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文件全文如下:
各市(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各部门,中央在甘各单位,各有关企业:
《甘肃省打赢蓝天保卫战2020年度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甘肃省大气污染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
(代章)
2020年5月1日
甘肃省打赢蓝天保卫战2020年度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按照《甘肃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作战方案(2018-2020年)》,结合当前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为核心,加快调整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四大结构,聚焦工业、燃煤、机动车、扬尘四类污染源,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切实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
二、工作目标
2020年,全省14个市州所在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同比持续稳定;14个市州所在城市PM2.5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各市州具体下达指标见附件)。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优化产业结构
1.严把新建项目准入关。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产能,坚决遏制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实施等量、减量置换,严禁新增产能。(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市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各市州人民政府和兰州新区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
2.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综合运用质量、环保、能耗、安全等标准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加大过剩产能压减力度,加快“两高一资”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突出产业链延伸。推动有色金属、化工、能源、建材等支柱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支持骨干企业加快扩能改造和技术升级,促进传统优势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形成一批在国内具有行业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省工信厅、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生态环境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应急管理厅、省财政厅配合)
(二)调整能源结构
3.有序推进冬季清洁取暖。认真落实《甘肃省冬季清洁取暖总体方案(2017—2021年)》,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和发展实际,优先发展集中供暖。积极争取我省城市纳入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城市范围,在确保民生取暖安全的前提下,按照清洁替代、经济适用、居民可承受的原则,综合采用各类清洁取暖方式,替代燃煤取暖。逐步实施县级以上城市(含县城)城乡结合部及周边乡镇居民取暖土炕、土灶、小火炉煤改气、煤改电或洁净煤替代工程。到2020年累计完成100万户改造。(省发展改革委、省住建厅、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4.加强散煤监管。充分发挥14个市州所在城市和各县市区已建成的煤炭交易市场和配送体系作用,交易、配送民用煤符合甘肃省民用散煤民用型煤标准。严格用煤环节和储(售)煤场地环保监管,进一步督促煤炭经营企业和经营网点规范储煤场地环保设施。加强煤质抽检,打击无证经营、销售和使用劣质煤行为。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加强民用散煤的管理,禁止销售不符合民用散煤质量标准的煤炭。(省工信厅、省市场监管局、省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5.全面完成燃煤锅炉综合整治。深入推进燃煤锅炉综合整治,通过淘汰拆并、清洁能源改造、环保达标治理等方式,完成在用燃煤锅炉整治任务。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原则上不再新建每小时35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其他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建每小时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加大燃煤小锅炉淘汰力度,2020年10月底前,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及茶水炉、经营性炉灶、储粮烘干设备等燃煤设施。(省生态环境厅、省市场监管局牵头,省住建厅、省工信厅配合)
6.稳步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逐步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超过20%。有序发展水电,优化风能、太阳能开发布局,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加大可再生能源消纳力度,着力解决弃风、弃光问题。(省发展改革委负责)
(三)调整运输结构
7.深入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加快多式联运枢纽网格化布局和设施改造,建设一批铁路物流基地(货运场站)、航空货运枢纽、港口货运枢纽、公路货运枢纽和快递分拨中心,促进不同运输方式在主要节点城市的衔接协调。重点推进具有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多式联运枢纽建设,解决好铁路、公路、民航等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的衔接问题。推动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切实提高运输组织水平,充分发挥铁路运能,在有条件的通道实现客货分线运输。推进城市绿色配送工程,建设城市分拨中心、共同配送中心和末端配送点三级物流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依托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武威保税物流中心等开放口岸和兰州、嘉峪关、敦煌国际空港,兰州、天水、武威国际陆港,深入实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快实施铁路专用线引入重要港口、公路货站和物流园区等工程。(省交通运输厅牵头,省工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财政厅、中铁兰州局集团公司配合)
8.全面加强柴油车环保达标监管。全面落实《甘肃省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严厉打击生产、进口、销售不达标车辆、不按规定公开机动车环保信息,以及排放检验机构弄虚作假、伪造检验结果、出具虚假报告、屏蔽和篡改车载诊断系统等违法行为。强化老旧柴油车等高排放车辆监管,推进在用汽车排放检测与强制维护制度(I/M制度)。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进货运车辆“三检合一”。(省生态环境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市场监管局牵头,省公安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配合)
9.加强非道路移动源污染防治。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完成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工作;加强排放控制区划定和管控,2020年6月底前,依法划定并公布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在大气污染“冬防”期间,加强对进入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内作业的工程机械的监督检查,禁止超标排放工程机械进入控制区作业,消除冒黑烟现象。(省生态环境厅、省住建厅、省交通运输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实施生态增绿减污
10.实施生态增容工程。加强城市生态增绿减污,降低沙尘、扬尘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兰州市要加大造林绿化力度。河西五市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加强祁连山生态安全屏障和北方防沙治沙建设,积极推进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工程,推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要推广保护性耕作、林间覆盖等方式,抑制季节性裸地农田扬尘。建设城市绿色廊道,实施“退工还林还草”,大力提高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省自然资源厅、省林草局牵头,省住建厅、省农业农村厅配合)
11.实施扬尘污染综合防治。加强对建筑、道路、拆迁、水利、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物料堆场等各类工地及裸露地块的扬尘污染监管,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将施工扬尘治理费用列入工程造价,规模以上土方施工工地要安装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系统,并与当地有关主管部门联网。将扬尘管理不到位的不良信息纳入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体系,情节严重的,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严格管控辖区内煤场、料场、渣场扬尘污染,做好防风抑尘设施建设、管理和使用工作。工业企业的粉状物料或者其它易产生扬尘的物料均采取入棚、入仓等方式密闭存储和运输,块状物料采用入棚入仓或建设防风抑尘网等设施进行存储,并设洒水、喷淋、苫盖等综合防尘设施。(省住建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交通运输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推进工业污染源综合治理
12.推进燃煤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在确保全省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基础上,加快实施火电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淘汰关停环保、能耗、安全不达标的30万千瓦以下燃煤机组。对于关停机组的装机容量、煤炭消费量和污染物排放量指标,允许进行交易或置换,可统筹安排建设等容量超低排放燃煤机组。(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财政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13.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整治。持续推进钢铁、建材、有色、火电、焦化、铸造等重点行业全面达标整治工作,继续巩固金川公司、白银公司和酒钢集团本部各冶炼生产系统有组织、无组织排放全面达标治理成效;开展钢铁、建材、有色、火电、焦化、铸造等重点行业及燃煤锅炉无组织排放排查并建立管理清单,实施深度治理。坚决关停用地、登记注册等手续不全并难以通过改造达标的企业。(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省工信厅、省政府国资委、省自然资源厅、省市场监管局配合)
14.开展工业炉窑综合治理。把工业窑炉治理作为日常督查检查的重点任务,全面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各类工业窑炉管理清单。鼓励工业窑炉使用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或由周边热电厂供热。加大不达标工业炉窑淘汰力度,加快淘汰中小型煤气发生炉。(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省工信厅、省市场监管局配合)
15.推进挥发性有机物(VOCs)综合治理。建立健全VOCs污染防治管理体系,深入推进石化、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工业涂装等重点行业VOCs污染源排查和整治。鼓励生产、销售和使用低毒、低挥发有机溶剂,涂装行业推进非溶剂型涂料产品创新,减少生产和使用过程中VOCs排放;包装印刷行业推广环境友好型油墨,在末端建立密闭废气收集系统,实施有机溶剂回收利用。开展VOCs整治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对治理效果差、技术服务能力弱、运营管理水平低的治理单位,公布名单,实行联合惩戒,扶持培育VOCs治理和服务专业化规模化龙头企业。2020年,排气口高度超过45米的高架源,以及石化、化工、包装印刷、工业涂装等VOCs排放重点源,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并安装烟气排放自动监控设施,完成国家下达我省VOCs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省工信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配合)
16.实施“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继续对布局分散、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小型企业实行拉网式排查和清单制、台账式、网格化管理。建立“散乱污”企业动态管理机制,坚决杜绝“散乱污”企业项目建设和已取缔的“散乱污”企业异地转移、死灰复燃。新建和现有砖瓦企业安装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设备,不具备条件的鼓励安装用电在线监控设备,实现对环保设施正常运行的实时监管。(省生态环境厅、省工信厅牵头,省市场监管局、省自然资源厅、省发展改革委配合)
(六)深入开展面源污染治理
17.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氨排放控制。严禁焚烧秸秆、垃圾、枯枝落叶和烧荒等“四烧”行为。坚持堵疏结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秸秆综合利用,2020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提高综合利用率,减少氨挥发排放。(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18.开展露天烧烤规范和整治。依法取缔城市建成区(含县城)从事露天烧烤的流动摊点,坚决查处固定门店室外设炉灶进行露天烧烤的行为。(省市场监管局、省住建厅、省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19.强化烟花爆竹燃放管理。紧盯节假日及婚丧嫁娶等重点监管时段,对城市建成区特别是划定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的区域和场所严防严控,严厉查处违法违规燃放烟花爆竹行为。(省公安厅、省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健全完善重污染天气应对体系
20.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修订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完善预警分级标准体系,区分不同区域不同季节应急响应标准,同一区域内要统一应急预警标准;当预测到区域将出现大范围重污染天气时,统一发布预警信息,及时启动预案,做好监测和会商,各相关市州按级别启动应急响应措施,实施区域应急联动。(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省气象局配合)
21.落实应急减排措施。提高应急预案中污染物减排比例,黄色、橙色、红色级别减排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0%、20%、30%。细化应急减排措施,落实到企业各工艺环节,实施“一厂一策”清单化管理。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严格落实各项管控措施,有效降低重污染天气危害。(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省工信厅、省住建厅、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配合)
(八)夯实大气环境管理基础
22.完成全省大气污染成因及治理攻关项目。完成本地区大气污染物来源解析和源清单编制工作,研究提出切实有效的治理方案,奠定科学治污的基础。(省生态环境厅负责)
23.落实网格化管理制度。按照“属地管理、全面覆盖、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依据市、县人民政府网格化环境监管制度,以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为主,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总方针,进一步优化完善网格化监管体系,形成排查摸底,联动执法、考核问责的长效工作机制,真正发挥网格化监管作用。(省生态环境厅负责)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市州要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各有关部门要严格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省大气办要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加大调度分析力度,强化月度通报预警,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指导市州抓好整改落实。
(二)加大资金投入。在统筹用好中央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资金和省级环保专项资金基础上,各地要加大投入,向打赢蓝天保卫战倾斜,重点支持冬季清洁取暖改造、燃煤锅炉综合整治、污染治理设施升级改造、煤炭交易市场建设、大气监管能力提升等方面。同时,要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带动一批治理污染的重大项目,解决一些制约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突出大气环境问题。
(三)严格考核问责。严格落实预警通报和约谈问责制度,对一季度空气质量严重下滑的市州,省大气办将进行约谈;对上半年空气质量严重下滑、重点工作推进严重滞后的市州,实行领导包抓,并报请省政府约谈市州政府负责同志;对全年未完成目标任务、影响全省进度的市州,依法依纪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同时,省上每月在省内主流媒体上发布全省各县市区空气质量排名“红黑榜”,把改善幅度排名前3位的县市区纳入“红榜”,反弹幅度排名前3位的纳入“黑榜”,对连续三次进入“黑榜”的县市区所在市州政府致函预警并抄送其他市州政府。预警后的次月仍进入“黑榜”的,对该县市区和其所在市州实行约谈。
(四)强化信息公开。每月在中国·甘肃网站、省生态环境厅网站、《甘肃日报》等主要媒体上发布14个市州政府所在城市空气质量排名情况。各市州依托全省空气质量监测网络,按月对辖区内各县市区空气质量排名情况进行通报。建立健全环保信息强制性公开制度,重点监控企业应及时公布自行监测和污染排放数据、污染治理措施、重污染天气应对、环保违法处罚及整改等信息。已核发排污许可证的企业应按要求及时公布执行报告。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生产、进口企业依法向社会公开排放检验、污染控制技术等环保信息。
(五)坚持宣传引导。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普及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倡导文明、低碳、节约、绿色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大气环境监管,营造打赢蓝天保卫战的良好氛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农村房屋安装光伏发电板影响邻居采光,一方要求拆除,法院该怎么判?日前,沂南法院公布一例农村房屋安装光伏发电板影响邻居采光案例,张某与周某为同村村民,住宅南北相邻。某日,周某与某公司签订光伏发电板租赁合同,于自家屋顶安装光伏太阳能板组件,致使张某住宅采光受影响。张某多次找到村委会与
5月8日,中绿电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5月6日收到粘建军先生的书面辞职报告。因工作变动,粘建军先生提请辞去公司董事长、战略与ESG委员会委员及提名委员会委员职务,辞职报告自送达公司董事会之日起生效,粘建军先生辞职后将不在公司任职,在公司全资子公司新疆中绿电技术有限公司担任董事。截至本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推动高速公路融合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试行)》的通知,通知指出,高速公路经营单位合理利用沿线存量房产、土地资源进行光伏发电、物流仓储、文旅产业开发的,除依法应当办理变更手续外,相关土地用途、权利类型备案后5年过渡期内保持不变,期满后按政策要求办理相
4月22日,昌吉州自然资源局发布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规划指出,加强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供给能力。积极鼓励和引导使用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非化石能源,节约和替代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大力开发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煤矿瓦斯抽采,探索氢能开
5月7日,宿迁发改委发布关于2025年5月宿迁市分布式光伏可开放容量的公告,黄区共有1.67GW左右电源可开放容量。全文见下:关于2025年5月宿迁市分布式光伏可开放容量的公告根据国家能源局《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国能发新能规〔2025〕7号)、《关于高质量做好全省分布式光伏接网消纳的通知
今年以来,为全面落实公司清洁能源板块战略部署,将年度工作会议要求转化为工作动力、发展成效,粤水电能源集团及其所属东南分公司启动“4·30”专项行动,推行“任务项目化、责任清单化、落实节点化”管理,各部门强化作风、高效联动,迅速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克服项目工期紧迫、施工环境复杂等问题,
4月27日,无锡市发改委关于公布无锡市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可开放容量的公告。公告显示,无锡市3月分布式光伏可开放容量高达3677.62万千瓦。原文如下:关于公布无锡市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可开放容量的公告根据国家能源局《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国能发新能规〔2025〕7号),以及省发展改革委
日前,山东梁山县公布2025年5月份分布式光伏可开放容量信息,2025年5月份变电站、公用线路、配电台区分布式光伏可开放容量全部为红色。原文如下:关于梁山县2025年5月份分布式光伏可开放容量信息公开发布的公告为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推动新能源科学有序安全发展,促进分布式光伏
[德国,慕尼黑,2025年5月6日]在IntersolarEurope2025期间,华为数字能源举办“光储融合,智构未来”的智能光伏战略和新品发布会,吸引约300名全球客户和伙伴共襄盛举。此次发布会聚焦全场景构网和高质量发展,重点发布面向大型储能电站、微网、工商业和户用场景的新一代构网型储能产品和解决方案,引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2025年4月22日,青岛盛隆新能源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虞立涛,公司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经营范围包含发电技术服务、储能技术服务、合同能源管理、工程管理服务、光伏发电设备租赁、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风力发电技术服务、电动汽车充电基础
5月7日,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人民政府公布了该县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可开放容量。截至2025年3月31日,崇信县分布式光伏可开放容量剩余54.7685MW,锦屏变锦屏变2#、锦屏变锦屏变1#两处变电站评估等级已变为红色。详情如下:关于公布崇信县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可开放容量的公告根据国家能源局《分布式光伏发
4月22日,藏木水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200亿千瓦时,连续安全运行3800余天。藏木水电站作为西藏电网主力电源点,自投产以来,深度参与电网调峰、调频工作,并为电网提供充足旋转备用容量,提升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和电力保障能力,为西藏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当地时间5月7日,楚能新能源携全场景储能产品矩阵亮相在德国慕尼黑举办的欧洲智慧能源展(SmarterEEurope)。作为欧洲能源转型的重要参与者,楚能以472Ah大容量储能电芯及CORNEXM6电池预制舱为核心,为欧洲市场提供覆盖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的一站式储能解决方案。以技术突破重构储能价值展会现场,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2025年4月22日,青岛盛隆新能源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虞立涛,公司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经营范围包含发电技术服务、储能技术服务、合同能源管理、工程管理服务、光伏发电设备租赁、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风力发电技术服务、电动汽车充电基础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7日,内蒙古奈曼旗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2025年奈曼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文件明确,启动实施装机总量120万千瓦独立新型储能电站项目、17.66兆瓦光伏帮扶项目,推动经安40万千瓦源网荷储项目并网发电。践行绿色低碳发展。严格执行节能审查制度,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重点工作研讨班提出,“要提前做好迎峰度夏准备”“按期投产140项度夏重点工程”。公司坚决扛牢电力保供首要责任,统筹部署、稳步推进迎峰度夏重点工程建设,持续提升电网供电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求。各单位落实落地落细各项目标任务,抓紧电网建设黄金期,深
5月6日,公司与电建华东院联合中标赣县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江西赣县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大埠乡,总装机容量1200兆瓦(4台*300兆瓦)。工程枢纽主要由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及开关站等组成,主要承担电网系统调峰、填谷、储能、调频、调相和紧急事故备用等任务。项目的建设对
近日,晶澳科技分别与澳大利亚知名清洁能源企业NSEG、YESGroup签署MOU协议,约定2025年向澳洲市场供货总计250MW高效光伏组件。此次签约不仅展现了晶澳科技与澳洲本土领军企业的深度互信,更彰显了DeepBlue4.0Pro在澳洲复杂地理气候环境下的卓越适应性与市场领导地位。NSEG是澳大利亚领先的屋顶光伏安装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9日,惠州京能绿湾储能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金6086.4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陆雪峰,经营范围包含: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储能技术服务等。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京能清洁能源等共同持股。
5月1日,央视《朝闻天下》栏目播出《粤西“风火打捆”送出工程投产》,报道4月30日鹅凰系列工程投产。4月30日,广东500千伏鹅凰开关站及相关线路升级改造工程(以下简称“鹅凰系列工程”)投产。作为全国最大规模的海上风电打捆送出工程,该站汇集了粤西6座巨型海上风电场和两座常规火电厂资源,此次并网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6日,国家能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在集团总部会见蜀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正红,双方围绕深化战略合作、加快项目建设进行座谈交流。邹磊对张正红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回顾了双方合作历程与成果。他表示,近年来,国家能源集团与蜀道集团在大渡河、金沙江流域携手推进水电
01漳州核电2号机组安全壳打压试验完成5月6日,漳州核电2号机组安全壳打压试验完成,试验结果表明安全壳整体密封性良好,结构强度符合设计要求。此次试验为机组后续调试启动试验奠定了坚实基础。02三门核电4号机组核岛SC11-12层模块吊装就位重试5月6日,三门核电4号机组核岛屏蔽厂房墙体钢板混凝土结构
5月7日,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人民政府公布了该县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可开放容量。截至2025年3月31日,崇信县分布式光伏可开放容量剩余54.7685MW,锦屏变锦屏变2#、锦屏变锦屏变1#两处变电站评估等级已变为红色。详情如下:关于公布崇信县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可开放容量的公告根据国家能源局《分布式光伏发
日前,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国家能源局甘肃监管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我省燃煤发电基准价有关事项的通知》,甘肃省燃煤发电基准价继续按照0.3078元/千瓦时执行。燃煤发电上网电价中包含脱硫、脱硝、除尘电价和超低排放电价,风电、光伏发电、生
4月14日,甘肃省电力处发布《2025年3月份全省电力运行情况》。其中,3月份甘肃省完成发电量210.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48%,环比增长14.51%。其中,水电18.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09%,占总发电量比重(下同)为8.82%;火电109.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49%,占51.9%;风电47.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82
4月3日,甘肃省陇南市人民政府印发《陇南市贯彻落实〈甘肃省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行动方案〉工作任务清单》(简称“清单”)。《清单》显示,到2025年底,陇南全市风电项目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00万千瓦,装机占比达到43%左右、发电量占比达到18%左右;新型储能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3月31日,山丹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丹县2025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的通知,通知指出,依据《关于支持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规范用地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发〔2023〕12号)的规定,光伏、风力发电等项目使用未利用土地和农用地的,对不占压土地、不改变地表形态的用地部分,可按原地类认定和管
日前,甘肃武威市公布2025年第一季度分布式光伏承载能力评估等级,公示显示,全市无评估等级红色地区,民勤县、凉州区评估等级为全部黄色、古浪县、天祝县部分地区评估等级为黄色,其余为绿色。原文如下:关于发布武威市2025年第一季度分布式光伏承载能力评估等级结果的公示为促进全市分布式光伏健康有
3月4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甘肃省打造东中部产业向西转移重要承接地行动方案的通知。通知在实施承接优势特色产业转移攻坚行动提到,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有序推进电力外送通道建设,重点发展发电机、齿轮箱、逆变器、氢能装备、核能装备等关键核心部件与系统集成
3月5日,甘肃省武威市政府公布了2025年武威市投资机会清单,共有54项新材料产业链项目,总投资为359.4亿元,其中涉及4个光伏项目。分别为凉州区年产5GW单晶硅拉晶切片项目、凉州区10GW单晶硅棒项目、凉州区年产12万吨颗粒硅项目、天祝县年产2500吨单晶硅项目,投资总金额50亿元。具体来看:(1)凉州区
3月3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甘肃省打造全国区域性现代制造业基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到,聚焦“风光热储氢网”新能源装备制造,招引大兆瓦发电机、变流器、齿轮箱、逆变器、氢能装备等关键核心部件与系统集成项目,拓展中西亚市场,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
2月24日,甘肃省华池县发展和改革局发布《华池县“千家万户沐光行动”试点项目竞争性优选公告》,优选“千家万户沐光行动”试点项目内南梁镇、上里塬乡试点项目,2个乡镇各建设装机容量5.9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共计11.8兆瓦。本次竞争性优选项目为保障性并网项目,经营期及上网电价按国家适用政策执行
2月11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印发《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行动方案》(甘政办发〔2025〕11号)。方案提到,到2025年底,“五个功能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初具规模。新能源装机达到8000万千瓦,装机占比达到65%左右、发电量占比达到35%左右;煤电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