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3月2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质量和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中央企业要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标准化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的重要作用,广泛参与碳达峰碳中和国内、国际标准制定,积极提升碳达峰碳中和标准水平,严格执行重点行业能耗限额、重点用能产品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和能源核算、检测认证、评估、审计等配套标准以及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要求。鼓励中央企业参与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建设,牵头制定推广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领域标准,促进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和创新应用。
详情如下: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质量和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各中央企业: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质量和标准化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进质量强国建设,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在质量和标准化工作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中央企业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和效益效率,加快建设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竞争合作新优势,实现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升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能力
(一)提升全面质量管理水平。中央企业要把质量工作纳入发展战略,树立追求卓越的质量经营目标,加强全员、全要素、全过程、全数据质量管理,创新质量管理理念、方法、工具,持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推动企业提质增效,率先探索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质量管理能力升级路径。深化质量管理体系、卓越绩效模式、精益管理、六西格玛管理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运用,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成熟度。广泛开展质量管理小组、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现场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等群众性质量活动。进一步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塑造优秀质量文化,带动全员质量意识和素质提升,营造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
(二)提高质量技术创新能力。中央企业要加大质量创新投入,强化质量领域技术、管理、制度创新,加强质量领域基础性、原创性研究,突破一批质量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重大颠覆性技术,引领全产业链质量水平提升。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质量管理深度融合,大幅提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等质量管理全过程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质量管理数字化应用场景创新。
(三)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支持中央企业牵头创建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积极培育发展标准化服务机构,为产业集群、产业链质量升级提供策划、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一站式”服务。中央企业要围绕集成服务基地建设,创新提出质量基础设施全链条技术方案,运用标准化手段推动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与产业价值链深度融合,在若干重点领域和典型场景牵引推进质量基础设施协同创新和集成示范。
(四)强化质量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中央企业要积极参与国家级质量标准实验室和国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建设。鼓励中央企业加强质量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深入推进质量设计、试验检测、可靠性工程等先进质量技术的研发应用。
二、推动标准化和科技创新协调互动
(五)加强创新技术领域标准研制。中央企业要加强各级各类科技项目与标准化工作联动,同步部署技术研发、标准研制和产业推广,及时将先进适用科技成果融入标准,加快新技术产业化步伐。支持中央企业牵头开展新兴产业、先导产业和融合技术等领域标准研制,助推产业优化升级。
(六)推进技术、专利和标准联动创新。中央企业在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过程中,要持续完善企业技术标准体系,构建技术、专利、标准联动创新机制,加强标准制定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原创技术成果转化为标准,推动高水平企业标准向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转化。支持中央企业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探索开展标准数字化应用和服务。
(七)推动产学研用标准联合创新。支持中央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中小企业等加强基础共性类标准研制和应用,全面提升重点领域上中下游产业标准的协同性和配套性。支持中央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验证点建设,进一步提高标准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在中央企业建设一批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中央企业要发挥好基地的引领示范作用,加强标准技术、检测认证、知识产权、标准样品等资源有效整合和综合利用。
(八)积极开展标准化国际合作。鼓励中央企业深度参与国际、区域标准组织和各类国际性专业标准组织活动。支持中央企业协同全球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共同制定国际标准。支持中央企业依托“一带一路”重点工程项目等,率先开展中国标准海外应用试点建设。支持中央企业开展标准互认,积极采用先进适用的国际标准,推动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体系兼容。
三、打造品质卓越的世界一流品牌
(九)实施企业质量品牌战略。中央企业要树立以质量、创新为核心的品牌理念,大力实施质量品牌战略。加快建立全面品牌管理体系,营造品牌建设良好环境,深化品牌设计、市场推广、品牌维护等能力建设,加大品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提高品牌全生命周期管理运营能力。对标世界一流,持续提高品牌国际经营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品牌评价国际标准制定。
(十)开展中国精品培育行动。中央企业要积极参与中国精品培育行动,围绕打造优质产品和服务,引领塑造一批设计精良、生产精细、服务精心的消费品品牌,率先培育一批专业度高、覆盖面广、放心安全的服务精品。轨道交通装备、电力装备、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工程机械等领域中央企业要加快推进全球化布局和国际化经营,向全球市场提供更多优质产品。
(十一)加强企业品牌保护和维权。依法严厉打击品牌仿冒、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为优质品牌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中央企业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知识产权的授权使用管理,积极应对商标恶意抢注、异议、撤销等行为,着力开展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加大品牌保护和主动维权力度。
四、积极履行高标准社会责任
(十二)进一步提高履责水平。中央企业要主动贯彻社会责任国际通用准则和国内先进标准,鼓励有条件的中央企业探索开展社会责任综合贯标工作。不断强化“本质责任”,努力提供更多安全、充足、可靠的优质供给和精准、高效、便捷的优质服务,着力提升产品、工程、服务质量,以优质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坚持依法合规经营,严格执行合规管理、反贿赂、反舞弊控制、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举报调查等领域相关法规标准。
(十三)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中央企业要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标准化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的重要作用,广泛参与碳达峰碳中和国内、国际标准制定,积极提升碳达峰碳中和标准水平,严格执行重点行业能耗限额、重点用能产品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和能源核算、检测认证、评估、审计等配套标准以及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要求。鼓励中央企业参与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建设,牵头制定推广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领域标准,促进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和创新应用。
(十四)筑牢企业风险防控和安全基石。中央企业要建立健全质量信息披露制度,深入实施质量承诺和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机制,开展质量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和管控。持续推进特种设备领域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特种设备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确保特种设备生产使用依法合规。支持中央企业构建重点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完善质量安全追溯标准。
五、强化组织保障
(十五)加强组织领导。各中央企业主要负责同志是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质量和标准化工作的决策部署在本企业落实落地的第一责任人,要牢固树立重质量、重标准、重安全意识,亲自过问部署相关工作,定期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要明确责任部门,建立健全工作体系,不断完善质量与标准化工作推进机制。
(十六)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中央企业要将质量和标准化内容纳入企业全员教育培训体系。构建多层次质量和标准化专业人员课程体系,造就一支熟练掌握质量标准规则、精通专业技术的企业人才队伍。
(十七)加大激励力度。在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中,对标准制定和发布给予加分奖励。对在质量和标准化工作中有重大贡献的中央企业,支持参与国家级奖励项目评选表彰。中央企业要建立健全质量和标准化工作激励机制,探索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考核制度。
市场监管总局国务院国资委
2022年8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5月30日,由浙能技术研究院牵头实施的浙能集团综合能源调度中心(浙能源力科创中心)大厦智慧低碳综合能源供应系统项目——楼宇型智慧综合能源供应系统完成调试,投入试运行,这标志着浙能集团建成浙江省单体最大的楼宇型综合能源供应系统项目。这个坐落在杭州市西溪湿地附近的楼宇型智慧综合能源供应
近日,山西能源监管办根据12398能源监管热线用户投诉,对在山西地方电力有限公司临县分公司所辖区域内并网发电的“4.058745兆瓦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电费结算情况开展调查,召开专题研讨会,并邀请专家人员一同赴用户现场对其光伏设备、计量表计及逆变器等设备进行现场核实,确定该公司未按照国家核定
5月27日,河北唐山市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征意见,其中指出:自用加氢站所属企业应配套建设制氢工厂,支持在非化工园区建立光伏制氢、风电制氢项目,并依托开展制氢工厂加氢站一体的制氢加氢项目。原文如下:唐山市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
5月24日,以非洲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倡议为基础,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沙龙暨中非可再生能源产业和金融合作论坛在第16届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大会(SNEC)期间成功召开。作为南南合作的新延展,会议汇集了9家非洲和14家中国能源企业的领导,以及多位金融家和能源部门专家,以助于明确非洲地区可再生能
5月2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案例解读》第四、五章。详情如下:《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案例解读》第四、五章发布为指导各地更好地贯彻落实《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国办函〔2022〕39号),及时总结推动新能源高质量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5日,河南省印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提出,加快新型储能在电源侧、电网侧与用户侧多场景应用。明确新型储能独立市场地位和价格形成机制,推动储能参与辅助服务,合理补偿调峰服务方收益,发挥储能调峰调频、应急备用、容量支撑等多元功能。创新储能发展
5月25日,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8部门关于印发《河南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通知指出,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5500万千瓦以上,占全省发电总装机的40%左右;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1000亿千瓦时左右。“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
5月2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电力业务许可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文件指出,豁免部分分散式风电项目电力业务许可。在现有许可豁免政策基础上,将全国范围内接入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网的分散式风电项目纳入许可豁免范围,不再要求取得电力业务许可证。调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关于进一步规范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电力业务许可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文件提出,豁免部分分散式风电项目电力业务许可在现有许可豁免政策基础上,将全国范围内接入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网的分散式风电项目纳入许可豁免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水、风、光等低碳电源的发展得到了高度重视,欧洲一贯被认为是低碳转型的优等生,其中,德国是风光翘楚,挪威拔水电头筹。本文将在考虑我国发用电体量、电网运行模式、电源结构和条件的基础上,客观对比我国和欧美的新能源发展进度。为了在大致同一体量和电网运行方式的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5月23日,九江市住建局发布关于印发《九江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提高基础设施运行效率。基础设施体系化、智能化、生态绿色化建设和稳定运行,可以有效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结合城市特点,充分尊重自然,加强城市设施与原有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5月25日,苏州市科学技术局公示2023年度苏州市科技成果转化(碳达峰碳中和)项目受理名单,公示期为2023年5月25日至5月31日。关于2023年度苏州市科技成果转化(碳达峰碳中和)项目受理名单的公示根据《关于组织申报2023年度苏州市科技成果转化(生物医药、碳达峰碳中和、数字创新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5月30日,珠海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关于印发珠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坚决把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扭住碳排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重点实施“碳达峰十三大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4.5%,单位地区生产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30日,广东珠海市人民政府印发《珠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文件提出:大力提升电力需求侧响应调节能力,探索利用市场化手段加快形成较成熟的需求侧响应商业模式。增强电力供给侧灵活调节能力,推进煤电灵活性改造。因地制宜开展新型储能电站示范及规模化应用,稳步推进“新能源+储
5月19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碳达峰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大力发展新能源,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突破发展海上光伏,积极稳妥推进海上风电,培育壮大氢能产业。大力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开展建筑屋顶光伏行动,因地制宜推进清洁低碳供暖,提升建筑终端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征集广西工业节能降碳工艺、技术、装备和工程解决方案服务商的通知,征集范围包括钢铁、有色、电力、石化、化工、建材、铁合金、机械、造纸、轻工等工业行业领域节能降碳先进工艺、技术、装备和优质工程解决方案服务商。能够反映节能降碳技术新进展,可以在全区或
日前,青岛印发《青岛市碳达峰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大幅提高新能源电力消纳能力,打造以高比例外电送入、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和调控为发展方向的坚强智能电网,加快发展新型储能。全文如下:青岛市碳达峰工作方案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
4月28日,山东省工信厅、省发改委、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山东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方案》。《方案》提出,推进光伏、风电、生物质等清洁能源多元化、协同化发展,推动企业、园区就近利用清洁能源。加快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以就近大规模高比例消纳可再生能源为导向,强化区域内自主调峰,试点应用“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近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等七部门印发《山东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取得积极成效。源头协同防控体系初步建立,重点领域协同增效取得明显进展,环境治理协同控制能力有效提升,区域、城市、园区、企业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成效显著,协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2023年5月29日,衡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等部门发布《深入开展全市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引领行动促进碳达峰实施方案》,详情如下:关于印发《深入开展全市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引领行动促进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市直各单位,两区一园一城管委会,各县市区机关事务和接待中心:为贯彻落实党中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5月26日,杭州市经信局等部门发布《关于印发杭州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工业产业结构和用能结构的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双碳相关产业形成一定规模,先进脱碳技术得到试点应用,工业碳达峰基础得到夯实。
日前,山东印发《山东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方案》。《方案》提出,积极发展储能装备产业,集中攻关大容量锂电池管理、大功率变流器无线互联、储能电池正负极材料等关键技术和产品。大力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加快高安全动力电池高性能动力系统等技术攻关,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集
3月27日,湖北碳交中心、湖北中碳资管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认研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认研中心主任、书记李莉与湖北宏泰集团党委副书记曾庆祝座谈交流并见证签约。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湖北碳交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玉祥,集团高管、中碳登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朱国辉参加活动。曾庆祝对李莉主任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2022年度全国能源资源计量服务示范项目和入围项目名单公示,其中《磁悬浮节能降碳计量服务》、《开展碳电耦合及碳实测的碳排放精准计量体系示范应用场景实践》、《基于碳监测及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的“零碳景区”》等入选2022年度全国能源资源计量服务示范项目,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2月21日,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2023年全国计量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的通知。《要点》指出,持续开展能源计量工作。进一步发挥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作用,开展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阶段性评价,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组织地方开展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2月14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2022年燃气用相关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情况通报》,原文如下:2022年燃气用相关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情况通报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保障燃气用相关产品质量安全,有效防范化解燃气安全风险,市场监管总局近期组织开展了燃气用相关产品质量国
1月19日,浙能电力发布公告称,2023年1月18日,浙能电力收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出具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不实施进一步审查决定书》(反执二审查决定〔2023〕35号),决定对浙能电力收购中来股份股权案不实施进一步审查。浙能电力从即日起可以实施集中。据悉,2022年11月10日浙能电力与中来股份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有关规定,现批准《直流标准电能表检定规程》等30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发布实施。
11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标准更新升级和应用实施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持续推进节能标准更新升级和应用实施,支撑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加快制定修订一批重点领域节能标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2022年第32号公告,批准《液体活塞式压力计检定规程》等24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发布实施。在无线电计量领域,修订发布JJF1286—2022《无线信道模拟器校准规范》,重点修订路径时延和路径损耗的校准方法,增加最大多普勒频移的校准,为航天、航空行业应用无线信道模拟器的校准工作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9月3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品认证工作的公告(征求意见稿)。公告提出,鼓励各地政府主管部门在政府投资工程、重点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新建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等项目中优先使用获证梯次利用产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获证梯次利用产品予以适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8月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二级巡视员李常青在第九届国际智能网联技术年会上表示,市场监管总局建立新能源汽车事故报告制度,组建新能源汽车事故调查协作网,发布了针对汽车远程升级OTA的监管政策指导意见。李常青表示,具体包括四方面工作:一、纠正完善召回监管法律法规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