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能源安全事关国计民生,电力保供是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强调,要处理好减污降碳与能源安全的关系、确保安全降碳。能源领域碳排放总量大,是降碳减排的主战场,其中电力是主力军,需要准确把握电力保供与降碳减排的关系,确保实现安全、低碳、高效等目标的动态统一。
坚持多元供给:立足国情努力实现自主可控
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构建安全稳定的能源供应体系。预计未来十年,我国能源、电力消费年均增长分别为1.4%、4.6%,要支撑未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能源电力的可持续发展是首要任务。
新能源已成为世界能源发展趋势,是加快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加快推动新能源规模化发展,2020年发电量约占全球风、光总发电量的30%。欧洲新能源发展迅猛,大力推进能源低碳转型。
以煤炭为主体的化石能源依然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基石。我国化石能源消费规模巨大,2020年,化石能源消费占比84.1%,其中煤炭达56.8%。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展望未来能源供应体系,以煤为主体的化石能源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油气进口来源日趋多元化,但必须控制好对外依存度。未来我国石油增产规模有限,对外依存度将维持在70%以上。天然气产量保持稳步增长,但与消费增长相比仍有缺口(当前超过43%依赖进口)。持续增高的油气对外依赖将对能源保供带来巨大风险。
总体来看,为实现我国能源供应自主可控,必须立足以煤为基础、国内供应为主的基本国情,统筹各类能源多元化发展和平衡。
坚持绿色低碳:非化石能源发展与化石能源清洁利用并举
相比欧美国家,我国将用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完成碳排放强度降幅,转型难度和挑战更高。
低碳转型并不意味着近期不发展化石能源。预计未来我国煤、油、气消费将依次达峰,达峰前仍有一定增长。其中,原煤消费已基本处于峰值平台期,“十五五”期间逐步减少。石油2030年前达峰,随后进入下降通道。天然气消费预计2035-2040年达峰并缓慢下降。
降碳减排并不意味着不产生碳排放,也不意味着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减排。我国资源环境禀赋、产业结构、发展阶段与欧美国家不同,快速激进退出化石能源,将带来能源供应风险,煤炭消费的减量化节奏取决于非化石能源的替代供应能力。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表决通过《格拉斯哥气候协定》,对煤炭退出的表述由“逐步淘汰”改为“逐步减少”,这一点对我国显得尤为重要。
能源领域降碳方向在于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与推动化石能源清洁利用的双轨推进。统筹能源供应和降碳减排,既要考虑新增能源需求更多以非化石能源来满足,又要有效推动庞大的存量化石能源安全有序地清洁化利用,平稳渐进地过渡到存量替代阶段。
坚持安全底线:防范化解未来电力保供面临的风险挑战
我国电力保供已进入各种风险交织、多种因素叠加的新阶段,需要防范化解未来电力供需面临的风险挑战。
煤电承担电力电量保障的双重任务,仍是保障电力供应的重要基础。煤电是我国电力保供的主力电源,现有的11亿千瓦煤电多是高效率、超低常规污染物排放机组,正处于“青壮年”时期,必须用好用足这一巨大的存量资源。煤电保电力、保电量、保调节的兜底保障作用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从电力(功率)保障作用看,2020年煤电承担高峰负荷占比达73%,预计到2025、2030年,62%、55%以上高峰负荷仍需煤电承担。从电量保障作用看,煤电发电量占比由2020年的64%下降至2025年的56%、2030年的48%,仍然是电量供应的主要来源。
从国外实践来看,欧美主要国家电力需求趋于饱和,主要通过发展新能源调整电量结构,提高新能源电量占比,电力系统仍保留充足的提供电力的常规电源,并通过跨国输电通道调剂余缺。
以德国为例,近年来最大负荷约8000万千瓦,除核电外,煤电、气电等常规电源装机并没有明显减少,维持在1亿千瓦左右,基本满足最大负荷需求。同时,德国与周边多国频繁进行电力交换,进一步保障电力供应安全。相比之下,我国的常规发电装机总量并不具备这样的冗余条件。
新能源以提供清洁电量为主,高峰负荷时段电力(功率)支撑能力有限。预计我国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将由2020年的10%上升至2025年的17%、2030年的21%。但新能源出力“靠天吃饭”,对电力电量的贡献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低出力与负荷高峰叠加将导致电力缺口,需要依靠其它电源调整出力以弥补电力不足。
如在2020年末寒潮期间,西北区域晚高峰负荷多日超过1亿千瓦,新能源装机超1亿千瓦,但出力仅为200万千瓦左右。国外也普遍存在类似问题。例如,今年欧洲北海夏秋季风电出力显著低于常年均值,英国7-9月风电发电量较去年同期减少约25%,不得不增加气电和煤电发电量以弥补缺口。
为应对新能源长时段大幅度波动给电力可靠供应带来的风险,必须储备一批常规电源,宁可备而无用,不可用时无备。
其他各类电源协调发展,共同保障未来电力供应。水电、核电既提供清洁电量,又能发挥稳定电力保障作用。预计水电、核电等其他清洁能源发电量将由2020年的19%上升至2025年的20%、2030年的24%,同时提供约10%的电力平衡贡献。抽水蓄能与新型储能将为电力系统提供灵活性资源,平抑新能源出力波动。
坚持系统观念:走供需两侧多元化的电力保供之路
实现电力安全可靠供应,要充分利用电力系统各环节多元协同、优势互补的特性,系统性地推动供需两侧多元化发展。
一是推动电源发展多元化。
大力发展新能源。“十四五”期间,要加快发展东中部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和海上风电,优先就地平衡;推动西部北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光伏基地项目建设。中远期,新能源开发重心重回西部北部,海上风电逐步向远海拓展。
努力促进煤电清洁高效发展,逐步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十四五”期间,应用好存量煤电,加快实施灵活性改造;在负荷中心就地就近安排一批煤电保障电力供应。同时,加快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等技术装备突破,将煤电改造为“近零脱碳机组”,转型升级为“清洁电力”。中远期,稳妥推进煤电逐步减量发展。
因地制宜开发水电,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十四五”期间,重点开发西南地区水电,年均开工6-8台核电机组。中远期,推进西藏水电开发,加快新型核电技术突破与应用。
统筹抽水蓄能与新型储能发展。“十四五”期间,在东中部优先开发抽水蓄能。中远期,加快发展新型储能,积极推动梯级水电改造,具备周以上调节能力。
二是推动终端用能多元化。
充分发挥终端用户节能提效的关键作用。坚持节能优先方针,加快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大节能技术推广和管理提效力度,是实现能源消费总量及早达峰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
高效有序推进终端能源消费电气化。工业领域优先在高耗能行业推广电锅炉、电窑炉,建筑及居民领域推广热泵技术,交通领域推广电动汽车和电动重卡。
坚持需求响应优先、有序用电保底、节能用电助力。汇集可调节资源,参与电力系统调峰调频调压,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必须立足国情实际,坚持先立后破,确保安全降碳。电力行业降碳不等于简单地退出煤电,加快CCUS等技术的规模化工程应用,促进煤电机组实现脱碳运行和高效利用,统筹好常规电源和新能源发展,构建多元化发展格局,有效保障电力长期安全可靠供应。
(作者系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院长)、党委书记)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5月28日,广东省阳春市人民政府印发《阳春市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提出五项主要任务:1、公共机构(设施)宜装尽装。鼓励在市直机关、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所管辖的公共建筑及新建公共建筑中安装光伏发电系统;2、工业园区全覆盖。对阳江阳春产业园区进行绿色化改
5月23日,云南丽江玉龙县石鼓镇红岩村委会光伏发电站项目顺利并网,成为玉龙县农村地区第一座正式投入使用的“光伏+充电”一体化光伏发电站。“红岩农贸市场的光伏电站今天与南方电网并网了,农贸市场里的充电站也用上了光伏发出的电。”该项目负责人激动地说。近年来,随着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广泛推广,
不论你是光伏设计师、EPC承建商,还是工商业业主,你的光伏电站肯定会被这些问题所困扰,热斑、积灰、承重、起火、积雪、冰雹等等,电站业主往往是这些问题的直接承受者,正因如此,选择什么样的光伏组件,直接关乎业主未来三十年投资收益的稳定性。随着“531新政”即将落地,光伏电站迈入“消纳为王”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农光互补模式正成为乡村振兴与绿色能源融合的新引擎。2025年5月16日,由浙能绿能(磐安)新能源有限公司投资、中来股份提供核心组件支持的21MW农光互补发电项目在金华市磐安县仁川镇成功并网。该项目是中来组件搭配柔性支架的又一标杆案例,通过“光伏+农业”创新模式,实现土地
5月26日,浙江华昱欣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昱欣”)与永荣(深圳)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荣能源”)在广东清远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围绕智慧能源解决方案的技术与应用,在分布式光伏、储能、虚拟电厂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联合开发推动项目落地,共同构建新能源产业生态新格局。永荣
5月26日,瑞安市发展和改革局发布关于废止《瑞安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办法(修订)》的通知,通知指出,为进一步规范瑞安市分布式光伏项目备案、建设、运营和管理,促进光伏项目有序发展,经研究,决定废止《瑞安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办法(修订)》(瑞发改能环〔2023〕45号)。本通知自2025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7日消息,江苏常州市将继续拓展园区及工业企业等一批微电网示范场景建设,年内再建成示范项目20个。武进国家高新区创新产业园微电网是江苏省规模最大的工业园区级微电网,供能面积达37万平方米,年用电量约4200万千瓦时,共建设1.61兆瓦分布式光伏、6035千瓦/10660千瓦时储能,
黑河南滩一期50MW、二期30MW光伏电站,张掖佳讯南滩20MW光伏电站,2013~2014年间并网,20台佳讯逆变器、19台颐和逆变器以及149台汇流箱升级改造;黄河格尔木、特许共和、河南托叶玛、乌兰、德令哈蓄积光伏电站,206台逆变器及附属设备采购更换:嘉峪关49.5MW光伏电站,2014年并网发电,94台逆变器升级
今年以来,新型储能在136号文与394号文政策叠加影响下面临结构性变革。年初的136号文要求新能源全量入市,敦促储能行业重新审视自身发展模式;4月发布的394号文又明确2025年底前实现电力现货市场全覆盖,则意味着新能源和储能都将迎来真正的市场化调整,未来收益到底增还是减,将取决于储能产品的运营
在能源转型与数字化浪潮的双重驱动下,虚拟电厂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创新模式,正逐渐成为能源领域的焦点。两部门近期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25〕357号,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对《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国能发法改〔2024〕93号
5月26日,广东省能源局发布关于转发进一步组织实施好“千家万户沐光行动”的通知。文件显示,请各地能源主管部门强化组织领导,加强部门协同,结合前期已编制的2024—2030年全市分布式光伏发展行动计划或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资源摸查、规范项目管理、加强风貌管控、强化宣传引导,积极有序推进农村分
近年来,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科学指引下,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2025年5月28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在京隆重发布《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4年度》《抽水蓄能产业发展报告2024年度》《中国可再生能源工程造价管理报告2024年度》《中国可再生能源工程建设质
5月28日,2025年第五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清单的报告公布。此次纳入2025年第五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清单的项目共149个,核准/备案容量404.79兆瓦,其中:集中式发电项目14个、核准/备案容量339.36兆瓦,分布式发电项目135个、核准/备案容量65.43兆瓦。此次变更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清单的项目共81个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5月26日,湖南湘潭县发展和改革局发布关于开展湘潭县“十五五”风电项目投资主体竞争性谈判的邀请公告。公告显示,本次风电项目建设分两个片区即以湘潭县中路铺镇为核心,涉及茶恩寺镇、白石镇、花石镇等区域,集中建设风机15至20台,总建设规模约150兆瓦(以审批为准);以湘潭
去年6月21日,河南省发改委印发了《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实施第一批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的通知》(豫发改能综〔2024〕348号),63个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正式启动。随后的7月24日、8月30日、11月4日、12月20日、2025年2月8日、3月20日、4月18日和最近的5月22日,除去国庆和春节假期,河南省发改委几
甘肃电力市场自2024年9月5日转正式运行,是全国唯一一个允许用户“报量报价”参与现货交易的市场。随着其现货市场的不断运行,其各个方面的机制也越来越完善和成熟。2025年1到5月因市场主体持仓较低、市场供需偏紧导致价格较去年同期有明显提升。本文将对甘肃市场的2025年1月到5月以及2024年的同期各项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27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开展宁夏电力现货市场第六次结算试运行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本次结算试运行运行时间为5月29日至7月31日(5月28日至7月30日分别组织5月29日至7月31日的日前现货交易),其中6月1日至7月31日开展实际结算,其余时间仅调电不结算。本次结算
近日,多地密集出台政策,加快分布式电源、可调节负荷及负荷聚合商等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国家能源局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新型经营主体是具备电力、电量调节能力且具有新技术特征、新运营模式的配电环节各类资源。其中,单一技术类新型经营主体主要包括分布
5月26日,国家电投旗下广东峡能储能有限公司发布大埔峡能200MW/400MWh独立储能电站示范项目EPC总承包招标公告。本项目拟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湖寮镇区域建设。总占地约36.14亩。储能建设规模为200MW/400MWh,储能电池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站电池系统及功率变换系统均采用户外预制舱布置方案。电站运
“双碳”目标背景下,园区作为产业集聚和能源消费的重要载体,成为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零碳园区”概念,并将其列为2025年重点工作之一;今年,“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零碳园区指在产业园区内,通过规划设计及建设,充分利用清洁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电力市场建设的加快推进,虚拟电厂作为电力系统新业态、新模式,作用日益显著,需求日益增长。在不断完善的政策保障下,虚拟电厂将实现高质量发展。屋顶光伏设备并网发电,工厂的储能电池一次次充放电,家家户户的空调智能启停……这些分散在各处的资源正被虚拟电厂聚合起来,协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新能源发电能力大幅提升。电力系统不仅要灵活地适应发电侧和负荷侧的变化,也要保证即使新能源电源增加,电力系统依然是可靠且具有韧性的。如何通过技术、机制和模式创新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以适应高比例新能源电源的接入?在2025能源电力转型国际论坛期间,本报记者采访
近年来,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科学指引下,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2025年5月28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在京隆重发布《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4年度》《抽水蓄能产业发展报告2024年度》《中国可再生能源工程造价管理报告2024年度》《中国可再生能源工程建设质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做出重要部署,强调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明确了我国电力转型发展的方向。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重要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的第二次会议时提出,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
5月13日,在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调度控制中心,工作人员紧盯大屏上实时显示的状态评价信息,3座新能源场站正按计划接入新疆电网宽频振荡监测系统。这套系统能精准捕捉宽频振荡信号,为调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近年来,新疆立足打造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定位,依托先天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截至5月1
5月17日,盘江股份发布关于调整公司控股子公司增资用途的公告。公告称,子公司盘江新能源发电(关岭)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关岭县盘江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一期和二期项目已实现全容量并网,三期项目在建。在保持关岭公司注册资本整体不变的情况下,将一期和二期项目节省的资本金调整至三期项目使用,三期
走进陇东—山东工程两端的换流站,一个个技术难点取得突破,设备关键器件实现国产化。在工程沿线,一项项新技术、新工艺连点成线,融入这条横亘东西的“绿色动脉”。陇东富集的风光火储资源打捆送往齐鲁大地,跨区域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又添“生力军”。从点的突破到线的联通,再到面的覆盖,陇东—山东工
5月9日,疆电(南疆)送电川渝特高压直流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新能源基地是国家规划建设的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之一,具备新能源资源转换成电力送出的条件。川渝地区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是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撑,也是国家推进新
国家能源集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以宁夏腾格里“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百大工程”项目为重点,全力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落实国家沙戈荒基地规划布局任务,积极打造“五个示范”项目,引领国家“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高质量建设。创新实证,
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已完成从增量主体向存量主体过渡。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今年一季度,我国风电光伏发电合计新增装机7433万千瓦,累计装机达到14.82亿千瓦(其中风电5.36亿千瓦、光伏发电9.46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装机(14.51亿千瓦),成为规模最大的电源品种。我国风电光伏发电发展充分体现了
甘肃风光资源富集。近年来,甘肃省紧抓机遇,发挥“风光”无限的优势,加快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扎实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立足西北电网“总枢纽”、西电东送“主通道”、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重基地”发展定位,以创新为驱动,以技术为
4月30日,宁夏电投永利(中卫)新能源有限公司300万千瓦光伏基地项目300MW/600MWh储能电站EPC工程招标公告发布,项目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常乐镇,光伏基地储能工程拟建形式为电源侧储能,储能项目包含3座储能电站,分别设置于三座新建330kV升压站内。每座升压站的储能设施容量均为100MW/2
4月18日,全球最大容量高压直挂构网型储能人工短路试验在青海海西宝库储能电站完成。这是我国首次针对该技术的专项试验,标志着我国在新型储能技术应用领域迈入国际前列。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北分部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指导下,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青海格尔木昆仑建设开发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