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来源:微信公众号“SOLARZOOM光储亿家” ID:solar-zoom)
伴随着西北地区新能源产业的超常规发展,在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高速攀升的同时,由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电力消纳容量有限,导致在西北地区大部分省区均出现连续多年的高比例弃风弃光现象,致使国家资源极大浪费,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蒙上了阴影。
根据过去十年来西北地区的能源发展历程,从对中国新能源装机情况概述到西北地区新能源装机情况,发电情况以及弃风弃光情况的进行一系列分析概括,本文总结了中国西北地区新能源发展具有依托政策优势、风光发展齐头并进创造了现象级的增长等七大发展经验,以及西北地区新能源发展过程中存在缺乏电源电网统一规划、地方政府片面追求装机量“只管种不管收”的粗放式发展、各省间输配电壁垒没有打通、高电价补贴造就“表面繁荣”等六大问题,并分析了西北地区当前和今后新能源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最后分短期和长期展望了西北地区新能源未来发展前景,为当前西北地区及全国新能源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1、中国新能源装机概况
1.1 风电装机情况
2004年至2017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及占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比例如图1所示。
从上图可知,中国风电装机容量从2004年的742.6MW增长到2017年的195213MW,增长了263倍,占全球累计风电装机容量比例从2004年的1.56%增长到2017年的36.14%,风电装机容量位居全球首位,中国风电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图2可知,2015年至2017年中国各区域风电并网容量均在递增,其中华北地区累计并网容量以及增速均最大,累计并网容量占全国的比例为35.87%,西北地区位列第二,占全国比例为27.16%。
1.2 光伏装机情况
2004年至2017年中国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及占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容量比例如图3所示。
从图3可知,中国光伏累计装机容量从2004年的64MW增长到2017年的130250MW,增长了2035倍,占全球累计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比例从2004年的1.73%增长到2017年的32.16%,光伏装机容量也位居全球首位。
从图4可知,西北地区光伏累计并网容量排在全国首位,截至2017年底累计并网容量为3693万kW,占全国的比例为28.79%,其次为华北和华东地区,累计并网容量分别为2997万kW和2487万kW,占全国比例分别为23.81%和21.2%。此外,2017年华东地区光伏并网容量增速最高,增速为13.6%,继西北地区集中式光伏电站跨越式发展之后,华东地区以分布式为主的光伏电站步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2、西北地区新能源装机概况
2008年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获批建设,一种以高比例集中式为特点的大规模新能源开发模式正式开启,西北地区以其丰富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的先天优势,在中国新一轮新能源开发中矗立潮头,使得西北地区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战略供给基地。经过10年发展,截至2017年底,西北地区及各省(区)新能源装机容量及占本省总发电装机比例情况如图5所示。
从图5可知,截至2017年底,西北地区新能源总装机容量为8248.8万kW,占西北电源总装机容量比例为27%,西北地区内新疆新能源总装机容量最高为2741万kW,其次为甘肃、宁夏、青海和陕西,新能源总装机容量分别为:2060万kW、1555万kW、947万kW及866万kW。甘肃是西北地区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最高的省份,占本省总发电装机比例达到41.4%,其次为青海、宁夏、新疆和陕西,比例分别为37%、37.5%、32.9%和17.2%。
2.1 西北地区风电装机情况
2008—2017年西北地区风电装机容量及占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比例如图6所示。
从图6可知,西北地区风电装机容量从2008年的1610MW增长到2017年的49788MW,增长了31倍,占全国风电装机容量的比例从2009年的11.13%持续增加到2017年的25.53%,其中在2015年达到顶峰,所占比例达到27.80%,之后增长逐渐趋缓。
从图7可知,2017年青海省风电并网容量增幅最大,达到135%,其次为陕西46%,由于新疆、甘肃和宁夏弃风弃光率高的问题,国家主管部门暂时限制其新风电场建设,因此2017年基本没有新的风电场并网。西北地区风电并网容量最大的省份是新疆,累计并网容量达到18060MW,占西北地区总比例39.64%,其次为甘肃占比28.14%、宁夏占比20.68%。
2.2 西北地区光伏装机情况
2008—2017年西北地区光伏装机容量及占全国光伏装机容量比例如图8所示。
从图8可知,西北地区光伏大规模发展起步于2012年,继风电之后西北地区又开启了“井喷”式光伏发展之路,光伏装机容量从2011年的71.32MW增长到2017年的37451MW,增长了525倍,西北地区装机容量占全国光伏装机容量比例逐年提高,在2013年达到顶峰72.35%,2013年之后由于华北、华东等地区也开始大规模发展光伏发电,西北地区光伏装机占比开始回落,到2017年达到28.75%,为2012年之后最小比重。2015—2017年西北地区各省(区)光伏并网容量及占西北地区累计并网容量比例如图9所示。
从图9可知,近3年新疆、陕西和宁夏,光伏装机增速较快,截至2017年末西北地区装机容量排在前3位分别为新疆、甘肃和青海,占西北地区累计光伏装机容量比重分别为25.32%、21.26%和20.07%。
3、新能源发电情况
2011—2017年中国新能源发电量及占总发电量比例如图10所示。
由图10可知,从2011年开始,随着新能源装机容量的快速增加,全国新能源发电量持续增加,尤其到2017年底,由于全国弃风弃光率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2017年底新能源发电量增速达到历史最大值,新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比重达到6.53%,新能源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力电源之一。2017年西北各省(区)新能源发电量占其本省(区)总发电量比例如图11所示。
从图11可知,2017年西北地区新能源发电量占其本省(区)总发电量比例排前3位的省份为甘肃、青海和新疆,比例分别为23%、21.6%和17.1%,其中风力发电量占比最高为甘肃省达到16.6%,光伏发电量占比最高为青海省达到18.64%。
3.1 风力发电情况
3.1.1西北地区风力发电情况
2011年至2017年西北地区风力发电量及占全国风力发电量比例如图12所示。
由图12可知,西北地区风力发电量除2013年略有下降外总体逐年增加,尤其是2017年增幅最大,2017年全年发电量达到723.6亿kWh,增幅达38.3%。西北地区风力发电量占全国风力发电量比重从2011年的33.4%逐年下降至2013年的19.55%,之后又开始增加,直到2017年占比达到23.67%。
3.1.2 西北地区各省(区)风力发电情况
2011—2017年西北地区各省(区)风电累计发电量及占西北地区累计发电量比例如图13所示。
由图13可知,历时7年西北地区累计风力发电量最高的省份为新疆,其次为甘肃和宁夏,其占西北地区累计风力发电量比重分别为37.82%、33.2%和21.39%。
3.2光伏发电情况
3.2.1西北地区光伏发电情况
2014年至2017年西北地区光伏发电量及占全国光伏发电量比例如图14所示。
从图14可知,西北地区光伏发电量逐年增加,2017年全年光伏发电量达到393亿kWh,增幅为53%。此外,由于2014年之后华北和华东地区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快速增长,西北地区光伏发电量占全国光伏发电量比重逐年减小,从2014年的57%降低至2017年的33.26%。
3.2.2西北地区各省(区)光伏发电情况
2014年至2017年西北地区各省(区)累计光伏发电量及占西北地区累计光伏发电量比例如图15所示。
由图15可知,过去3年中,青海省累计光伏发电量最高,达到277亿kWh。其次为新疆、甘肃、宁夏和陕西,其累计光伏发电量分别为258亿kWh、230亿kWh、184亿kWh、66亿kWh。
4、新能源弃风弃光情况
过去10年中国创造了世界新能源发展史上的奇迹,取得了全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但在新能源跨越式发展的背后,以西北地区为代表的大范围、长时间尺度的高弃风弃光率造成了资源极大浪费。
4.1 弃风情况
2011年至2017年西北地区及全国弃风电量及弃风率统计如图16所示。
从图16可知,全国弃风电量和弃风率从2014年开始增加,到2016年达到顶峰,弃风电量达到497亿kWh,弃风率为17%。同年西北地区弃风电量也达到顶峰,总弃风电量为262亿kWh,弃风率达到33.4%。为应对高弃风率,国家能源局出台了包括新项目批复与弃风率挂钩等多项措施,限制高弃风率地区新项目的开工,2017年弃风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全国弃风率降至12%,西北地区弃风率降至24.6%。
从图17可知,过去7年西北地区总弃风电量达到802亿kWh,平均弃风率为9.3%,其中甘肃是过去7年中平均弃风率最高的省份,达到28.3%,其次是新疆、宁夏和陕西,青海省是唯一过去7年中均没有弃风的西北省份。
由图18可知,2016年西北地区各省(区)的风电利用小时数都低,尤其是甘肃和新疆,利用小时数分别为1088h和1290h,创近5年来最低记录,当年全国平均利用小时数1742h。2017年西北地区分省(区)利用小时数较2016年有所增加,全区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677h,全国为1948h。
4.2 弃光情况
2015年至2017年西北地区弃光电量及占全国弃光电量比例如图19所示。
由图19可知,2016年西北地区弃光电量大幅增加,达到70.4亿kWh,全区弃光电量占全国弃光电量比重达到99.4%,2017年全区弃光电量和弃光率实现“双降”,全区弃光电量占全国弃光电量的比重降至91.4%。
从图20可知,2016年、2017年新疆弃光较为严重,弃光电量分别占到当年西北地区总弃光电量的44.14%、42.28%。2015年、2016年甘肃弃光率较高,弃光电量分别占到当年西北地区总弃光电量的33.61%、27.74%。
从图21可知,近3年西北地区弃光率均高于全国平均弃光率,在2016年弃光率均达到最高点,2017年由于西北地区加大新能源电力外送力度和控制装机规模,西北地区和全国弃光率较2016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弃光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从图22可知,近3年来,甘肃和新疆的弃光问题形势最为严峻。2017年由于甘肃和新疆直流工程外送容量的增加,弃光率得到有效控制,成效显著。此外,2017年宁夏、青海弃光率均较2016年有了下降,只有陕西省弃光率大幅增加。
由图23可知,近4年以来,甘肃和新疆光伏利用小时数较低,尤其是甘肃在过去4年中利用小时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宁夏、青海和陕西光伏利用小时数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5、发展经验与问题反思
5.1 发展经验
从2008年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获批建设为标志,开启了中国新能源建设大潮,在新能源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总结10年以来的发展经验,主要有以下7条:
(1)依托中国制度优势,国家层面统筹顶层设计、全局规划建设新能源大基地,西北地区凭借其拥有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率先建成甘肃、新疆、青海和宁夏等4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西北已成为中国新时期重要的能源战略屏障。
(2)风电、光伏发展“齐头并进”,过去10年西北地区新能源装机容量创造了全球新能源发展史上“现象级”增长,西北地区新能源已成为中国新能源国家战略有力推进的重要引擎,大力发展新能源已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推进的重要抓手。
(3)西北地区新能源跨越式发展带动了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培育了包括风机整机制作、变流器、光伏逆变器、光伏晶硅等设备及产品在内世界有影响力的制造企业,中国新能源装备制造设备及产品成为全世界一支重要力量。
(4)高比例集中式新能源发展模式首次在西北地区变为现实,国网甘肃公司自主研发建设的国内外首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集群控制系统示范工程在甘肃酒泉新能源基地成功投运,成功解决了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安全高效控制这一世界性难题,实现了中国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运行控制技术国际引领。
(5)在国家“精准扶贫”、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指引下,西北地区依托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通过新能源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欠发达地区实现科学致富的样板典范,为发展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6)西北地区在国内外首次实现100%清洁能源长时间供电,清洁能源高效利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青海省先后在2017年、2018年实现100%清洁能源供电168h和216h,为中国乃至全世界实现高比例清洁能源长时间供电做出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宝贵经验。
(7)积极创新各种交易手段,全面拓宽新能源消纳渠道。以甘肃为代表的西北地区各新能源省份通过创新包括与传统火电企业(或企业自备电厂)的发电权置换、大用户直购、推行辅助服务机制和电力现货交易等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西北地区新能源消纳能力,这些手段的应用进一步倒逼了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的提速。
5.2 问题反思
回顾过去10年西北地区新能源发展历程,在轰轰烈烈建设大潮和辉煌成就的背后,还存在以下问题需要进行认真的反思。
(1)在顶层设计方面西北地区缺少电源和电网的统一规划,导致西北地区新能源“单兵突进”式开发缺少配套送出电网和通道,导致电源装机容量远超电网配置能力。
(2)地方政府片面追求装机容量,采用“大快好省”和“立竿见影”式发展模式,这种“只顾种不管收”的粗放式发展造成了西北新能源的产能大范围过剩,长时间大范围高弃风弃光致使资源浪费严重。
(3)西北地区各省省间壁垒没有有效打通,区域内不同电源间的互济支撑力度不足,致使跨省跨区外送和消纳潜力没有充分挖掘,因此,西北地区新能源产能过剩是一种结构性和政策性过剩。
(4)在过去10年西北地区新能源超常规发展的大背景下,西北地区新能源产业布局迟缓,产业承接力度不够,我国新能源产业中心依然在“长三角”地区,西北地区未能在新能源高速发展机遇期内有效地将资源发展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新能源带动西北地区产业升级力度不够,效果不佳。
(5)高电价补贴激励政策造就新能源行业“表面繁荣”,随着国家持续调整新能源补贴政策,中国新能源产业面临“造血功能”不足问题,西北地区作为中国最为重要的新能源发电基地,未来将面临可持续发展能力挑战。
(6)当前西北地区已建成新疆、甘肃、青海和宁夏4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截至2017年底总装机容量已达8249万kW,如此规模巨大、地理分布集中的新能源基地对当地局部小气候以及西北区域大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的研究不够。
6、未来发展前景展望
6.1 面临新形势
(1)国家屡次降低风电和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新能源平价上网成为未来趋势,新能源高电价时代一去不返。
(2)国家已取消光伏发电补贴,依靠高补贴维持新能源高速发展时代已成为历史,光伏产业必须优胜劣汰,自我发展。
(3)国家加快推进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电力现货交易、辅助服务市场、增量电力市场等新举措,新能源发展面临新机遇。
(4)美国推出贸易战,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新能源企业成为重要目标,新能源产业发展环境面临挑战。
(5)过去几年中国虽然去产能成就显著,但国内产能依然过剩,中国供给侧结构改革会持续开展。
(6)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步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电力能源需求增长减缓,新能源高效消纳依然形势严峻。
4.2 前景展望
(1)短期展望
自2014年至今,伴随着新能源装机容量的不断攀升,西北地区持续高弃风弃光率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国家主管部门制定了多项政策措施促进西北地区新能源高效消纳,其中包括弃风弃光率超过上限进入预警区的省份不再批复建设新的建设项目以及批复甘肃、宁夏和青海建设清洁能源消纳示范省份等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弃风弃光问题。
综合各种因素分析,在当前和短期内,西北地区依旧处于前期新能源高速装机的“后消化期”,短期内西北地区弃风弃光难题不会彻底解决,消纳难题依然是西北地区新能源发展面临的最大困境,只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其次,随着国家主管部门对新能源新增项目审批力度的加强和新能源消纳工作的全面管控,未来西北地区新能源装机容量将从高速增长转向平稳增加阶段,以往“单兵突进”、“井喷”式的发展将不会再现。
(2)远期展望
从长远来看,首先,西北地区依然是我国最为重要的能源供给基地,仍然将在国家能源战略布局中占据重要地位,新能源作为西北地区优势资源在西部能源体系中继续占据重要地位,但发展模式将告别以往的“野蛮增长”步入稳健发展期,将在“发展、调整、发展”模式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随着已建成投运的酒泉-湖南、哈密-郑州、宁东-绍兴直流工程和1000kV榆横-晋中-石家庄-济南-潍坊交流工程输送能力进一步提高以及昌吉-古泉±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建成投运,西北地区“能源大送端”全面建成,西北地区新能源外送能力会得到极大提升。
此外,随着新能源实现平价上网和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电力市场以及跨区现货交易、辅助服务市场以及增量电力市场的有序建立和运作,新能源电力将摆脱以往能源体制限制,主动积极地在电力市场中平等地参与竞争,将进一步盘活西北地区新能源资源。
未来随着新一代电力系统的建成和新能源发电技术的进步,新能源将摆脱“垃圾电源”而具备常规电源特性,真正成为中国重要的主力电源,西北地区新能源将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年来,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逐步推进,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逐步成为未来电力系统的主体电源,新型经营主体陆续入市。我国电力市场迈入了“3.0”全新发展时代!继2021年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后,新能源电价改革在2025年迎来重磅政策。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
“碳中和”风潮下,绿色能源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正加速推进。4月16日,阳光新能源京东肥西智能产业园7MW光伏电站今天正式投运,标志着“光伏发电+仓储物流”产业协同深入普及,我国仓储物流行业绿色转型再添创新范本。阳光新能源是一家专注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为国家光伏领跑者计划、
4月13日,由中国建材市场协会主办,国材(北京)检测认证服务有限公司、北京众城永信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风车叶片树脂纤维板》生产技术及产品专家论证会在北京成功举行!近三十名来自科研院所、检测机构、行业协会、生产企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行业代表出席。中国建材市场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
深化绿色能源国际合作的机遇、问题与对策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贾君君史若涵吴华清(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一、深化绿色能源国际合作的机遇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目标倍增,资源禀赋高的地区投资不足,为绿色能源合作打开了空间。我国在绿色能源产品上的比较优势,为深化国际合作奠定了基础。(一)
4月16日,荆门猛狮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发布分布式光伏发电场光伏板采购的招标公告,预计采购N型610wp双玻组件或N型615wp双玻组件,采购规模为12.5MW。此项目投标控制价为0.75元/W,超过招标控制价的投标报价为废标。招标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光伏板产品本体、运输供货到项目现场及保险费、专用工具、备品
近日,一道新能凭借其最新一代柔性光伏支架系统的卓越性能再次成为光伏业界焦点。该系统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稳定性等方面展现显著优势,为光伏发电项目的柔性选择和应用提供了全新思路,其智能化赋能的“柔性新理念”更是引领光伏支架技术迈向智能化追踪的新高度。以柔化刚,智启新章传统哲学与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推动光伏发电与生态修复协同发展,加快构建云南新型能源体系,云南能源监管办聚焦新能源开发堵点难点问题,持续强化监管力度,护航云南以光伏为主的新能源高质量发展。近日,云南首个尾矿库光伏电站—背阴山尾矿库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顺利投产,打造“光伏+生态
4月16日,邯郸市邯山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可接入容量信息公开。原文如下:邯郸市邯山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可接入容量信息公开为科学统筹推动分布式光伏建设,促进分布式光伏就近消纳,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应,根据《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强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冀发
微电网与虚拟电厂被我视为硬币的两面,在一个工商业主体内部,分布式电源、储能、用电负荷和网侧功率这四个部分构成了微电网(虚拟电厂)的四要素,也就是源网荷储。而通过对电源、负荷和储能的控制,就可以实现对于网侧功率的控制。当网侧功率为正,即用户从电网取电时,源网荷储呈现微电网形态,主打
中国华电始终秉持对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坚定信心,主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健康运行,着力构建常态化股票回购增持机制,多措并举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2025年4月15日,中国华电基于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和中国资本市场的坚定信心,启动了对旗下控股上市公司的增持计划。拟在6个月内通过其成员单位分别对两家
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电力生产增速加快。一、原煤、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及相关情况原煤生产增速加快。3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4.4亿吨,同比增长9.6%,增速比1—2月份加快1.9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421万吨。1—3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12.0亿吨,同比增长8.1%。原油
首季“开门红”一季度作为映照全年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的风向标,跑好“第一棒”至关重要。今年以来,集团公司煤电、工程建设两大板块以开局即奔跑、实干争春早的拼搏姿态,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跑出双轨并进的“加速度”——煤电板块以绿色转型之笔绘就能源保供新图景,工程建设板块以创新驱动之钥开启市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6日,国轩高科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致力于推动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以应对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公司已成功研发出车规级全固态成品电芯“金石电池”,预计2027年实现小批量生产及装车测试,相关进展请关注公司公开披露信息。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储能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储能电站安全事故频发,给行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了保障储能产业的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1年12月28日下达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国标委发〔2021〕37号),计划代号(20214450-Q-339)正式
近期,阳光电网模拟电源正在张北、内蒙古、吉林等多地风电场开展规模化应用,以“多机并联”的模式破解大功率风电机组并网检测难题,助力新能源设备检测无忧。阳光电网模拟电源单机容量覆盖1MVA-15MVA,针对大功率风电机组测试需求,阳光电源为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推出多机并联模式,最大容量达13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16日,华能国际公告,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中国境内各运行电厂按合并报表口径完成上网电量1,066.3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5.66%;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中国境内各运行电厂平均上网结算电价为488.19元/兆瓦时,同比下降1.96%。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市场化交易电量比例为84.85%,比去年
近年来,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逐步推进,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逐步成为未来电力系统的主体电源,新型经营主体陆续入市。我国电力市场迈入了“3.0”全新发展时代!继2021年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后,新能源电价改革在2025年迎来重磅政策。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
“碳中和”风潮下,绿色能源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正加速推进。4月16日,阳光新能源京东肥西智能产业园7MW光伏电站今天正式投运,标志着“光伏发电+仓储物流”产业协同深入普及,我国仓储物流行业绿色转型再添创新范本。阳光新能源是一家专注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为国家光伏领跑者计划、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新能源研究中心4月16日最新报价,N型复投料主流成交价格为41元/KG;N型致密料主流成交价格为40元/KG;N型颗粒硅报价为38元/KG,企稳不变。本周N型182单晶硅片最新人民币价格下跌至1.23元/片;N型210单晶硅片人民币价格从1.55元/片下滑至1.5元/片,跌幅为3.23%;N型210R单晶硅片
深化绿色能源国际合作的机遇、问题与对策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贾君君史若涵吴华清(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一、深化绿色能源国际合作的机遇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目标倍增,资源禀赋高的地区投资不足,为绿色能源合作打开了空间。我国在绿色能源产品上的比较优势,为深化国际合作奠定了基础。(一)
近日,新疆能源监管办会同自治区发改委、国网新疆电力公司、新疆电力交易中心等部门和单位共同组成调研组,赴山东开展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和运行专题调研,学习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加快推进新疆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调研组一行与山东能源监管办、山东省能源局、国网山东电力公司、山东电力交易中心进行了深
4月16日,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发布《江苏省知识产权大保护十大提质增效行动方案》。文件提出,以整治光伏、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内卷式”竞争为抓手,加强产业专利纠纷态势分析,最大程度发挥专利纠纷行政裁决及时定分止争的关键作用,为企业提供精准指导服务。详情如下:省知识产权局关于印发《江苏省知识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意见》要求,分品种、有节奏推进各类电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稳妥有序推动电能量价格、容量价格和辅助服务价格由市场形成,探索建立促进改革平稳推进的配套制度。截至2024年底,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以及生物质发电在内的中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风、光累计装机容量达1456GW(光伏占比64%),超越火电高居全国第一大电源。这一趋势同样在更多地方省份快速蔓延,据北极星统计,截至2024年底,15个省份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火电跃居省内第一大装机电源。当规模之基已筑牢,“质”自然成为下一个目标。2月9日,市
2024年全年各电力交易中心累计完成市场交易电量6.18万亿千瓦时,同比提升9%,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超6成。随着各省现货市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加速推进,充分了解各省市场和政策,把握市场动态才能有针对性地开拓市场、降低风险扩大收益,下文对全国2024年全年部分热点省份电力市场交易及结算情况进行了
2024年9月25日,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主办的“光储融合高质量发展论坛”成功举办。会议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国际合作部主任茹佳林主持,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助理董博、华北电力大学郑华教授、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公司氢能管理部经理李瑞霞、中国能建杭州华源前线能源设备有限公司副
9月20日,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发布一周要闻回顾(2024年9月18日-9月20日)。政策篇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分布式发电主体以聚合形式参与交易近日,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印发《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绿色电力交易实施细则(2024年修订稿)》的通知,其中提出,细则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开展的绿色电力
2024年,更多的光伏从业者将其定义为“寒冬”,2024年光伏行业究竟如何?面临着哪些挑战?2025年又将如何呢?9月5日,在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联合主办的2024年光伏新时代论坛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专家组副主任吕锦标、山东省太阳能协会常务副会长、光伏专业委员会主任张晓斌、河南
“2024年全球光伏装机将保持23%的增长率,达到500GW。”标普全球清洁能源技术光伏首席分析师胡丹表示。9月5日由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联合主办的2024年光伏新时代论坛在江苏南京大会上,胡丹带来了《2024年光伏国际与国内市场形势分析及趋势》的精彩演讲。2024年,全球光伏市场面临着经济与
2024年8月17日,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和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2024光伏高质量发展论坛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行。本次论坛从中国光伏市场分析、电站开发、电站设计、电池技术路线、组件场景化解决方案、组件可靠性等多维度对新型电力市场下光伏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进行探讨。
近年来,湖北能源结构中“含绿量”持续提升。国网湖北电力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湖北全省新能源发电负荷6次创新高,5次新能源发电负荷占比超过当时用电负荷的50%,最高一次甚至达到70%以上。湖北是我国中东部省份新能源发展的缩影。相比西北地区,湖北土地资源较为紧缺,风光资源优势不突出
4月25日,由华为数字能源举办的“2024智能光伏设计研讨会”在东莞成功召开,作为国内光伏行业重大盛会之一,现场人气爆棚,气氛热烈。来自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中国电力建设集团、行业龙头企业代表、设计专家共聚一堂,研讨产业前沿问题,探索行业技术突破,分享智能光伏系统设计方
3月19日,2024荷兰太阳能光伏展在阿姆斯特丹会展中心拉开帷幕,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科技企业爱旭股份携创新升级的二代高效ABC组件全系产品亮相展会,其雄踞行业首位的转换效率及一贯的品质美学,又一次为欧洲光伏市场带来了新的惊喜。荷兰太阳能光伏展作为荷比卢经济联盟内光伏产业的著名展会,是欧洲西北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