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光伏应用报道正文

新能源产业戈壁行,助力脱贫攻坚战,守护丝路“绿水青山”

2019-09-05 10:38来源:兰州交通大学关键词:光伏治沙光伏发电光伏扶贫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一、挺进沙漠腹地,感受“八步沙”时代楷模动人事迹

7月15日,新能源先锋实践团师生一行12人在甘肃省武威市集结,前往腾格里沙漠南部的八步沙林场,拜访时代楷模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集体。位于武威市古浪县的八步沙,曾是当地生态最恶劣的地区之一,沙丘吞噬着农田和村庄,甚至危及着乡亲们的生命。面对黄沙漫天的不毛之地,有的人选择离开,有的人却选择了留下,一干就是38年。第二代治沙人贺中强老人带着同学们来着林场:“路两边都是我们种的树,沙漠里开了大片的花,好看的很!”自1981年起,以“六老汉”为代表的三代治沙人扎根荒漠、接续奋斗,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治沙造林21.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场37.6万亩,书写了人进沙退、荒漠变林海的绿色传奇。

在这里,同学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八步沙精神不仅激励着林草人、治沙人对绿色的传承,同时也鼓舞新能源学子们为了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在绿色能源方面要进一步强化自身本领、多做专业贡献。

二、深入治沙基地,探索绿色治沙新样本

7月16日,新能源先锋实践团来到了武威市东北部九墩滩全国荒漠化防治(机械治沙工程)试验示范基地。基地纪念展厅墙壁上有钱学森和宋平两位老人为甘肃省沙产业留下的最终目标:“留下阳光,为解决未来的粮食和能源问题而努力。”如今,利用太阳能资源、采用现代新技术、建设沙漠新绿洲,已成为了绿色治沙的新样本。

同学们进入治沙环境实地进行考察。眼前绵延不绝的草方格,在腾格里沙漠南缘形成了阻止沙漠化扩张的坚实屏障,这是由治沙基地研制的全球第一台机械化治沙车铺设的草方格沙障。基地负责人向同学们介绍,利用治沙车一天可固沙50亩,是人工铺设速度的180倍,且比人工铺设的更牢固。人力大幅减省、治沙效率大幅提高,可谓是治理沙漠的“中国智慧”。工作人员向同学们演示了固沙车的操作,随后介绍了甘肃省新型沙产业新发展——光伏治沙。提到专业,同学们纷纷摩拳擦掌,迫不及待想要赶往下一站目的地。

三、走进光伏沙漠电站,聚焦脱贫攻坚新举措

武威太阳能资源丰富,年均日照达2900小时,太阳辐射量可达1700kWh/㎡。“光伏治沙”的模式,为武威环境生态治理、农民脱贫攻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7月17日,实践团成员们来到武威泰丰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光伏沙漠生态电站参观学习。

泰丰新能源工作人员向同学们介绍,光伏沙漠生态电站最大的特点是把发展光伏和沙漠治理、节水农业相结合:用草方格沙障垫实基础、组成外围防护体系,光伏板下种植植物。光伏板遮蔽阳光直射使蒸发量减少20%到30%,且能有效降低风速,可改善植物的生存环境;而地表植被又可固沙保水、减少扬尘,对太阳能发电同样有利,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通过工作人员的实地讲解,同学们更直观的强化了理论知识,培养了专业兴趣,新能源产业与生态治理的结合,更增添了同学们的使命感。

7月18日,实践团来到了武威市古浪县西靖镇圆梦新村,了解当地农村精准光伏扶贫项目。走进农户家中,大叔热情的借来梯子让同学们上房看看自家的“屋顶存折”,他说:“不出力不出工,屋顶吸收太阳光‘变’电就能赚钱。”这屋顶存折是指安装在屋顶的3KW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阳光越充足,屋顶存折上的数字增加就越快。大叔表示,目前自家用电不成问题,下一步就是要发把多余的电卖出去,每度电预计收益0.8元,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持续收益可达20年。据了解,光伏扶贫项目除了户用光伏发电扶贫,还有光伏大棚扶贫、村级光伏电站扶贫、光伏地面电站扶贫等形式,为脱贫攻坚带来强大助力。

四、走进光伏企业,调研专业发展人才需求

7月19日,实践团乘坐火车,来到了历史文化名城张掖市,走进甘肃旻投电力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对同学们表示欢迎,带领大家参观公司管理总部,观看“能源互联网时代的工匠精神”主题文化宣传片,详细介绍了公司所从事的业务范围、发展现状、未来规划和需求情况;同时,也提到目前遇到的难题: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问题。随后,实践团成员就事业发展方向、人才需求等实际问题提出咨询问题,工作人员对此提供了非常具体的行业素质要求,明晰的方向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加专注于专业学习,日后更有针对性的完成学社衔接。实践队员们感叹:“成为出色的工作人员不容易啊!”

7月20日,实践团一行来到张掖市民乐县甘肃锦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参观学习。该公司虽以化工立足,如今也发展为集化工、建材、新能源等经营为一体的多元化综合性生产企业。我们来到公司自建的光伏电站,检修部负责人带领同学们参观了电站场地及其控制室,同学们依据所学的专业知识,不时提出电站建设、生产各环节的相关问题与工作人员交流。综合性企业的参观学习,新能源专业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令同学们对本专业充满信心、对找到好工作充满信心。

五、赶赴风电基地,熟悉一线工作深化理论学习

清晨的火车上,透过熹微曙光,数不清的风车不断闪过车窗。7月21日-22日,实践团师生乘坐长途火车抵达著名的“世界风库”酒泉市瓜州县,稍作休整,我们驱车驶向茫无人烟的戈壁滩,深入世界最大的千万千瓦级风力发电基地——甘肃酒泉风力发电基地进行实地采访考察。

我们来到基地一家企业甘肃电投酒泉汇能风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引导同学们参观了中控室、监控中心、检修部办公室、党建室及宿舍楼,全面详细的介绍了公司发展情况。参观过程中,巧遇学院2013级毕业校友在此工作,同学们就工作环境、生活情况等问题与之进行了亲切而愉快的沟通。同学们很好奇,一路走来,电站内留守的人员似乎大都是检修人员,学长解释说:“如今的智能化工作环境,3个风电站的数据可以实现远程统一监控,每个电站只需要留守一班检修人员,有问题联网查看数据和错误,电话及时沟通就能完成了。”说着,他向大家展示如何在监控中心远程进行监测与部分数据设置。

随后,工作人员带领大家来到干河口第五风电场现场进行参观学习,对电站建设、运行、维护等方面作了系统讲解。刚刚开始学习风电知识的同学们,第一次近距离感受风电场的工作环境、第一次亲自走进风机内部,看着上下三层、74米高的风机,细数着电器元件、运维设备都兴奋不已。现场的讲解和学习,帮助同学们巩固所学、提升兴趣;同时,相关岗位工作的认识也为同学们未来的就业规划提供支持。

窥牖才见天道,出户方知天下。此次暑期社会实践,令大家多了一份生活体验,长了一份社会经验,是对知行合一的自觉践行。古丝路,新发展!作为新能源学子,追求进步、刻苦求知、勤于实践、全面成才,不负国家感召,主动挑起推进 “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重担,这是我们共同的行动与心声!


原标题:新能源产业戈壁行,助力脱贫攻坚战,守护丝路“绿水青山”——兰交新能源学院师生“一带一路”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治沙查看更多>光伏发电查看更多>光伏扶贫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