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市场正文

碳中和背景下 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会阻断能源转型的进程吗?

2021-07-15 12:16来源:能源杂志作者:范珊珊关键词:碳中和硅料价格能源转型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据《能源》杂志记者了解,国内光伏组件项目招标步伐已经大幅减缓。Solarzoom一位分析师表示,价格上涨可能会迫使中国的国有电力巨头将项目推迟到明年。

这也就意味着延误可能大到足以使2021年成为17年来全球太阳能安装量下降的第一年。彭博新能源在近期的一份报告中也略微下调了2021年全球光伏装机的预测,理由是包括多晶硅在内的材料价格上涨。据估计,在印度,大约10吉瓦的项目可能会受到影响,同时美国的大型项目可能会被推迟。

而风电行业也遭遇同样的情况。因为钢材、铜等基础材料的上涨,风机的零部件商已经感受到了成本的压力。在风电行业,中厚板、硅铁、螺纹钢、环氧树脂等上游商品价格也顺势上浮。钢材正是风电塔筒、发电机铸锻件等部件的重要原材料。在风电设备的总耗钢量中,中厚板产品占比近七成。有证券机构分析显示,钢材占风电中游铸锻件环节成本的50-80%,该环节的盈利能力对钢价十分敏感。这意味着,一旦钢价跳涨,风电成套设备的利润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

作为国内领先的塔筒企业天顺风能在投资互动平台称,塔筒成本加成定价模式,原材料的涨价,公司也会调整产品定价,公司产品已经从一月的7000多涨到最近接近1万,将价格压力传导到下游制造企业。

全球最大的风力涡轮机制造商之一维斯塔斯近期对外宣布将提高其风机价格,因为在全球大宗商品繁荣导致通胀风险上升情况下,钢铁和运输成本增加,风机制造成本也在提高。此迹象表明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可能会中断绿色能源成本不断下降的趋势。

而与国外情况不同的是,从今年初开始国内风机制造商竞争正在升温,整机价格一直在走低,零部件以及整机企业利润率继续被挤压,如果新增装机需求并未出现大幅上涨,未来风电制造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会愈演愈烈。

在国内,陆上风机不超过3000元/kW的价格中标已成为风机投标大势。近日,国投甘肃酒泉北大桥第七风电场B区200兆瓦风电场公布风机投标价格。此次风机招标含塔筒招标,金风科技、远景能源、明阳智能、上海电气、东方电气等九家整机商参与投标,其中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三一重能)拿出2360元/千瓦的含塔筒最低报价。也就是说风机主机价格跌破每千瓦2000元。

一端是持续上涨的原材料,一端是不断压低的风机价格,对于处于中间的零部件商和整机商而言,如何把控好成本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大挑战。

在采访中,风机整机企业对《能源》杂志表示,虽然风电整机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稍微滞后、延迟一些,但是他们依然感受到供应链企业的压力,除了原材料,企业的管理成本、人工成本也在上升。

“如果你想控制成本就需要提高单机的容量,同样50兆瓦的风场,机位的减少和风机数量的减少,会让成本下降。但是这样的话就会有一个矛盾,对于风机厂家来讲,本来我可以用成熟的十几台3兆瓦机组平稳交付,但为了降低成本,上游的原材料可能还要上涨,我可能就要用4兆瓦,甚至可能用到5兆瓦。这很矛盾。”国内一家风机制造商负责人对《能源》杂志表示。

现实的情况是,风机价格战日趋激烈,可能有的投标价格已经跌破了成本底线。风机制造商利润率受到极大的影响,业内人士也对低价下的风机质量表示担忧。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仁贤在近期召开的SNEC大会上就公开表示,在碳达峰的中国的道路上,面临着艰难的抉择和艰辛的道路。应该说现在仅仅是个开始,有很好的市场,但行业还面临着非常多的挑战。目前产业链的供需矛盾存在博弈,存在很多不正常的现象。

如今,化石能源价格普遍上涨,一部分资金会回流至高碳的行业,另一方面,清洁能源产业链价格上涨,将带来下游投资收益的降低,进而影响绿色产业发展的速度。如何平衡传统能源与清洁能源投资的关系,将一定程度上影响能源转型的速度。

但也有专家提醒,不必过分担心我国新能源投资的增长速度,“对我国而言,减碳是政治任务,作为投资主体的国有企业,即便在收益率下降,甚至微利的状况下,都会继续加大新能源项目的投资。”

03、破解之道

面对供需两端存在的矛盾,如何纾解成为了当下从政府、行业到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5月以来,为了控制疯涨的价格,国家主管部门频频出手。5月23日,国家发改委、证监会等五个部门联合约谈了铁矿石、钢材、铜、铝等行业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重点企业;5月25日,国家发改委出台“十四五”时期深化价格机制改革行动方案,提出做好铁矿石、铜、玉米等大宗商品价格异动应对。5月12日、19日和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三次关注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问题,并强调保供稳价,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行为。6月22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公告称,国家物资储备调节中心决定近期开始投放2021年第一批铝、锌、铜国家储备。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日前表示,通过一系列举措,从目前情况看,市场投机炒作开始降温,部分大宗商品,比如铁矿石、钢材、铜等商品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回落。

这说明大宗商品上涨受到全球性影响,输入性通胀影响外,确实存在市场跟风炒作甚至哄抬价格等背离基本面的现象。而在能源行业,更为突出的是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协同出现了问题。

以光伏行业为例,2021年全球供应光伏用多晶硅58万吨,其中48万吨由国内通威永祥、保利协鑫、新特能源、大全新能源、东方希望、亚洲硅业等6家企业提供(还有4家月产量百吨级企业),德国瓦克和韩国OCI马来西亚基地约10万吨。共58万吨料,大约可以生产193吉瓦组件。

“2021年全球装机预计161-204吉瓦,考虑全球装机有一定量的薄膜等非晶体硅光伏组件。多晶硅的供应与装机需求是匹配的。但是由于硅片、电池、组件端扩产迅猛特别是硅片产能超过300GW,问鼎400GW,上下游大厂之间通过锁量不锁价的长单,分割了95%以上硅料,而每月各下游大厂和零星采购的硅片小厂,都希望增加硅料采购量,抢购之下,一路推高硅料价格。”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吕锦标介绍说。

光伏产业前端扩能周期长,扩产时间长,而后端的产能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扩张得非常快,导致供需失衡。

5月2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称“年内未能并网的存量项目,由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统筹,直接纳入后续年度保障性并网范围”,也就是说在当前原材料价格一路飙升的情况下,一年的宽限期给了开发企业更充分时间,将项目主导权交给了开发企业。

5月27日,国家能源局答复用户留言时表示,“我们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链价格上涨对光伏行业的影响,目前正会同有关方面研究2021年的光伏发电行业管理和价格等相关政策,下一步将推动政策出台,给行业发展创造相对明确的政策边界,促进行业平稳有序发展。”

随后,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对外发布《关于促进光伏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呼吁》,《呼吁》称,近三个月以来,多晶硅价格大幅上涨,目前已达到去年年底的2.5倍以上,在光伏发电平价上网和投资收益率“刚性”约束的背景下,对整个光伏产业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

为降低硅料价格大幅上涨对产业的不良影响,协会呼吁建议全体会员和光伏企业守法合规、理性经营,尊重契约精神,自觉抵制对多晶硅、硅片产品的过度囤货、哄抬物价行为,以及非自身生产经营需求的投机行为。自觉抵制电池组件环节低价倾销等恶意竞争的不当行为,让硅料价格尽快回到正常区间,共同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政策,关注多晶硅等光伏原材料价格过快上涨问题,及时引导。下游光伏电站的抢装,也会在一定时期令产业链条绷紧。光伏行业协会呼吁光伏电站企业不要急于年末抢装,以给予“上游产业链各环节更多的缓冲空间”。

而在上游,硅料企业也在积极进行扩产,一些行业外资本进入硅料行业,预计2022年下半年硅料供应有50%以上的增量。但是相对于依然凶猛的下游产能,供求关系还是很难缓解。“只是对应终端装机量来看,现有在建和筹备中的硅料项目在2023年完成投产和达产后,超过100万吨的硅料可以生产近350GW组件。届时硅料也将加入光伏产能过剩行列。”吕锦标说。

面对如此局面,对于在行业深耕多年的企业而言,保持理性更是难上加难。“失血的订单坚决不做,宁愿减产停产。老的产能先停掉,扩新产能,降低成本。整体上开源节流,修炼好自己的内功,在困难中保持企业健康的生存。”熊海波说。

针对光伏行业现状,隆基股份董事长公开钟宝申呼吁,企业间进行战略合作,提前规划保证自己的供应;其次,企业自身去投资部分产能不够的环节。其他方面需要看节奏。产能过剩的环节,需要控制发展慢一些。产业不均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企业自己去把握。

“风电企业需要提高产品设计,对生产管理成本调整,减少管理和生产环节的成本,加强采购环节与供应商协同机制。努力做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采购可以提前锁定一些材料、设备,采用集中与分步的采购方式,提前预知大宗商品对我们的影响。后入的企业,发起价格竞争,在快速发展和变化中,企业要有定力,冷静地看待不能盲目跟随。看重行业利益,不能盲目和冲动。”上述风机制造商高管对记者称。

能源发展与国家脉动息息相关,政策的引导至关重要。“国家应该公布发展重点区域规划,针对不同区域,开发商提前布局,保证规模同时稳定发展。开发商更要理性看待设备的全生命周期价值考量,综合地从设备价格、运营、服务、发电能力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价。”

在未来,随着新能源投资的不断增加,关键原材料需求还会进一步增加,价格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高位。也就是说,产业协同,调节供需平衡会成为能源产业长期面临的一大难题。而在这场供需博弈中,如果不以行业发展利益为前提,谁也不可能成为赢家。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中和查看更多>硅料价格查看更多>能源转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