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澳洲一场森林大火烧了几个月,数以亿计的动物在此次火灾中丧生。自然界对于人类的报复从未停止。2019年,气候学家识别出了全球变暖的多个“地球临界”指标(tipping points),包括两极、格陵兰及高山冰川(盖)快速消融、亚马逊等热带雨林锐减、亚库特等地永冻层加速解冻等,目前已逼近多个临界指标。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很多国家和地区将被海水吞没。
进入21世纪以来,能源尤其是化石能源消费增长强劲,由此产生的后果是大气碳循环失衡、海水酸化、气候变暖、生态告急、局部低纬度区沿海风暴潮强度加大,频次增多等。这一系列后果的主要推手是人类温室气体排放增速蹿升;不仅如此,生态问题还导致某些生物物种的灭绝或濒临灭绝;环境恶化包括了固、液等垃圾的不当抛排,且固废中含相当多的塑料垃圾,也与化石能源有关。
因此,能源转型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之一,也是环保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
未来,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文明持续繁荣的科学、理性选择。应共同致力于构建绿色低碳、高效智能、多样共享的可持续能源供给体系,形成油、气、可再生能源、核能、煤炭为主的新的能源消费格局 。
抑制环境恶化需全球共同努力
地史上,最近的全球暖期为上新世(Pliocene,距今5.3-2.6百万年)。地史上冰期、间冰期交互发生的古气候周期因近代工业革命的巨大影响而剧变,年均高气温的间冰期大为延长。据俄罗斯南极冰心以及格陵兰气候研究显示,42万年以来的二氧化碳、甲烷浓度变化的主要趋势(周期性)与冰期、间冰期循环类似,但变化加快;目前的二氧化碳、甲烷等高浓度值(量)在以往的42万年中从未出现过,量值呈线性增加。
从生态问题的极端风险案例分析,如亚库特等地的永冻层解冻或将导致万千年前被冰封的未知病毒逸出并危及现代人类健康生活。环境问题从来不是世界一两个国家努力付出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温室气体排放的抑制、海平面上升增速的逆转需要各国的通力协作、共同应对。理想状态下,在对抗气候变暖议题上,已不再是一两个国家主导,而是由多国带头,籍由互助、协作达成目标;但在具体行动上,却依然是“蹒跚而行”甚或寸步难行。
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环节,中国政府推出强有力的政策使得能源转型加速运行。习近平主席曾多次重申中国致力于实现所承诺的减排目标的决心。我国高层显然意识到了温室气体排放可能带来的跨越国界的灾难。近年来,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能源转型的努力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
2014年6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新战略,我国能源结构等产生了深刻的变化。2016年12月,《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2017年4月,《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印发,籍六大战略以推进能源转型。
2019年的G20峰会上,中法两国领导人共同宣布更新国家自主贡献以体现各自“最高的减排力度”。在能源开发等领域,有两个层面的能源转型已经快速推进:在化石能源中,以天然气、石油等替代煤炭;在大能源中,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我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等资源丰富,是未来可以信赖的能源。如能快速开发,可以满足我国社会生产、生活等部分需求。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技术已趋于成熟,成本快速下降。在可预见的将来,光电和风电的技术成熟性和经济性都将达到与常规能源相当的水平,将能加快能源转型向纵深发展。
在近年来的争执中,国际社会开始深入探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路径。尽管世界各国根据自我实际对未来能源转型前景做出的判断和规划不完全相同,但总趋势一致。当太阳能、风能等发电技术和可靠性、稳定性得以充分实现,当其发电成本不断下降最终达到甚至低于常规能源发电(水电、煤电等)时,可再生能源应当上升为主力能源之一,至少在某些地区可以实现。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可再生能源与减缓气候变化特别报告》(SRREN)的最高情景乐观认为,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将可满足77%的能源需求。欧洲转型政策的先进性、实用性居世界前列,不管是经济政策还是产业政策,都受制于碳减排政策的框架。
2011年12月的欧盟《2050年能源路线图》(EU Energy Roadmap 2050)就提出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到全部能源消费的55%以上。2019年欧洲海上风电新增装机3627MW,同比增19.6,海上风电机组均单机装机容量约7.8MW。2019年丹麦风能发电量为16.0Twh(160亿千瓦时),占总电量的47%。德国2000年可再生能源在电力消费中的比例为6.2%,2018年增长到约41%,2019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46% (Fraunhofer研究所),首次超过化石能源发电,德国《能源方案》提出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0%和电力消费的80%。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部在《2050年能源气候发展路径分析》中探讨了远期可再生能源满足约60%能源需求的前景。日本在2011年福岛核电事故后确定2020年可再生能源将满足本国20%电力需求的目标,并深入探讨了2030年日本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的转型方案。
2018年美国能源部支持完成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未来研究》认为,可再生能源可满足2050年80%的电力需求。数据显示,虽然特朗普政府不支持2015年2月的《巴黎协定》(The Paris Agreement),但美国的能源转型仍世界领先。
2019年7月的美国国家海洋及大气局辖下的环境信息中心的《2018年度气候状况》(US State of the Climate 2018)报告显示,2018年全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创新高,导致全球气候暖化的温室气体破坏力比1990年增强了43%。报告称,“自从进入21世纪,每年的温度都高过1981至2010年期间均值。2018年,全球排放入大气层内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氮氧化物等持续上升,创下新高纪录”。报告又指出,2018年是有纪录以来第4热的一年,仅次于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其中,2016年是自从19世纪中期开始有纪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2018年,全球海洋水位连续第7年上升至纪录性高位;冰川则是连续第30年以令人关注的速度消融。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7年达到了峰值65亿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一度降至59亿吨,2014年又回返至63亿吨。由于以往煤炭大规模开采,美国怀俄明州大片土地已不可耕种,所幸近年来美国页岩革命(shale revolutions)连续取得巨大突破,气电逐渐取代煤电。美国博地能源(Peabody Energy)、爱国者煤炭(Patriot Coal)、阿尔法资源(Alpha Natural Resources)目前均为破产或基本破产状态,美国2018年产原煤7.29亿吨(2008年为11.34亿吨),2019年煤炭消费处于30年来最低水平。美国多个州、市和商业街区设立了雄心勃勃的气候与可再生能源政策,预计未来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呈下降态势。
国际社会已经达成推动能源转型的共识,但行动滞后。由于目前全球环境问题严峻,倒逼人类的能源、经济发展模式转变。2019年,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5)于12月2-14日在西班牙马德里分两区举行,会议讨论了于2020年后提高各自的减排目标,并为努力适应气候变迁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为了环境,人类必须走一条谦卑而又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为了完成化石能源转型预定目标,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必须加快发展,能源必须替代升级;各国必须协作。
1.9亿人居住地将沉落海底
控制全球升温速度已经迫在眉睫,即使能按照《巴黎协定》提出的,本世纪内要把全球平均气温相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值控制在2℃之内,并为能控制在1.5℃内而努力。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将面临极大的挑战。意味着即使将升温控制在2℃以内也不能有效避免气候变暖带来的最坏影响。如同中国,美、欧等高层显然也意识到了温室气体、环境恶化加速等所带来的严峻性。2019年,英国《自然通讯》杂志曾发表的一项气候研究结果认为,海平面上升、海岸洪水对全球岸线的威胁约是先前估计的三倍。美国国家气象局气候预测中心(CPC)2019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即使在低碳排场景(即温室气体排放在2020年之前达到顶峰,实际不可能)下,仍有约1.9亿人居住的滨海区将位于2100年的预计海平面之下。人类所面临的减排任务十分艰巨。
环境问题是能源转型的最重要推手,全球气候极端化,极地、格陵兰及高山冰川消融加速,海平面急剧上升等环境问题需要全球应对。人类对地球的“改造”日益加速。在加拿大阿沙巴斯克(Ashabasca)等地,油砂开采已经毁坏了大片林地。在北美,有山火、飓风等;在北欧,多次发生森林大火;在北美阿拉斯加,2019年哥伦比亚冰川已经消融了有记录以来的60%。在俄罗斯的北极圈内,北极冰的快速消融虽可为少数国家开辟北极航道(The Arctic Route),但却严重危及生态文明。在澳洲,有失控的野火。在帕劳、瑙鲁等,有灾难性的海进(transgression)。在我国山西朔州,煤炭的大规模持续露天开采已毁掉了永定河源头的泉眼等。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生物圈的破坏,超过以往几十万年之和。人类想逆转此类破坏已经难得从容了。在大自然面前,要低下高昂的头颅,要快速行动。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是广被关注的碳排放“大户”(本段文字中光电、风电数据仅供参考)。国务院于2016年10月27日印发并实施了《"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实施层面目标较明确。旨促进碳排放的降低,成效显著。2005年我国煤炭消费在一次能源中占比重约72.4%,此后大约14年的时段内煤炭在能源消费中占比年均降约1%。2018年中国碳排放强度较2005年下降45.8%。2018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约46.4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产量、消费量分别为36.8亿吨和37.7亿吨,煤炭消费占比59.1%。2018年,光伏发电约1775亿千瓦时,同比增50%;风电约3253亿千瓦时,同比增16.6。2019年中国总能源消费47.9亿吨标煤,原煤产量、消费量分别为37.5亿吨和39.4亿吨,煤炭消费占总能源消费比约58.2%。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总发电量71422.1亿千瓦时,同比增3.5%。2019年煤炭发电51654.3亿千瓦时,同比增1.9%,占总发电量72%。2019年光伏发电2243亿千瓦时,同比增26.4%,占总发电量3.0%;风力发电量3577.4亿千瓦时,同比增,占总发电量5%。2019年前三季度弃风电量128亿千瓦时,均弃风率约4.2%。能源转型仍任重道远。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1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煤电装机规模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但这个数字约等于所有其他国家煤电装机量之和。从数据看,这个11亿千瓦的装机依然偏高。我国自2017年12月19日,正式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此乃实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承诺的重要措施,也是全球实现温室气体达峰的重要组成部分。火电导致的碳排放超标依然是一个问题,如果风电、光伏、水电、核电可以替代部分火电,对于我国乃至世界的碳减排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清洁能源高速发展给全球碳减排带来希望
技术进步是光电和风电发展的根本保证。光电、风电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清洁电力来源。用低碳的可再生能源替代高碳能源是可行的,能源转型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世界范围内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持续增长。2010-2017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增长情况。截至2017年底,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已经占到全部发电量的26.5%,其中水电占比基本保持不变,而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主要是风电和光电)已经从2010年的3.3%增长到了2017年的10.1%。
中国太阳能资源丰富。总体看,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均属于适宜太阳能利用的地区,且太阳辐射资源分布广泛,分布特点为西部高原大于中东部丘陵和平原、西部干燥区大于东部经济发达的湿润区。其中太阳能很丰富区(年辐射总量达到1400kWh/m2以上)约占国土面积的2/3。笼统看,我国陆表水平面太阳辐射的年功率约1.68×103TW,水平面平均辐照度约为175W/m2,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018年,我国陆表水平面年均总辐照量约1486.5kWh/m2,固定式光伏发电年最佳斜面总辐照量约为1726.9 kWh/m2。在光电产业方面,我国光电相关产业的发展在世界上尤为突出,产业规模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已经形成了硅材料、硅片、电池、组件为核心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产业化技术体系。创造了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效率的世界纪录。我国硅基等薄膜电池的研究和技术水平快速提升。
在风电方面,估算我国陆地70m高度层年平均风功率密度达到300W/m2以上的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为2.6TW,70m高度层年平均风功率密度达到200W/m2以上的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为3.6TW。广阔的海面风能蕴藏量也十分巨大,在离岸距离不超过50km的近海海域内,我国沿海水深不超过50m的海上风力发电实际可装机容量约为500GW以上。
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风电设备制造大国;已形成3.6MW以下装备设计制造技术体系,初步掌握了5MW、6MW整机集成技术;风电机组整机及零部件国产化率达到85%以上。
不仅如此。我国还实现了大规模风电高效、平稳的并网接入技术,解决了大规模风电并网的仿真模拟难题,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风电功率预测系统。基本解决了低/高电压穿越技术难题,建成了全球首个100MW级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和全球首个海岛风电多端柔直(VSC-HVDC)技术示范工程,实现了大规模风电高渗透率并网运行(上述昼夜交替、气候变化等引发的光电入网波动性与风电类似)。2018年,我国海上风力发电新增装机容量1.66GW,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45GW。未来,双馈异步发电技术仍将是主流,直驱式、全功率变流技术在更大规模风电机组上应用的比例增大,有望成为未来主流技术;各种增速型全功率变流风电机组将得到应用;低风速地区风电设备研发将取得进展;风电场建设和运营的技术水平将日益提高。但风电机组单机容量应持续增大,大型风机柔性叶片技术及机组的核心控制技术亟待发展。
成本下降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的根本。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的电价成本除了设备投资以外,项目所处的局部资源条件和运行环境都是影响最终电价的重要因素。以往,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的电价成本远高于常规(煤、水等)发电成本而缺乏竞争力。
近10年来,在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发展的推动下,全球光电和风电的成本快速下降,一些资源条件和运行环境好的项目,其单位电价成本已经达到或低于煤炭等常规能源,可实现平价上网。由于技术进步及供应链延长和壮大,欧洲海上风能的发电成本预计2020平均可降至0.05-0.10美元/千瓦时。在美国,135吉瓦(135百万千瓦)的煤电厂运营成本要高于0.04美元/千瓦时(包括煤炭成本、管理成本),新建的光电和风电场的发电成本平均则可低于0.04美元/千瓦时。2009-2019年,中国光电电池组件和发电系统的成本均下降了90%。显然,随着可再生能源成本的持续降低,能源转型不仅仅具有环境效益,更具一定的经济效益。
储能和需求侧管理也可有效改善新能源的入网波动性。近年来,储能(储电,储热,储冷如LNG岸上气化前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成本持续下降,使其应用日益广泛。不仅可减少弃风弃光,还可平抑发电出力,提高电能输出质量。同时,通过针对性的需求侧管理,可以为新能源入网不稳定性找寻求更具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如调整峰谷电价差;通过价格信号鼓励用户在谷段多用电、峰段多放电;联动式地有效利用蓄电、蓄热、蓄冷、蓄氢等多种能源形式、多种设备资源等。通过时、空多维度的调节,解决新能源出力与负荷同时率(load coincidence factor)差问题,进而降低新能源不稳定对能源供需的影响,促进新能源大规模利用。
电池发展大致包含成本、方便性、电池制造技术、充电时间、环境友好、能效和续航时间等,是能源转型的重要领域,其经济意义、环境意义尤为重要。首先,电动汽车的发展是交通业化石能源替代方向之一。全球汽车油料需求约占石油总需求60%以上,电动汽车发展可以有效地替代石油消费。而电池成本快速下降,可加快能源转型,可加快市场推广。
锂电池成本近几年持续下降,2015年全球锂电池的成本约为350美元/kWh(千瓦时),2018年动力电池售价则低于150美元/kWh。2017年以后我国电动汽车综合成本开始低于燃油车。据2018年上半年成本数据,我国电池制造、使用成本等加和仅为燃油车相应成本的50%。此外电池效率也大为提高,2019年我国某些较为先进的实验室及企业双结砷化镓(GaAs)能源效率接近32%,2020年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最新数据其双结砷化镓能源效率为32.9%。随着政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政策支持,即使无政府补贴,电动汽车亦将加速对化石燃油车的替代。
大势难以逆转。在战略实施中,应注意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不可能达到温室气体零排放。据德国环境部资料,即使是风能发电,每千瓦时释放出约11克二氧化碳,光伏发电释放量则为68克,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电源的电动汽车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中也包含了此数值。太阳能电池及其支架系统,风机的叶片、塔杆和传动装置等,包括生产、运输、安装、连接和维护等环节都会排放温室气体,均要分摊计算为发电、用电而发生的排放。在节能和提高能方面,我国单位GDP能耗仍亟待大幅度降低。据世界能源署2017年数据,欧盟的单位(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为0.18千克,日本更低,世界平均水平为0.42千克,而中国则为1.01千克,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4倍。2019年中国单位GDP产值能耗约为0.571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2.7%。数字表明节能减排、提高能效仍是能源转型中的当务之急。
能源转型要坚持推进
加速能源转型要抓住关键。经济上要开发出低成本的光电、风电、地热能、波浪能、生物质能,包括二次能源的氢能等;在环保意义上,要使得可开发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挥所释放出的温室气体总量明显小于等效的化石能源等;在市场终端,产业及社会大众的用能终端应充分使用电能,尤其是分布式用能。
太阳能和风能除了具有资源丰富、清洁、环境友好等优点外,也都具有能量密度较低以及具有一定的间歇性和波动性等缺点。不管从科技创新和技术发展,还是能源政策环境等方面而言,发展太阳能和风能发电都还面临许多难题。除光电技术、风电技术外,多能互补技术、储能技术、智能电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也有助于克服光电、风电的上述间歇性和波动性。未来应努力建立不同气候下、能满足不同用能需求的可再生能源供给体系。
能源转型要在完善体制机制、克服技术障碍和协调好多方利益的保障下坚持推进。前述2ºC的气候变暖“天花板”或可左右未来能源领域的资本配置,缩小化石能源的投资。美国、德国等都已较好地利用了市场加政府的作用挤压了以煤炭业为重点的化石能源业利益范围。在我国,煤炭的产业调整、转产等还面临着复杂的群体性补贴、医疗、退休等一系列特殊的具体问题,社会影响较大,未来针对性政策的出台与落实甚为关键。有业内专家表示,中国的能源结构与供需关系,决定了中国必须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并以此作为能源转型发展的立足点和首要任务。实现了清洁高效利用的煤炭就是清洁能源。
能源转型不是快餐文化,可以一蹴而就。通常意义上说,每一次能源转型都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长期持续发展,而不是短短几年就能实现的。据BP统计资料,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和可再生能源从在能源结构占比上升变化都经历了较长时间。这些能源在整个能源结构中所占份额的提高基本上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石油从1877年在能源结构中占比1%经历50多年才发展到占比16%。2008年可再生能源(水电不计算在内)在整个能源结构占比1%,2016年才到3.2%。预测要它经历30多年才可能达到10%。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能源转型是一个涉及范围广泛且十分复杂的过程,其所需的基础设施必须在新能源供应和新方式广泛应用之前就要得到满足,否则就难以实现能源转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能源转型的难度,对能源转型要保持足够的定力和推进力,避免急躁,能源转型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全世界各国同心协力共同推进。(作者:自然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原研究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岳来群)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7月9日,青海省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尚玉龙一行赴省能源局,就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相关工作开展调研座谈。座谈会上,省能源局汇报了“十四五”以来全省清洁能源发展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困难及下一步工作思路。截至2025年5月底,全省发电装机7576万千瓦(含储能),其中:水电
当前,我国新能源发电领域发展势头迅猛,正加速重塑能源格局。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28亿千瓦,占新增总装机容量的84%,清洁能源正逐步向“主力电源”跃迁。在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的宏伟蓝图下,“源网荷储一体化”正从示范性项目迈向规模化
近日,中核临翔200MW/400MWh储能电站项目正式实现全容量并网。这座扎根云南临沧的巨型能量枢纽,成功跻身全球最大的电网侧分布式模块化储能电站行列,更以其令人惊叹的"奇点速度",为我国储能行业树立了全新标杆。01.实力进阶:一期硕果累累,二期再创辉煌每一次合作,都源于实力的见证与技术的突破。
2025年7月8日,远景科技集团在内蒙古赤峰投产的全球最大绿色氢氨项目,不仅是一项重大工程成果,更是全球能源系统迈向零碳时代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开创新石油时代的战略体现。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远景氢能市场产品线总裁郁峰表示,该项目的成功投产,是绿色氢氨从技术验证走向规模化商业运营的重要里程
2025年7月10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布扎比--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发布的《2025年可再生能源统计数据》显示,尽管2024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长超过15%,但各地区之间的增长差距却在扩大。亚洲自过去几年以来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在2024年贡献了全球71%的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其次是欧洲和北美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东欧市场正迎来工商业能源升级的关键期。当工厂生产线涌动绿色能源的活力,当钢铁机器奏响储能供电的新章#x2014;#x2014;拉脱维亚某生态农厂在科华数能的助力下,正迎来绿色发展的新纪元。项目位于拉脱维亚,容量为1.1MW/2.4MWh。拉脱维亚地处波罗的海沿岸,冬季严寒、夏季温差
当人类文明的火种在远古洞穴中点亮第一簇火焰时,对能量的追逐便刻入了文明基因。新华社客户端推出重磅系列对话节目《储能新纪元》,将镜头对准书写人类能源利用的全新答案。这是一部技术科普的影像记录,也是一曲关于中国能源转型的时代叙事。我们以“能”为笔、以“源”为卷,勾勒出光热储能技术从实
“双碳”时代,水电如何发挥出最大作用?20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进入后大坝时代。世界反坝运动兴盛一时,却恰逢中国迎来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水能资源开发。移民安置、生态保护等问题一度将中国水电推入舆论旋涡,“让河流自由流淌”的反对声浪甚嚣尘上。(来源:能源新媒文/郑威廉)2011
“千乡万村驭风行动”优秀案例(含方案)征集活动一、活动背景为推动风电成为农村能源革命的新载体、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动能,为农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有力支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于2024年4月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的通知》。自政
“‘十五五’期间,我国将有一批老旧机组寿命期满,即发电许可证到期,面临延寿改造。据初步统计“十五五”期间投运达到及超过30年、单机容量20万千瓦及以上的煤电机组共290台机组,总容量9819万千瓦。其中,以30万千瓦等级为主,共6662万千瓦,占比68%。地区分布方面,以华北、华东、东北等地区为主,
7月9日,2025越南国际光伏储能展览会在胡志明市天空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首航新能源携系列光储解决方案闪耀亮相1-K12展台,凭借先进技术及光储解决方案,吸引了全球光储同行及参展客户的广泛关注。展台现场人流涌动,热闹非凡。得天独厚,越南光储市场大有可为越南地处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区,年平均日
7月10日,华电新能首次上市新股发行结果公告,网上投资者认购数量为21.86亿股、认购金额为69.53亿元,网上投资者弃购数量为823.09万股,网上弃购率为0.375%。经核查确认,共有419家网下投资者管理的4883个有效报价网下申购,申购数量为101312500万股,网下投资者全额认购。另外根据公告,本次发行初始
常熟界泰新能源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表示:“现在,在常熟办理分布式光伏项目备案越来越方便了!不仅完全不需要跑窗口办理,而且不需要提供前置材料,为我们企业节省了一大笔开支,这极大地激发了我们投资项目的热情,我们有更多的积极性来促进项目早落地。”1-6月,常熟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立项694个,
7月11日,四川甘孜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甘孜州道孚龚吕二期等5个光伏项目法人优选的公告》。根据公告,项目总规模280万千瓦,包含道孚龚吕二期130万千瓦光伏项目、道孚亚日二期50万千瓦光伏项目、道孚格哈普一期50万千瓦光伏项目、石渠10万千瓦供电保供光伏项目、雅江县7号地块光伏发电项目。
日前,云南宣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废止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相关文件的通知,通知称,根据《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国能发新能规〔2025〕7号)规定,《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国能新能〔2013〕433号)废止。因引用的国能新能〔2013〕433号文件废止,决定废止《宣威市
日前,云南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能源局印发《云南省推动绿电直连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就《实施方案》出台背景、主要内容等解读如下:一、出台背景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3815”战略发展目标,进一步利用云南绿色
近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国家能源局关于2025年“安全生产月”活动重要部署,紧扣“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查找身边安全隐患”活动主题,华北能源监管局联合国电电力公司,在国能国华(北京)燃气热电有限公司组织开展了厂区光伏电站火灾应急演练。华北能源监管局有关负责同志赴现场,对演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1日,山东省能源局发布《山东省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政策解读。文件明确,《实施细则》分为总则、投资开发、备案管理、建设管理、电网接入、运行管理、附则七章,共计四十一条,覆盖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定义分类和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管理要求,重点对以下四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1日,山东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实施细则的通知》的政策解读。原文如下:《关于印发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实施细则的通知》的政策解读2025年3月5日,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山东监管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印发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实施
近期,多座储能电站获最新进展,北极星储能网特将2025年7月7日-2025年7月11日期间发布的储能项目动态整理如下:推进“新能源+储能”融合应用!国家电投将在兰州投建300MW光储项目7月6日,兰州新区管委会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青海青投绿动智慧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新能源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新
延续分时电价底层逻辑的小专题,我们用几篇文章分析了在午间谷电成为常态、分时顺价成为必然的背景下,表后分布式光伏和工商业储能还能挖掘出哪些应用场景。必须承认,工商业用户分时电价政策的频繁调整,确实影响了传统“自发自用”分布式光伏和“削峰填谷”工商业储能的收益。(来源:微信公众号“黄
7月10日,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关于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服务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文件指出,拓展多场景运用。在靠近城区或景区周边,对土地开发利用较高的废弃矿山区域,进行综合利用开发,进一步拓宽废弃矿山价值。引导“矿山修复+新能源”,利用矿山开采遗留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
7月9日,青海省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尚玉龙一行赴省能源局,就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相关工作开展调研座谈。座谈会上,省能源局汇报了“十四五”以来全省清洁能源发展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困难及下一步工作思路。截至2025年5月底,全省发电装机7576万千瓦(含储能),其中:水电
常熟界泰新能源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表示:“现在,在常熟办理分布式光伏项目备案越来越方便了!不仅完全不需要跑窗口办理,而且不需要提供前置材料,为我们企业节省了一大笔开支,这极大地激发了我们投资项目的热情,我们有更多的积极性来促进项目早落地。”1-6月,常熟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立项694个,
7月11日,四川甘孜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甘孜州道孚龚吕二期等5个光伏项目法人优选的公告》。根据公告,项目总规模280万千瓦,包含道孚龚吕二期130万千瓦光伏项目、道孚亚日二期50万千瓦光伏项目、道孚格哈普一期50万千瓦光伏项目、石渠10万千瓦供电保供光伏项目、雅江县7号地块光伏发电项目。
日前,云南宣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废止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相关文件的通知,通知称,根据《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国能发新能规〔2025〕7号)规定,《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国能新能〔2013〕433号)废止。因引用的国能新能〔2013〕433号文件废止,决定废止《宣威市
日前,云南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能源局印发《云南省推动绿电直连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就《实施方案》出台背景、主要内容等解读如下:一、出台背景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3815”战略发展目标,进一步利用云南绿色
这周一,本号还谨慎提示资本可以抢跑。结果,周二开始,资本市场集体抢跑,一把拉满,就像去年A股国庆行情一样,这也再次说明了咱们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和功利性。一根阳线,改变信仰。光伏板块重燃激情,也再次印证了巴菲特的格言,在最悲观的时候,可以更乐观一些。关于这一轮光伏热潮,风起于何处,又
7月4日,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发布一周要闻回顾(2025年7月7日-7月11日)。政策篇重磅!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下发日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202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及有关事项的通知》,下发2025年、2026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和重点用能行业绿色电力消费比例
7月10日,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关于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服务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文件指出,拓展多场景运用。在靠近城区或景区周边,对土地开发利用较高的废弃矿山区域,进行综合利用开发,进一步拓宽废弃矿山价值。引导“矿山修复+新能源”,利用矿山开采遗留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
日前,湖南新宁县发布通知,拟邀请具备相关资质的厂家商谈光伏建设项目。通知提及,为全力推进新宁县县域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项目落地,新宁县固城能源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现诚挚邀请具备相关资质的优秀厂家莅临洽谈,共商合作、携手打造优质光伏项目,为清洁能源发展贡献力量。据悉,新宁县固城能
日前,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发展和改革局公布2025年第三季度分布式光伏可开放容量信息,2025年第三季度220kV坂后变可接入总容量为22.2兆瓦,平和地区可开放辖区仅涉及山格镇、文峰镇部分辖区,具体包含28条线路132台公变。
7月10日,贵州省能源局发布,截至2025年6月底,贵州省电力总装机突破1亿千瓦、达到10038.8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六成。其中火电3948.1万千瓦、水电2298万千瓦、风光新能源3548.2万千瓦(风电898.7万千瓦、光伏2649.5万千瓦)、储能244.5万千瓦。2025年1~6月,贵州省发电量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累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