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图1 HJT电池的结构
在电池正表面,由于能带弯曲,阻挡了电子向正面的移动,空穴则由于本征层很薄而可以隧穿后通过高掺杂的p+型非晶硅,构成空穴传输层。同样,在背表面,由于能带弯曲阻挡了空穴向背面的移动,而电子可以隧穿后通过高掺杂的n+型非晶硅,构成电子传输层。通过在电池正反两面沉积选择性传输层,使得光生载流子只能在吸收材料中产生富集然后从电池的一个表面流出,从而实现两者的分离。
HJT电池的一大优势在于工艺步骤相对简单,如图2,总共分为四个步骤:制绒清洗、非晶硅薄膜沉积、TCO制备、电极制备。
图2 HJT电池工艺流程图
HJT电池的制备工艺步骤简单,且工艺温度低,可避免高温工艺对硅片的损伤,并有效降低排放,但是工艺难度大,且产线与传统电池不兼容,设备资产投资较大。
1.2 HJT太阳电池研究进展与关键技术
1973年三洋公司(2008年被松下公司收购)开始研究非晶硅电池,制备出10%效率的电池。1983年开始设计非晶硅晶体硅堆积电池结构,即为HIT电池雏形。1990年,三洋公司在非晶硅薄膜电池基础上提出了a-Si/c-Si异质结电池,即在N型衬底上制作面积为1cm2的太阳电池[1],并将其命名为HIT电池。1994年,面积为1cm2的HIT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达到20.0%[2]。1997年,三洋公司开始量产HIT电池,制备出HIT Power 21 TM 电池组件[3],从此,三洋致力于提高实验室太阳电池和工厂组件的效率,很多适合于大规模生产的新技术相继被开发和应用。2003年,批量生产200Wp功率、17%的HIT电池组件,其中电池效率为19.5%。2009年,HIT电池效率达到23%[4]。2011年,电池效率则打破世界纪录(η:23.7%,Voc:0.745V,Isc:39.38mA/cm2,FF:80.9%,100.7cm2)。2013年效率提升到25.6%。2014年,松下公司推出效率达到19.4%的HIT-N245的HIT电池组件。目前,中国、德国、法国、美国、意大利等国家也正在大力研制HIT电池,但是和松下还存在较大差距。松下公司的HIT电池的高效表明HIT电池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2.1降低成本的途径
在降低成本方面,三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改进:
(1)提高效率,这是目前所有太阳电池研究者所追求的目标;
(2)采用薄硅片替代厚硅片直接降低原材料的消耗量而降低成本;
(3)改善太阳电池的温度系数,这样就能得到更高的Voc 从而提高效率;
(4)将HIT太阳电池做成双面组件提高太阳光的利用率多发电。
1.2.2提高效率的途径
在提高异质结HJT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的过程中,开路电压Voc和Isc、FF非常关键[6],具体可通过以下几方面实现:
(1)提升Voc
在传统的p-a-Si:H/n-c-Si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中,表面和界面存在大量局域复合路径和悬挂键,掺杂层中有大量局域态,载流子易发生局域复合和隧穿[7]。通过对单晶硅片表面织构化进行化学钝化处理,提高a-Si:H(i)/mono-Si的界面质量,将晶体硅表面的缺陷钝化好,从而提高载流子通过a-Si:H(i)/mono-Si界面的几率,这样得到高的Voc。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研究:沉积a-Si:H之前,采用低成本的湿法工艺清洗晶体硅的表面;采用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沉积高质量的a-Si:H(i),达到很好的钝化效果;在制作a-Si,TCO,电极的过程中低温低压减少热量和能量较高的粒子对晶体硅表面的破坏。采用上述工艺后,可以降低载流子的复合,提升Voc。
(2)提升Isc
基于电阻损失和光学损失对Isc的影响,改善电极的电阻率及对光的反射率显得尤为重要。改善电极就需要电极比较细的同时还具有较低的电阻率。HJT通过改变银浆的黏度和丝网印刷的参数达到合适的高宽比。三洋已经能做出宽度是高度一半的电极,而一般技术的电极高度是宽度的四分之一。优化HIT太阳电池的BSF,BSF能明显改善太阳电池对长波段的载流子的吸收。发展高质量的、载流子移动能力比较高的TCO薄膜。采用a-SiC以及尽量将非晶硅层做薄来减少光损失。采用合适的绒面结构增加进入太阳电池的太阳光。
(3)提升FF
有了高的Voc和Isc,还要有高的FF才能得到高的效率。提高FF主要就是减小漏电流和降低串联电阻,三洋在提高FF方面做了如下的优化:采用高质量低电阻电极材料减少电池的串联电阻;采用特殊高宽比的电极;发展高导电性能的P层非晶硅;发展低方块电阻的TCO导电膜。
1.2.3HJT太阳电池研究现状
除日本三洋外,世界上有很多机构在研究HJT 太阳电池,包括德国亥姆霍兹柏林材料与能源研究中心,美国资源部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学院,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荷兰德拜研究所等。表1和表2列出了当前国内外各大研究机构的HJT太阳电池研究现状[8],包括效率,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填充因子,有效面积。少数研究机构的HJT太阳电池稳定效率能够超过20%,开路电压能够超过700mV。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研究机构所采用的单晶硅衬底都是厚度大于200μm。松下创纪录的HJT太阳电池效率采用的单晶硅衬底厚度是98μm。由于α-Si:H 较好的钝化效果和较薄的单晶硅衬底,开路电压达到750mV的新高。文献[9]中对于单晶硅太阳电池的理论模拟显示,对于100μm 厚度的单晶硅衬底而言,最高的开路电压可以达到769mV,模拟过程中只考虑了内在的辐射和俄歇复合。同这个理论极限相比,松下的HIT太阳电池的开路电压记录是非常引人注意的。
表1 基于N型单晶硅衬底的HJT 太阳电池效率表
小编注:2019年11月,汉能成都研发中心再次刷新高效硅薄膜异质结(SHJ)太阳能电池的世界纪录,其制备的冠军电池片,全面积(M2,244.45 c㎡)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5.11%。2019年8月2日,汉能HIT事业部与成都珠峰永明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宣布,经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认证,由双方合作的成都研发中心研发的高效硅异质结电池技术冠军电池片,全面积(M2,244.52cm2)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4.85%,不仅刷新了其保持的中国纪录,更超过了由日本Kaneka公司保持的原世界纪录,成为6寸硅片SHJ电池新的世界冠军。
表2基于P型单晶硅衬底的 HJT太阳电池效率表
二、HJT电池及组件产能现状
2.1 市场前景
根据PVinfolink预测,HJT电池的安装量将持续上升,2021年预计达到20GW(年),市场占比达到10%以上,详细如图4:
图3 不同电池技术产能预测(PVinfolink)
图4 不同N型电池技术产能预测(PVinfolink)
2.2 国内外HJT技术产业现状
异质结电池的发展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1968年实现晶硅与非晶硅结合的异质结器件,1974年首次实现氢化非晶硅,减少非晶硅的缺陷,1983年异质结电池第一次制备成功,效率12.3%。1991年三洋公司首次将HJT电池效率达18.1%,并在1997年实现HJT电池的批量生产;其在异质结电池的研发和生产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研发的面积为100cm2左右的HJT电池转换效率连续突破20%、21%、22%、23%重要窗口,2013年2月,转换效率最高已达24.7%。从2014年初Panasonic的25.6%打破UNSW保持了近20年的记录开始,Panasonic,SHARP和Kaneka先后超越25%。
日本化学品制造商KanekaCorporation的研究人员于2016年底将HJT电池光电转换率提升到26.3%,打破了之前松下25.6%的纪录。目前,叠加了IBC技术后的HJT电池能展现出更惊人的转化效率,目前已达26.63%。
近两年,国内HJT产能迅速扩张,特别是2018年HJT快速发展。在PERC已成为产业主流的今天,许多企业投资巨额资金布局HJT以博取在未来赢得“领跑权”。5月份国家电投高效低电阻金属栅线晶体硅异质结(C-HJT)光伏电池研发落户南昌;5月25日,彩虹集团异质结电池智能制造基地项目签约落户秀洲国家高新区;5月30日,亚玛顿与中智签署20MW异质结(HJT)超薄双面双玻组件战略合作计划;通威太阳能、上海微系统所、三峡资本于5月22日正式签订硅基异质结产业化战略合作协议,从事SHJ太阳能电池中试线和产业化运营。
晋能HJT单晶双面双玻光伏组件成功通过组件IEC61215/617302016新标准测试,目前,晋能科技HJT电池量产平均效率达23.27%,量产最高效率可达24.04%。在未使用半片、MBB等组件提效技术前提下,量产60片单面组件最高功率达到332.6W,组件双面性达89.61%,并有望在2018年年底实现24%的电池量产平均效率。自2017年7月HJT实现批量出货以来,产品良率始终保持高位水平。今年3月份测试分选显示,HJT良率已突破97.42%。除了晋能,汉能,国内诸多力量都加入到HJT发展的浪潮中。在这场竞技中,率先实现产业化及实现超高效率,将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与市场机会。
2016年12月,福建金石能源建设6条100MW高效异质结电池生产线,其电池转换效率超过22%。2017年3月,汉能建设HJT光伏研发制造基地。据透露目前,汉能HJT电池研发效率达23%。2017年12月,协鑫集中央研究院与中智(泰兴)、德国冯阿登纳签订三方合资合作框架协议,以联手助推HJT产业化。
目前国内外HJT电池产业现状如下表所示,近两年,特别是近期,国内HIT产能迅速扩张:
表3 国内HJT电池产能汇总
表4 国外HJT电池产能汇总
总结
晶硅异质结HJT太阳能电池技术经历了多年发展,目前已经接近成本与价格相匹配的临界点,且未来成本降低空间很大,加上其本身高效率和高发电能力,在未来非常有希望占据晶硅组件的高端市场份额,成为组件差异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晟”)与闳扬新能源发展集团(吉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闳扬集团”)正式签订异质结光伏组件供货框架协议。依据协议,华晟将为闳扬集团开发的新疆伊犁、新疆阿勒泰光储氢氨醇项目,供应总量不低于3GW的高效异质结光伏组件。此次合作,不仅是双方在
1月10日,环境影响评价信用平台显示,哈密国晟世安电力设备有限公司2GW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组件生产项目委托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有望成为新疆地区的第三个异质结项目。企查查显示,哈密国晟世安电力设备有限公司为江苏国晟世安新能源有限公司100%控股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郑琦,该公司成立于2024年10月12
1月9日,四川省发改委发布了乐山高新区年产10GW高效异质结电池片项目(一期5GW)节能报告的审查意见,原则同意该项目节能报告。根据公告,该项目业主为四川铄阳异质结新能源有限公司,项目位于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两阶段建设5条N型晶硅电池生产线,年产5GW高效异质结HBC晶硅电池(一阶段2GW、二
今日,位于天合光能的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正式宣布,其自主研发的高效n型全钝化异质结(HJT)电池组件,经德国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系统研究所下属的测试实验室(FraunhoferCalLab)认证,最高组件窗口效率达到25.44%,创造了大面积HJT组件窗口效率的世界纪录,这是天合光能第30次创造和刷新
近期,美国本土企业NuVisionSolar宣布计划在美国建立一座年产能2.5GW的异质结(HJT)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生产工厂,计划于2025年第四季度开始生产。目前工厂的具体选址尚未公布。据该公司介绍,该工厂将生产采用无主栅技术,最大输出功率达800W的双面太阳能组件,并为其提供性能保证高达35年的组件及20年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11月15日,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发布项目办理结果公示,华晟20GW异质结专用单晶硅材智慧工厂项目(一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已经审批通过。据了解,华晟20GW异质结专用单晶硅材智慧工厂项目于今年6月26日签约落户宁夏苏银产业园,9月29日完成项目备案。项目
当地时间10月23日,欧盟委员会(EC)表示,将根据2023年提案征集要求,从创新基金中拨款48亿欧元(约370亿人民币)资助18个国家的85个创新型净零项目,净零项目预计十年内将减少约476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入选项目分布于18个国家:比利时、丹麦、德国、爱沙尼亚、希腊、西班牙、法国、克罗地亚、意大
10月17日,国晟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二级控股子公司安徽国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国晟新能源”)于2024年9月参加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第二批光伏组件集中采购项目(标段二)的公开投标。2024年10月16日,安徽国晟新能源收到《中标通知书》,确定为该项目标段的中标单位,中标金额
2024年9月,光伏产业链上游价格企稳,硅料价格小幅反弹,然终端需求不振,电池片、组件环节价格微幅下修。9月光伏企业逆势扩产,签约、开工项目小幅增加,投产项目明显减少,HJT、钙钛矿成为布局焦点。签约项目集中在HJT、钙钛矿技术,博达新能“出海”中东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不完全统计,2024年9月
9月10日,明阳光伏韶关组件工厂成功量产下线首款0BB-HJT高效组件,此举标志着明阳光伏已具备0BB组件的量产能力,是N型产品创新应用开拓的又一里程碑。0BB是指无主栅技术,是从MBB/SMBB(多主栅)技术升级而来。该技术完全取消主栅,仅保留细栅,通过焊带直接与细栅互联以导出电流。无主栅设计能够显著减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自山东省莱州市人民政府网站获悉,国晟异质结10GW双碳产业园5GW高效异质结光伏组件项目已经通过环评审批,进入公示阶段。据了解,国晟异质结10GW双碳产业园5GW高效异质结光伏组件项目总投资15.8亿元,项目建设地点位于莱州市沙河镇海郑张家村西北(掖盐路北100米),山东省莱州市沙
1月9日,四川省发改委发布了乐山高新区年产10GW高效异质结电池片项目(一期5GW)节能报告的审查意见,原则同意该项目节能报告。根据公告,该项目业主为四川铄阳异质结新能源有限公司,项目位于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两阶段建设5条N型晶硅电池生产线,年产5GW高效异质结HBC晶硅电池(一阶段2GW、二
近日,位于天合光能的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正式宣布其自主研发的高效n型全钝化异质结(HJT)电池,经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下属的检测实验室认证,最高电池效率达到27.08%,创造了HJT太阳电池效率新的世界纪录,这是天合光能第29次创造和刷新世界纪录,同时也是目前正背面接触结构晶
2024年8月13日,异质结电池技术增效降本专题会暨异质结技术产业化协同创新平台一周年技术会议在安徽宣城顺利召开。会议由异质结技术产业化协同创新平台秘书长、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叠层技术总监周肃主持,异质结光伏产业上下游企业汇聚于此,共同探讨异质结技术降本增效路径与可持续发展的
2024年8月14日,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宣城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4异质结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技术产业化研讨会”在安徽宣城成功举办。本次会议邀请了多位行业专家、十多家行业骨干企业负责人,从技术发展趋势、市场供需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沟通交流,共同探讨光伏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新路径。会议吸引了大批
近日,隆基绿能与江苏科技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三方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制造出高柔韧性、高功率重量比的晶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相关研究成果以“Flexiblesiliconsolarcellswithhighpower-to-weightratios”为题发表在国际期刊《Nature》(自然)上。晶硅太阳能电池是目前最为成熟、应用最广的光伏发电
2月1日,上海市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申报项目拟推荐名单公示。根据公示,拟推荐项目包括GW级高效微晶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整线生产设备,研制单位是上海电气自动化集团有限公司、理想万里晖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高斯图文印刷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1月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一项名为“杂化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电池组件和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为CN117352566A,申请人为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申请日期为2023年12月4日。专利摘要显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杂化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电池组件和制备方法,包括半导体衬
9月7日晚间,福建钜能电力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则5GW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生产PECVD、PVD设备采购公告。该笔采购应用于四川铄阳异质结新能源有限公司5GW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电池项目,项目地点位于四川乐山市。根据公告,该笔采购包含5GWPECVD、PVD设备及匹配的自动化设备和辅助设备的制造、供货、包装
8月22日,眉山琏升光伏8GW高效异质结电池项目正式投产,首片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片也正式下线。据了解,眉山琏升光伏8GW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电池项目总投资45亿元人民币,是四川省2023年重点建设项目。项目历经206天日夜奋战,实现当年建设、当年竣工、当年投产。“我们项目一期引进了5条全自动化生产线
近日,国际顶级能源类期刊《NatureEnergy》刊发中国太阳能科技公司隆基绿能的最新研究成果:隆基首次自主开发的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因其优异的钝化接触结构实现了硅电池世界纪录--26.81%的电池转化效率,这一创新成果将进一步巩固太阳能电池在能源转型中的关键作用。隆基研发团队成功开发出高质量纳
3月13日,金刚光伏发布公告称,公司下属子公司吴江金刚玻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吴江金刚”)于当日与山东泉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泉为科技”)签订了《太阳能电池片购销合同》,根据合同约定,吴江玻璃将向泉为科技销售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片180MW。公告表示,本次合同金额属于商业秘
1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的通知。根据通知,绿色技术推广目录涵盖多种技术,其中光伏相关见下:全文见下: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的通知发改环资〔2024〕18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
组件转换效率体现企业技术实力与组件发电性能的“硬指标”,当下,众多企业逐鹿其间,技术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日前,海外一家媒体Taiyangnews公布2024年12月全球光伏组件转换效率排行榜,该榜单涵盖全球33家企业,组件产品为53款。总体来看,我国光伏企业几乎包圆榜单前二十,组件均为新型电池技术。
1月11日,中国能建中电工程云南院与缅甸GoldEnergy(金色能源)公司在缅甸仰光签署了缅甸曼德勒密铁拉1吉瓦光伏发电基地技术服务合同。金色能源董事长吴当凯、云南院总经理王宏出席仪式并见证签约,金色能源总经理杨鸿生与云南院国际事业部主任黄光鑫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合同,在缅中资企业及当地企业代表约
1月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通知》,77项技术装备项目入选。其中,光伏领域包括塔式光热聚光场控制与校准系统、多塔一机塔式光热电站聚光集热系统、沙戈荒基地大型光伏中压直流发电系统、晶硅光伏组件回收高效综合法成套工艺技术及国产化设备、高效降本异质结太阳
1月2日,正泰新能与浙江工业大学能源与碳中和科教融合学院宣布正式共建“研究生实践基地”。双方将围绕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技术攻关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协作,这一合作标志着双方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领域迈入深度融合的新阶段,为我国新能源技术突破和光伏产业升级注入新的强劲动力。在合作
今年3月,光伏市值“一哥”更迭,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超越组件霸主隆基绿能,成为总市值最高的光伏企业。事实上,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今年组件、逆变器两大产业链企业的命运曲线。作为光伏系统的两大核心设备,相比组件企业的大面积“失血”,逆变器企业仍旧保持着“赚钱”态势。普遍盈利聚焦逆变器业
在《2025年光伏产业链供给侧改革持续优化,N型技术继续向纵深化发展》上篇中,TrendForce集邦咨询对2025年全球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产能、产出变化进行了讨论。在下篇中,TrendForce将围绕光伏整体供需格局以及技术趋势分别展开分析。供给侧改革持续优化,推动市场供需逐渐形成动态平衡#x2014;#x2014;202
回顾2024年,光伏产业链产能产量实现高比例增长,供需失衡是2024年产业链价格持续下探的根本原因,企业盈利承压下滑,行业竞争激烈。在此情况下,TrendForce集邦咨询对2025年全球光伏产业链发展情况进行分析,2025年产业链各环节的产能、产出会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整体供需格局将如何发展?光伏技术又
在《战火升级,2025年n型格局恐生变?》一文中,就n型竞争格局展开了讨论。实际上,n型三剑客就晶硅电池主流技术争论不休之时,钙钛矿相关企业也在暗自努力,悄悄惊艳。今年以来,大面积钙钛矿组件效率不断取得突破。前不久,纤纳光电8.6MW钙钛矿地面电站并网,标志着钙钛矿商业化进程已显著加快。资本
近日,一道新能联合三峡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共同研发的用于钙钛矿/TOPCon四端叠层组件的底电池和组件技术获得重大突破,搭载一道新能双面TOPCon底电池的钙钛矿/晶硅四端叠层组件完成批量出货,开始应用于三峡能源50MW光伏先进技术发电示范基地,其中双面钙钛矿/TOPCon四端叠层组件电站容量为500kW,项目
11月20日,12thbifiPVWorkshopZhuhai2024国际峰会在珠海正式开幕,爱旭股份首席科学家王永谦博士出席题为“BC技术对未来光伏行业的重大影响”的圆桌论坛。他表示:“BC代表的就是单结晶硅电池最终的技术路线,我认为BC技术是最完美的晶硅电池技术。”爱旭选择BC技术并非偶然。因为晶硅的技术路线一直很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