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商务部终止“双反”措施
相关资料显示,终止的该项措施始于2014年,2014年4月30日,商务部发布年度第25号和第26号公告,决定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实施反倾销措施和反补贴措施,实施期限为2年。2017年4月28日,商务部发布年度第22号和第23号公告,决定自2017年5月1日起,继续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实施反倾销措施和反补贴措施,实施期限为18个月。2018年3月15日,商务部发布年度第30号公告,宣布上述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将于2018年10月31日到期,国内产业或代表国内产业的自然人、法人或有关组织可在该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到期日60天前,以书面形式向商务部提出期终复审申请。
在公告规定时限内,国内太阳能级多晶硅产业未提出期终复审申请,商务部亦决定不主动发起期终复审调查。鉴此,自2018年11月1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所适用的反倾销措施和反补贴措施终止实施。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四十八条规定,反倾销税的征收期限和价格承诺的履行期限不超过5年;但是,经复审确定终止征收反倾销税有可能导致倾销和损害的继续或者再度发生的,反倾销税的征收期限可以适当延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反补贴税的征收期限和承诺的履行期限不超过5年;但是,经复审确定终止征收反补贴税有可能导致补贴和损害的继续或者再度发生的,反补贴税的征收期限可以适当延长。
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光伏反倾销措施,因商务部的这一纸公告再度成为了热点。与2016年4家规模以上多晶硅生产企业联名陈情相比,反倾销的终结有些意料之外,又仿佛有某种必然。
从历史数据来看,2017年,我国从韩国、德国、中国台湾、马来西亚、美国进口硅料量占比分别为51.5%、26.1%、10%、、6.6%和1.3%。过去,中国多晶硅产品有80%来自于美国、韩国和德国,其中前两者占中国进口份额的50%左右,德国约占30%。目前,美国多晶硅材进口额降至微不足道的1.3%,主要原因在于美国率先采取贸易壁垒,我国对美国多晶硅企业课以超过50%的“双反”税率,使得其丧失了价格竞争优势。值得一提的是,德国瓦克化学公司占德国多晶硅出口量的绝大多数。因此,中国制裁欧洲多晶硅产业变成了制裁德国,制裁德国又变成了制裁瓦克化学。
业内人士表示,从当前国内光伏行业形势和多晶硅企业生产、扩产情况来看,我国多晶硅材料进口需求已经不再强烈,换句话说,不考虑出口因素,多晶硅产能自给自足已经成为现实,由此,我国已没有必要对欧盟多晶硅实施“双反”。同时,随着中国光伏组件、电池出口重心不断由发达国家向新兴国家转移,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重心由海外转到国内市场,欧盟延长“双反”期限并无实质性意义。
而且,从当前市场形势和我国重视合作共赢的方针看,中欧在太阳能发电领域的贸易摩擦有望进一步缓和,向着更加公平、开放的方向发展,只有市场充分竞争,才能有利于太阳能事业蓬勃发展,更有利于清洁能源的推广应用。
技术升级助力企业发展
谈及国内产能,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0月,国内在产多晶硅企业19家(包括检修企业),产能共计26万吨/年,相比年初减少11.6%。1~10月份国内多晶硅产量共计21.44万吨,按产量排序,前7家企业9月份产量共计13600吨,占总产量的73.4%,其中月产量在千吨以上的企业有5家,分别为:江苏中能、新特能源、四川永祥、亚洲硅业、新疆大全,占9月份总产量的63.4%。10月份7家企业月产量在千吨以上,分别为:江苏中能、新特能源、新疆大全、四川永祥、洛阳中硅、东方希望、亚洲硅业,产量共计16030吨,占总产量的76.2%。6~8月份国内多晶硅供应有所缩减,主要是由于终端需求骤减,下游价格大幅下跌,倒逼硅料价格跌破大量多晶硅企业生产成本线,部分产能被迫停产检修,检修企业数量最高达到14家,截至8月份,停产检修产能占比最高达到43.4%。9月份开始,具备复产能力的检修企业陆续恢复正常生产,供应能力逐步提升,但截至10月底,国内多晶硅产量尚未恢复至上半年月均供应量。
事实上,自从“5·31”新政发布以来,行业就有“会不会新一轮洗牌来袭”的猜测,不过以目前情况看,2012年~2013年的行业寒冬或许不会再度上演,毕竟那时“倒下”的诸多企业已经使行业乱象有所缓解。但是,近年对国外的光伏“料源双反”,却也增加了国内多晶硅企业的市场话语权,大型企业频频扩产,不乏为避免电费成本者,通过搬迁等方式寻求更大规模、更低成本。年初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扩张仿佛还在眼前:东方希望五彩湾10万吨(后修正为12万吨)多晶硅项目,一期3万吨开始建设;永祥多晶硅乐山新建5万吨,内蒙新建5万吨。而这些项目,大多将在年底投产。近半年来,国内多晶硅企业多以“检修”应对,或者削减太阳能级多晶硅份额,或者欲求延伸产业链、拓展业务领域,分摊光伏市场的巨大损失。
10月28日,保利协鑫6万吨多晶硅项目正式投产。从保利协鑫发布的公告中,该项目紧盯国内产能稀缺的高端多晶硅原材料端,是自2005年保利协鑫,率先打破多晶硅原料被国外长期垄断格局后,又一重大动作。从投资风格上来看,依然保持了“协鑫速度”和“高举高打”的企业特点,快速切入高端多晶硅原材料端。随着该项目的正式投产,国内光伏与半导体产业都将同时受益。据了解,保利协鑫新疆基地投产后,与徐州基地形成南北鼎立高品质多晶硅“双基地”大格局,仅徐州基地7.5万吨产能,就已经多年位居全球多晶硅首位。协鑫新疆基地稳定达产后,各项消耗指标处于低位,生产成本明显低于业内同行,未来,新疆基地将抢占高端市场份额,成为保利协鑫重要的亮点和盈利点。
保利协鑫总裁朱战军曾表示,新疆项目在产品品质上直接对标国际一流标准,同时导入半导体级多晶硅工艺,打造智能化工厂,全部产能不仅要满足N型区熔料要求,也将100%满足单晶用料需求。由此,保利协鑫两大基地实现了低电价的全覆盖。其中,新疆项目紧邻露天煤矿和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独享天然低电价优势;徐州基地则依赖自备电厂的长期稳定运行,降本增效作用十分明显。据新疆项目团队介绍,该项目依托集团十余年的运行经验,基于技术、工艺、管理、规模等多项综合优势的叠加效应,保利协鑫多晶硅在成本和品质上的优势将得以延续。
经历了多年磨砺,我国多晶硅已经从“资本为王”的时代进入了“技术为王”的时代,虽然电价也是成本高低的重要决定因素,但是只有领先的技术才能助推企业的持续引领,这一点已经成为了行业的共识。经过技术改造,多晶硅生产成本不断降低,可满足平价上网的硅料价格要求。国内新扩产能由于成本优势,并且在产品质量上不断提升,将大幅度满足国产替代需求。在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下,成本较低的“低电价+新产能”及“低电价+老产能”(预计2019年合计产能约为42.1万吨,基本满足全球多晶硅需求)成为竞争的胜者,不具备成本优势的“高电价+老产能”最终将退出市场。
我国多晶硅产业迈上新台阶
从全球来看,以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为主要驱动力的全球光伏装机平稳增长。全球光伏新增装机从2014年至2017年复合增长率为40.2%,预计2018~2020年全球多晶硅片硅耗量分别为3.80克/瓦、3.56克/瓦、3.33克/瓦。据此预测,2018~2020年硅料总需求量分别约为35.93万吨、40.38万吨、45.66万吨。
目前,我国多晶硅企业生产成本已大幅优于国外企业,德国瓦克、韩国OCI生产成本约为90元/千克~100元/千克;而通威股份2017年生产成本约56元/千克,预计乐山、包头新产能现金成本30元/千克,生产成本40元/千克,全成本50元/千克。未来国内低成本新产能将逐步替代韩国OCI、德国瓦克等国外产能。行业人士表示,改良西门子法是目前工业生产中广泛采用的多晶硅制备方法,市场应用占比超过90%。2017年投资成本约为14亿元/万吨,预计到2020年投资成本有望下降至8亿元/万吨~10亿元/万吨,下降空间达28.6%。
近日,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在包头宣布,通威包头多晶硅项目生产成本将降至4万元/吨以下。对于下游硅片、组件及其太阳能光伏电站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这意味着在目前8万元/吨的多晶硅市场售价基础上,仍然有巨大的降价空间。按照通威集团的口径,2017年9月,通威在包头市投资80亿元建设高纯晶硅项目,规划年产能5万吨。目前项目一期2.5万吨已进入生产调试阶段,预计下个月可全线投产。公开资料显示,协鑫在新疆新上马的多晶硅规划产能为6万吨,但是总投资为59.98亿元,配备60万千瓦超临界煤发电坑口电厂,电费只有0.24元/千瓦时,内部的说法是,项目明年满产后成本可能降到4万元/吨。而通威规划产能为5万吨,总投资却高达80亿元,电价甚至比协鑫在新疆的项目略高几分钱,4万元/吨的成本如何得来成为关注的重点。
虽然通威在包头项目中规划的产能是5万吨,但是按照刘汉元在接受采访时的说法,包头一期实际产能有望提升到3万吨~3.3万吨,即便按照两期全部达产实现6万吨~6.6万吨实际产能,80亿元也是明显高于协鑫在新疆的投资。按照投资摊销算,如果协鑫能做到4万元/吨的成本,那么通威可能性就不大,如果通威能做到4万元/吨,那么协鑫的成本可能会更低。无论如何,新上马的低成本多晶硅对中国光伏行业的未来影响都将意义深远。
十多年前,中国光伏产业面临着两头甚至三头在外的困境,高纯晶硅是其中的薄弱环节,欧美在相关技术方面一直对我国采取技术封锁,我国高纯晶硅长期依赖进口。按照刘汉元的说法,经过国内广大同行多年的共同努力,2016年,国内多晶硅供应首次在全国占比超过50%,目前占比已突破60%,我国多晶硅产业全面迈上新的台阶。
反观国际,德国瓦克公司第三季度营收报告显示,集团化学业务销售额和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相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但由于太阳能多晶硅市场的激烈竞争,集团总体销售额及EBITDA水平低于去年。
瓦克化学集团销售额为14.15亿美元(12.427亿欧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4.93亿美元(13.116亿欧元)降低了5%,造成营收下滑的主要原因为多晶硅产能和价格的同时下滑。其第三季度的EBITDA为2.74亿美元(2.41亿欧元),相比去年的3.39亿美元(2.98亿欧元)降低了19%;本季度的净收入为7800万美元(6890亿欧元),相比2017年第三季度的1.19亿美元(1.042亿欧元)下滑34.45%。预计2018年全年集团销售额将略高于去年同期的49.224亿欧元。
2018年第三季度,瓦克化学继续扩大其在亚洲以外的其他地区的销售,由于多晶硅产量的下降,其亚洲区销售额下降了24%至4.078亿欧元,去年第三季度则为5.364亿欧元;欧洲的销售额则达到5.424亿欧元,比去年的5.115亿欧元增长了6%。美洲销售额为2.32亿欧元,相比去年第三季度的2.07亿欧元增长12%。瓦克多晶硅业务本季度的总销售为1.735亿欧元(1.97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3.41亿欧元骤跌49%,相比第二季度的2.421亿欧元仍低28%。瓦克称,销售额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多晶硅产量的大幅下降和平均价格的下滑。中国6月初宣布的遏制太阳能上网电价并限定当年光伏新增装机规模的政策使得对光伏组件的需求放缓,报告期,太阳能级多晶硅报价相比去年同期明显降低。公司称,瓦克多晶硅将利用市场形势进行库存重建,使其能够在需求和价格回升后迅速为客户提供服务。由于中国光伏新政的影响,瓦克预计其多晶硅部门的全年销售额同比下降约25%。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10日,TrendForce集邦发布最新光伏产业链价格信息。硅料环节本周硅料价格:N型复投料主流成交价格为41元/KG,N型致密料的主流成交价格为40元/KG;N型颗粒硅主流成交价格为38元/KG。交易情况拉晶端对采购依旧保持谨慎态度,下游预判料企丰水期加码提产,结合531后的真实需求走向,看空情绪较浓,延续
4月10日,InfoLink发布最新光伏产业链价格信息,详情见下:硅料价格本周硅料价格因签单较少暂时持稳,须注意厂家近期报价已开始下滑。硅片厂家直接采购国产块料现货执行价格,约落在每公斤38-43元范围,主流厂家交付价格落在40-42元人民币、二三线厂家则约落在39-40元人民币。国产颗粒硅当期交付以主流
美东时间2025年4月2日,美国白宫发布第14257号行政命令,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等法规,将对全球大多数国家征收关税,自4月5日起先行实施10%基准关税,随后于4月9日起针对与美贸易逆差较大的国家课征更高「对等关税」。然而,在美东时间4月9日,特朗普总统对外宣布:除了中国可能将继续征收高额对
本周多晶硅市场成交量清淡,价格僵持。n型复投料成交价格区间为3.90-4.5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4.17万元/吨,n型颗粒硅成交价格区间为3.80-4.1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3.90万元/吨,p型多晶硅成交价格区间为3.20-3.6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3.40万元/吨。本周多晶硅企业成交数量极少,大多数企业反馈下游采购需
光伏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期,且产能出清与内卷结果尚不明朗,企业经营承压,人事格局变动也同步变得频繁。北极星根据公开信息统计,2025开年至今,共有24家光伏上市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出现变动,变动次数达到32起。按业务领域来细分,人事变动范围涵盖行业多个环节,其中电池组件环节人事变动最为频繁,约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新能源研究中心4月2日最新报价,N型复投料人民币价格为RMB41/KG,N型致密料人民币价格为RMB40/KG。N型颗粒硅人民币价格为RMB38/KG。非中国区多晶硅料美金价格保持在US$19KG。M10单晶硅片人民币报价保持在RMB1.1/Pc;美金报价为US$0.139/Pc。G12成交价格为RMB1.65/pc;美金报价为
4月7日,集邦咨询发布(2025年3月26日~4月2日)最新一周光伏产业链价格,详情见下: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新能源研究中心4月2日最新报价,N型复投料人民币价格为RMB41/KG,N型致密料人民币价格为RMB40/KG。N型颗粒硅人民币价格为RMB38/KG。非中国区多晶硅料美金价格保持在US$19KG。M10单晶硅片人民币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4月1日,内蒙古包头市生态环境局公示了拟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其中包含内蒙古通威高纯晶硅有限公司建设的利用硅块磨粉技术的研究项目,该项目位于包头昆都仑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新建3条规模相同的硅粉生产线,将制备硅粉的设备放置于现有二期硅粉库内,本项目建设
4月3日,集邦新能源发布最新光伏产业链价格。硅料本周N型复投料主流成交价格为41元/KG,N型致密料的主流成交价格为40元/KG;N型颗粒硅主流成交价格为38元/KG。交易状况:硅料成交量偏低,下游观望情绪延续,但考量到下游需求仍有支撑,故交易量暂有保障。供给动态:预计4月多晶硅产量约10.3万吨,整体
4月3日,金盘科技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0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0%;公司实现毛利16.78亿元,毛利率为24.32%,较2023年同期提升1.71个百分点;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5.74亿元,同比增长13.8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5.51
4月2日,硅业分会公布最新多晶硅价格,本周多晶硅价格维持稳定。n型复投料成交价格区间为3.90-4.6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4.17万元/吨,n型颗粒硅成交价格区间为3.80-4.1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3.90万元/吨,p型多晶硅成交价格区间为3.20-3.6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3.40万元/吨。本周多晶硅企业成交数量较少,
美东时间2025年4月2日,美国白宫发布第14257号行政命令,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等法规,将对全球大多数国家征收关税,自4月5日起先行实施10%基准关税,随后于4月9日起针对与美贸易逆差较大的国家课征更高「对等关税」。然而,在美东时间4月9日,特朗普总统对外宣布:除了中国可能将继续征收高额对
2025年02月17日,中国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发布《关于发放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反补贴措施期终复审调查问卷》的通知。原文见下:关于发放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反补贴措施期终复审调查问卷的通知【发布单位】贸易救济局【发布文号】商救济进一局函〔2025〕30号【发文日期】2025
1月10日,商务部发布公告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商务部决定自2025年1月14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所适用的反补贴措施进行期终复审调查。相关阅读:商务部:对美、韩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反倾销措施期终复审调查详情如下:公布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
1月10日,商务部公布对原产于美国和韩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所适用的反倾销措施发起期终复审调查。根据商务部建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在反倾销措施期终复审调查期间,对原产于美国和韩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继续按照商务部2014年第5号公告、2017年第78号公告和2020年第1和21号公告公布的征
当地时间12月11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宣布,自2025年1月1日起,拜登政府正式对中国进口的多晶硅、硅片和部分钨产品提高关税。其中,太阳能多晶硅和硅片的税率将提高至50%,部分钨产品税率提高至25%。具体加征关税产品如下:美国表示,该项措施目的是保护本国清洁技术产业免受廉价外国供应冲击。
当地时间2024年11月29日,美国商务部(Commerce)宣布了对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的晶体光伏电池(无论是否组装成组件)反倾销税(AD)调查的初步肯定性裁定,对东南亚四国的反倾销税率范围在0-271.28%,其中HanwhaQcell马来西亚反倾销税率为0。值得关注的是,此轮东南亚四国双反调查,源于七家
工业硅据海关数据,2024年9月份工业硅出口6.52万吨,环比增加0.63%,同比增加27.11%。主要原因:一是在欧盟进行可再生能源的转型策略下,欧洲光伏市场将持续蓬勃发展;二是巴西干旱严重,导致电力供应不足,部分硅厂生产受到影响,产出减少,部分国家转而进口中国工业硅,中国工业硅出口量维持高位。分
10月18日,道琼斯旗下公司OPIS介绍了全球硅料价格趋势。全球多晶硅指标(GPM)是中国以外多晶硅的OPIS基准,本周估价为22.068美元/公斤或0.050美元/W,与前一周持平。10月1日,美国商务部宣布了一项初步决定,对来自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征收补贴反补贴税,税率从0.14%到292
综述:2024年上半年国内硅片出口量23.5GW,同比增长20.7%,国内电池片出口量28.98GW,同比增长38%;国内组件出口量130.04GW,同比增长25.2%。晶硅光伏产品(含硅片、电池、组件)出口量合计183.52GW,同比增长27.7%。硅片:2024年上半年1-6月国内硅片出口量23.5GW,同比增长20.7%,其中单晶硅片出口量2
根据美国可再生能源理事会(ACORE)委托清洁能源协会(CEA)撰写的报告《2024年反倾销和反补贴税对美国太阳能产业的潜在影响》分析显示,对东南亚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征收新的反倾销/反补贴税(AD/CVD)可能会显著推高美国的太阳能成本,严重限制供应和安装。这一措施可能导致美国产组件的价格上涨0.10美元/
日前,道琼斯公司OPIS提供全球光伏行业主要价格趋势分析。全球多晶硅指数(GPM)是中国以外多晶硅的OPIS基准,本周估价为22,567美元/公斤,与前一周持平,价格已连续四周保持稳定。海外硅料市场的人士透露,目前现货市场全球硅料贸易形势基本停滞,买家正等待定于7月公布的美国反倾销和反补贴税调查初
4月10日,TrendForce集邦发布最新光伏产业链价格信息。硅料环节本周硅料价格:N型复投料主流成交价格为41元/KG,N型致密料的主流成交价格为40元/KG;N型颗粒硅主流成交价格为38元/KG。交易情况拉晶端对采购依旧保持谨慎态度,下游预判料企丰水期加码提产,结合531后的真实需求走向,看空情绪较浓,延续
美东时间2025年4月2日,美国白宫发布第14257号行政命令,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等法规,将对全球大多数国家征收关税,自4月5日起先行实施10%基准关税,随后于4月9日起针对与美贸易逆差较大的国家课征更高「对等关税」。然而,在美东时间4月9日,特朗普总统对外宣布:除了中国可能将继续征收高额对
本周多晶硅市场成交量清淡,价格僵持。n型复投料成交价格区间为3.90-4.5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4.17万元/吨,n型颗粒硅成交价格区间为3.80-4.1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3.90万元/吨,p型多晶硅成交价格区间为3.20-3.6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3.40万元/吨。本周多晶硅企业成交数量极少,大多数企业反馈下游采购需
4月3日,金盘科技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9.0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0%;公司实现毛利16.78亿元,毛利率为24.32%,较2023年同期提升1.71个百分点;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5.74亿元,同比增长13.8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5.51
4月2日,硅业分会公布最新多晶硅价格,本周多晶硅价格维持稳定。n型复投料成交价格区间为3.90-4.6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4.17万元/吨,n型颗粒硅成交价格区间为3.80-4.1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3.90万元/吨,p型多晶硅成交价格区间为3.20-3.6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3.40万元/吨。本周多晶硅企业成交数量较少,
近日,青海省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企业产品出口绿电认证工作专题会议,围绕绿电认证相关环节,邀请有关部门和黄河水电、丽豪清能、红狮半导体、高景太阳能等9家具有行业代表性的绿电产品出口企业,深入交流绿电认证工作推进策略,凝聚各方共识,助力全省绿色能源发展迈上新台阶。会议指出,2024年全省出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调查,中国政策刺激光伏产业整体需求,组件供给出现紧张气氛,预期2025年三月和四月的需求将出现小高峰,可能顺势带动第二季产业链价格上升。中国于2025年一月底、二月初接连公布光伏发电和新能源电价相关规定,若光伏发电项目于5月31日后并网,将不再享有固定收购电价,而
3月27日,硅业分会公布最新硅片价格。本周硅片价格保持上行态势,其中N型G10L单晶硅片(182*183.75mm/130μm/256mm)成交均价在1.20元/片,周环比涨幅0.84%;N型G12R单晶硅片(182*210mm/130μm)成交均价在1.45元/片,周环比涨幅3.57%;N型G12单晶硅片(210*210mm/150μm)成交均价在1.55元/片,环比持平。
韩国OCIHoldings计划通过美国子公司MissionSolarEnergy(MSE)在美国建设一座年产能2GW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厂,进一步拓展其光伏垂直产业链。该项目将分两个阶段推进,第一阶段计划于2026年上半年实现1GW太阳能电池产能,第二阶段将在2026年下半年再扩产1GW以上,最终达到2GW总产能。OCI计划投资2.65亿美
3月18日,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吴晓军,省委副书记、省长罗东川莅临海东红狮调研。亚洲硅业总经理郭旭明详细汇报亚洲硅业生产经营及海东红狮建设情况。其中,海东红狮项目一期年产14万吨多晶硅项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海东红狮一期项目原计划建设10万吨多晶硅项目,目前年产能已提升至14万吨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自红狮控股集团官微获悉,3月18日,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吴晓军,省委副书记、省长罗东川莅临海东红狮调研。亚洲硅业总经理郭旭明详细汇报亚洲硅业生产经营及海东红狮建设情况。其中,海东红狮项目一期年产14万吨多晶硅项目已进入试生产阶段。据了解,海东红狮硅基新材料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