准确性和一致性,探索推动重点领域由宏观“碳核算”向精准“碳计量”转变。(省市场监管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气象局、省能源局等有关部门配合)
碳排放领域。完善碳排放计量体系,提升碳排放计量监测能力和水平。开展多行业典型用能设施及用能系统碳排放计量测试方法研究和碳排放基准数据库建设。开发高精度温室气体分析仪、高准确度烟气流速测量装置等关键测量设备。开展碳排放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等关键计量技术研究。加强计量测试技术在碳足迹、碳捕集、碳封存等方面的应用。
能源领域。开展清洁能源材料和器件性能参数准确测量方法研究和标准物质研制,推进光伏、风电、核电、水电等清洁能源发电、储能及并网控制计量测试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展流量仪表、电能表等仪器仪表在线计量技术研究。开展氢气中痕量杂质、氢气泄漏、氢气瓶气密性等测量技术研究及氢能汽车动力测试系统、燃料电池堆测试台等氢能产业专业测量设备溯源技术研究。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检定技术研究和应用。
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研制高端电化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光离子化传感器等环境监测装备核心零部件。实现高端紫外光谱类气体分析仪、红外光谱类气体分析仪等环境监测设备国产化突破。开展海洋、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碳汇量计量监测技术、碳汇计量重要参数测量技术研究。
标准物质研制。加快环境监测等重点领域标准物质的研制和应用,开展痕量标准气体配制技术研究。研制烟道温室气体、大气环境监测温室气体等标准物质。研制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微(纳)米尺度颗粒物等环境监测用标准物质。
自然资源领域。开展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地质、气象监测预警、湖泊和测绘地理信息仪器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应用。
(七)加强碳计量管理体系。
1.完善碳计量制度规则。加强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计量制度研究,落实国家碳计量监督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行业碳计量工作职责和要求,研究制定碳计量监督管理办法、重点行业碳计量监督管理规定、碳排放在线监测、碳计量审查等有关制度;推进能源计量与碳计量有效衔接;建立健全“两高”行业计量器具配备管理办法。(省市场监管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气象局、省能源局等有关部门配合)
2.制定碳计量技术规范。合理规划全省碳计量标准建设,成立山东省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技术委员会,加强碳计量政策研究和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编制碳计量技术体系、管理体系、服务体系的技术规范,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技术规范;结合行业领域碳排放、碳监测特点及测量需求,加强温室气体监测能力建设,制定在线监测设备校准、碳排放与碳监测关键参数测量方法、碳计量数据监测方法、碳计量数据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企业碳排放直接测量方法等计量技术规范体系。(省市场监管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气象局、省能源局等有关部门配合)
3.加强碳计量监督管理。落实碳排放单位计量主体责任,督促其依法配备使用和管理碳计量器具,提升计量数据应用和监测信息化水平,建立健全碳排放测量管理体系。开展重点排放单位能源计量审查和碳排放计量审查,强化重点排放单位的碳计量要求,加强计量数据的监测、分析和利用。组织开展碳排放相关计量标准、标准物质量值比对,加强对碳排放相关计量技术机构的监督管理。将年综合能耗超过1万吨标准煤的数据中心全部纳入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开展能源计量审查。综合运用行政处罚、信用监管等手段,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省市场监管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能源局等有关部门配合)
专栏3碳计量技术规范
器具配备管理。根据重点排放单位碳达峰需求,制定重点碳排放单位碳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规范,石灰、陶瓷、化肥等“两高”行业计量监测计量器具配备等行业碳计量相关技术规范。
碳排放测量。编制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产品温室气体排放量、交通温室气体排放量等相关计量技术规范。
碳排放校准。制定碳排放在线计量监测系统现场校准、远程校准、碳排放转化利用评价等计量技术规范。
碳排放计量评价。制定碳排放计量审查、碳排放计量数据质量评价方法等计量技术规范。
新能源。制定氢能、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及多种能源综合利用等相关领域计量技术规范。
重点领域。制定电力、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石化、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碳排放相关计量技术规范。
(八)健全碳计量服务体系。
1.强化碳计量社会公共服务。发挥地方各级计量技术机构和行业主管部门专业计量技术机构的作用,推动建立碳计量区域中心和技术创新共同体,提升碳排放计量监测能力。积极建设碳计量中心,搭建碳计量公共服务平台,为政府、行业、企业提供差异化、多样化、专业化的碳计量服务。培育一批碳计量数据应用基地,进一步规范碳计量数据应用,开展碳计量数据的采集监测、质量评价、收集共享、挖掘利用等服务。(省市场监管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气象局、省能源局等有关部门配合)
2.完善行业领域碳计量服务。完善电力、钢铁、建筑等重点行业领域碳计量服务体系,提升碳计量服务能力和水平。编制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推动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开展碳计量数据在线采集与监测。(省市场监管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气象局、省能源局等有关部门配合)
3.加强第三方碳计量服务。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和力量,吸纳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碳计量工作,构建多元、开放的碳计量新格局。大力发展碳计量测试、碳产业计量等高技术服务新业态,培育和壮大碳计量专业技术服务市场,提供碳排放量预测分析、碳达峰碳中和路径推演、节能降碳技术方案等全方位、专业化的碳计量服务,不断满足市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建立一批碳计量监测和技术服务中心,加强碳排放相关计量技术研究,开展碳计量监测等技术服务。(省市场监管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气象局、省能源局等有关部门配合)
专栏4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服务平台
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技术委员会。成立山东省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技术委员会,加强碳计量政策研究,加快省内各领域碳计量技术规范的制定,保障碳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碳计量中心。推动建设国家碳计量中心(山东),聚焦黄河流域9省化工和有色金属行业,建立化工及有色金属行业能耗和碳监测系统,组织重点企业能耗和碳排放比对,搭建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碳排放因子库。
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支持大气环境监测装备及溯源技术领域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建设,集中科研力量实现高端大气环境监测、碳排放监测等仪器设备及高端电化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光离子化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突破。
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培育建设碳达峰碳中和领域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研究产业专用计量测试技术,完善全产业链计量支撑体系,提供全产业链、全溯源链、全寿命周期和具有前瞻性的计量测试服务。
三、重点工程和行动
(一)实施碳计量科技创新工程。加强科技创新对碳排放计量以及碳汇技术体系的支撑保障,针对绿色低碳重大技术需求,加强碳计量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实现计量协同创新,为低碳技术研究、清洁能源使用、能源资源利用、碳汇能力提升、碳排放在线监测等提供计量技术支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碳计量产品装备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研究新材料在高精尖传感设备仪器上的应用。聚焦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等重点领域,研发适用不同场景、不同计量要求的产品装备,在支撑相关领域绿色低碳发展的同时,实现计量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开发企业、园区、城市和重点行业等层面碳排放核算技术,探索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计量核查系统。支持龙头企业、科研院所搭建低碳技术服务平台,开放技术资源,为行业提供计量测试监测等技术服务。(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国资委、省市场监管局、省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实施碳计量基础能力提升工程。面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大战略需要,开展计量标准能力提升行动和标准物质能力提升行动,加快碳达峰碳中和相关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建设,构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部门行业计量标准、企事业单位计量标准为主体的层次分明、链条清晰的计量标准基础设施网络。围绕产业链,紧贴测量链,加快新能源新材料、智慧海洋、绿色化工等重点产业标准物质的研制,增强核心材料和关键技术自主可控能力。(省市场监管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实施碳计量标杆引领工程。以典型示范、标杆引领为主线,探索有效模式和有益经验,全面梳理各行业、各地区碳计量典型案例和经验,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碳计量先进经验和典型模式,组织开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推荐活动,加大宣传力度,推动项目成果向标准、技术规范转化。(省市场监管局、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国资委、省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实施碳计量精准服务工程。持续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纾困解难行动。鼓励各级计量技术机构组建碳计量技术服务队。开展计量专家走进企业、走进社区服务低碳行活动。加快内燃机、节能家电、核电核岛、碳纤维、氢能源新材料、高端化工等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编制企业碳计量服务指南,为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企业率先实现碳达峰提供计量技术支持。依托具备条件的计量技术机构,成立双碳计量技术服务部门,积极开展双碳计量技术研究和服务,引导企业通过技术改进主动适应绿色低碳发展要求,提升绿色创新水平。(省市场监管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实施碳计量交流合作工程。鼓励与国际计量组织、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大区计量技术机构等国内外先进计量技术机构开展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碳计量相关技术研究和计量比对。充分结合山东海洋碳汇院士工作站和海洋负排放研究中心及各省海洋碳汇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成果,推进我省海洋碳计量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成立黄河流域计量创新共同体,推动黄河流域计量一体化发展。积极参与国家碳计量规则和规范的制修订。(省市场监管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开展核心技术标准制定行动。围绕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强化核心技术标准攻坚,加快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绿色技术标准研制,完善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建立碳达峰碳中和技术急需标准快速制定机制,到2025年,完成5项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地方标准制修订。支持具有影响力的社会团体制定高质量团体标准,将技术水平高、实施效果好的团体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民政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市场监管局、省能源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开展创新技术标准转化行动。发挥好我省技术标准创新中心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通过平台聚集优势资源,加强标准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完善技术研发、专利创造、标准研制一体化发展机制。聚焦重点创新链、产业链,整合标准化要素资源,到2025年布局5个碳达峰碳中和领域省级技术标准创新中心,培育建设一批原创性、高质量标准,有效发挥标准在碳达峰碳中和领域的支撑引领作用。(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开展海洋碳汇标准制定行动。突出山东海洋创新技术优势,聚焦海洋碳汇重点领域,围绕现代渔业、海水淡化、海洋调查、海洋装备、海洋生态保护等方面,加快创新技术标准转化。支持智慧港口、海洋碳汇、海洋渔业种质资源等创新性标准研究,争取突破一批国际、国家标准,建设培育一批标准化重点项目。(省海洋局、省市场监管局牵头,省农业农村厅等有关部门配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加强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的整体部署和系统推进,在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发挥省实施标准化战略领导小组和山东省计量工作联席会议作用,统筹研究重要事项。加强部门工作协调,明确任务、压实责任,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各部门、各地方要按照标准计量体系的统一要求,研究制定具体落实方案,明确任务分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稳步有序推进。(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强政策激励和资源保障。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关键计量技术研究、量传溯源体系建设以及相关基础通用和重要标准的研究、制定、实施等工作。采取有力措施支持碳计量中心、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技术标准创新中心建设。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对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建设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支撑碳标准计量体系,加强“双碳”领域标准计量人才培育,建立标准计量人才库。实施碳标准计量技术人才提升行动,推动相关领域学科专业建设,建设一批培训基地,开展碳计量、标准管理、技术人员的培训,组织职业技能比赛,提高碳排放监测、统计核算、核查、交易和咨询等人才队伍计量标准专业能力。将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工作纳入党政领导培训内容。(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强实施评估和跟踪监测。对实施方案落实情况定期开展评估,分析进展情况,提出改进措施,适时调整标准计量体系建设重点。各部门、各地方要根据职责分工,开展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情况监测,及时总结典型案例,推广先进经验做法,做好与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部署的有效衔接。(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7月4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质量推进品牌建设的意见》,全文如下: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质量推进品牌建设的意见为推动新时代中央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打造卓著品牌,进一步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增强企业软实力,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
7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强调,要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发展现代化远洋捕捞,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生物制品,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推动海运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为中国经济发
为深入贯彻国家及自治区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近日,银川市正式印发《银川市开展碳足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为全市绿色低碳发展勾勒出清晰路径,助力“双碳”目标加速落地。明确双阶段目标靶向发力特色产业到2027年,聚焦光伏材料、葡萄酒、枸杞等特色产业,严格执行国家及自治
7月2日,由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主办的第五届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在山东烟台成功召开,会议以“逐风深蓝·创新赋能”为主题,围绕最新风电政策市场、聚焦大兆瓦长叶片、核心设备国产化、深远海漂浮式、海上风电+X融合、数字化转型等关键技术领域的创新突破与实践应用展开探讨。吸引了来自行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日,辽宁铁岭市人民政府发布《铁岭市新能源发展促进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文件指出,县级以上发展改革部门应当会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有关新能源项目建设计划,重点推进集中式风电、光伏发电、氢能、新型储能、抽水蓄能项目等。鼓励电网企业、电
纵观成功商业案例,无论是小米的科技生态还是海底捞的服务体验,其核心都在于为用户创造超越产品本身的价值。对于兼具电力存储与金融资产属性的储能产品而言,构建“生态锚定+服务增值”的双轮驱动模式,正成为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提升盈利能力的关键路径。精准把脉储能之“痛”“为了拿下一个项目,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以实现碳达峰目标为引领,加大绿色低碳领域标准创新和供给力度,实施支撑工业和信息化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标准体系。围绕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产品绿色设计等绿色制造
近日,为深化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实施《关于深入推进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以市场需求迫切、减排贡献突出、供应链带动作用明显的工业产品为重点,加强碳足迹核算标准供给,稳步有序扩大覆盖产品
7月1日,在党的104岁生日这一特殊时刻,中国海油化学生产的国内首批以城市有机垃圾为原料绿色甲醇产品在富岛公司装车启运,实现商业化交付。过去,公司甲醇、液氨主要应用于化工领域,随着全球能源转型步伐的加快推进,尤其是在航运业,绿色甲醇、绿氨有了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空间。未来,LNG、绿
7月1日,铁岭市人民政府发布《铁岭市新能源发展促进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文件指出,县级以上发展改革部门应当会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有关新能源项目建设计划,重点推进集中式风电、光伏发电、氢能、新型储能、抽水蓄能项目等。鼓励电网企业、电力调度机构按规定优先接
近日,在广西首家“世界500强”企业广西投资集团大力支持下,广西能源集团顺利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注册资本增至100亿元!广西能源集团资本实力、综合能力、行业影响力进一步跃升!近年来,广西能源集团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以“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为引
7月4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质量推进品牌建设的意见》,全文如下: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质量推进品牌建设的意见为推动新时代中央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打造卓著品牌,进一步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增强企业软实力,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
7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强调,要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发展现代化远洋捕捞,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生物制品,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推动海运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为中国经济发
近日,贵州省林业局就省林业局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5009号提案发表回复。其中提到,下一步,将推动以林业碳汇为载体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打通“两山”转化通道。一是积极参与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指导江口尽快完成第三方审定工作,指导荔波、镇宁、印江、贞丰等完成林权流转、PDD文件
近日,四川省循环经济协会《零碳智慧变电站评价规范》团体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成都正式发布,会长钟勤建、副会长杨有仪等领导出席发布仪式并共同发布标准。标准由我会电力产业低碳发展专委会组织,四川能投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联合有关行业协会、能源电力企业与认证机构共同编制。标准涵盖“零碳
2015年巴黎峰会上,各国达成里程碑式的气候协定,提出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最好是1.5℃之内的目标。并且提出为了实现该目标,各国应致力于尽快达到温室气体排放全球峰值,以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全球气候中和。虽然最近10年来非化石能源在世界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有所下降,但是全
为深入贯彻国家及自治区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近日,银川市正式印发《银川市开展碳足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为全市绿色低碳发展勾勒出清晰路径,助力“双碳”目标加速落地。明确双阶段目标靶向发力特色产业到2027年,聚焦光伏材料、葡萄酒、枸杞等特色产业,严格执行国家及自治
7月2日,由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主办的第五届海上风电创新发展大会在山东烟台成功召开,会议以“逐风深蓝·创新赋能”为主题,围绕最新风电政策市场、聚焦大兆瓦长叶片、核心设备国产化、深远海漂浮式、海上风电+X融合、数字化转型等关键技术领域的创新突破与实践应用展开探讨。吸引了来自行
2025年6月20日-21日,以“人工智能深化协同,能源科技求索创新”为主题的2025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成功举办。在电力碳中和分论坛上,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直流配电事业部经理孟学磊作了题为“数据中心直流供电方案及关键设备”的报告。经专家同意,在此分享报告PPT,欢迎品读。来源: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日,辽宁铁岭市人民政府发布《铁岭市新能源发展促进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文件指出,县级以上发展改革部门应当会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有关新能源项目建设计划,重点推进集中式风电、光伏发电、氢能、新型储能、抽水蓄能项目等。鼓励电网企业、电
7月2日,2025泰国可再生能源展览会(ASlASustainableEnergyWeek)在曼谷#xB7;诗丽吉王后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开幕。作为亚洲领先的可持续能源平台,展会汇聚了行业领袖、政策制定者和创新企业。首航新能源携户用、工商业、地面电站全场景光储解决方案惊艳亮相,凭借光储创新技术和系统集成优势赢得了业界高
近日,马尔代夫可可尼岛(Cocoonlsland))366千瓦屋顶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发电,该项目全部采用正泰新能ASTRON7系列组件,预计每年可产生约700兆瓦时的清洁电力,为当地度假酒店提供稳定、环保的能源供应,同时大幅减少碳排放,助力马尔代夫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该项目由斯里兰卡可再生能源企业WindForce
6月30日,山东省烟台市发展改革委发布《第144613号:关于“深化工业余热与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融合应用,加速烟台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议的答复》。文件提到,截至2024年底,全市光伏装机容量698.8万千瓦,占全省光伏装机容量的9.2%,占全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的40.8%。其中,陆上集中式光伏
6月27日下午,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亲清发改会客厅总第18期,今年第5期“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专题活动在济南举办。活动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精神,围绕我委会同省能
6月24日,国家能源局山东监管办公室发布关于征求《山东省新能源和新型并网主体涉网安全能力提升工作方案》意见的函。方案指出,纳入涉网安全管理范围的新能源和新型并网主体(以下简称并网主体)包括并入电网的各类集中式风电、集中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新型储能、虚拟电厂、分布式智能电
6月23日,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2025年度济南市光伏建筑试点项目的通知,通知指出,经自愿申报、专家评审,决定将“中建八局建筑科技(山东)有限公司产业基地项目(一期)扩建研发中心”等3个项目列为2025年度济南市光伏建筑试点创建项目。原文如下: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公布2025年度济南
2025年6月17日,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山东监管办公室联合印发《山东省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现就《实施细则》制定背景、制定依据和过程、主要内容等方面解读如下。一、制定背景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双碳”战略目标,加快推动
6月17日,山东省能源局正式下发《山东省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细则指出,分布式光伏发电上网模式包括全额上网、全部自发自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三种。自然人户用、非自然人户用分布式光伏可选择全额上网、全部自发自用或者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一般工商业、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可
6月4日,据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显示,东营光伏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被东营光伏太阳能有限公司管理人向山东省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案号为(2025)鲁05破4号。天眼查显示,东营光伏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5月,注册资本为5000万人民币,该公司由东营区国资运营集团控股,2025年4月3
近期,为深入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针对新能源电力建设工程中可能出现的抢工期等突出问题,山东能源监管办结合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工作计划,联合山东省能源局等相关单位,成立了联合督导组,重点对山东省2025年5
5月30日,中国能建浙江火电EPC总承包的济宁市太白湖新区石桥镇22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全容量并网。项目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太白湖新区煤矿塌陷区,浙江火电负责承建光伏区一标段EPC总承包工程,容量为122.43兆瓦峰值,其中水面柔性支架52.79兆瓦峰值、水面固定支架布置容量1.33兆瓦峰值、水面漂浮支架布置容
5月30日,山东省发改委、山东省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山东监管办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电力市场平稳衔接过渡有关工作的通知》,就6月1日至开始执行机制电价时间段的新能源项目给出有关要求。根据文件,5月31日前全容量并网的新能源项目划分为存量项目,6月1日及之后全容量并网的为增量项目。明确全容量
5月23日,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废止《济宁市任城区分布式光伏建设规范(试行)》的通知,在省、市能源主管部门具体实施细则及新的规范文件未出台印发之前,该区分布式光伏建设原则上暂行按照国家能源局《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规定执行,待后续省、市有关政策文件印发后,再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