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商务部终止“双反”措施
相关资料显示,终止的该项措施始于2014年,2014年4月30日,商务部发布年度第25号和第26号公告,决定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实施反倾销措施和反补贴措施,实施期限为2年。2017年4月28日,商务部发布年度第22号和第23号公告,决定自2017年5月1日起,继续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实施反倾销措施和反补贴措施,实施期限为18个月。2018年3月15日,商务部发布年度第30号公告,宣布上述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将于2018年10月31日到期,国内产业或代表国内产业的自然人、法人或有关组织可在该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到期日60天前,以书面形式向商务部提出期终复审申请。
在公告规定时限内,国内太阳能级多晶硅产业未提出期终复审申请,商务部亦决定不主动发起期终复审调查。鉴此,自2018年11月1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所适用的反倾销措施和反补贴措施终止实施。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四十八条规定,反倾销税的征收期限和价格承诺的履行期限不超过5年;但是,经复审确定终止征收反倾销税有可能导致倾销和损害的继续或者再度发生的,反倾销税的征收期限可以适当延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反补贴税的征收期限和承诺的履行期限不超过5年;但是,经复审确定终止征收反补贴税有可能导致补贴和损害的继续或者再度发生的,反补贴税的征收期限可以适当延长。
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光伏反倾销措施,因商务部的这一纸公告再度成为了热点。与2016年4家规模以上多晶硅生产企业联名陈情相比,反倾销的终结有些意料之外,又仿佛有某种必然。
从历史数据来看,2017年,我国从韩国、德国、中国台湾、马来西亚、美国进口硅料量占比分别为51.5%、26.1%、10%、、6.6%和1.3%。过去,中国多晶硅产品有80%来自于美国、韩国和德国,其中前两者占中国进口份额的50%左右,德国约占30%。目前,美国多晶硅材进口额降至微不足道的1.3%,主要原因在于美国率先采取贸易壁垒,我国对美国多晶硅企业课以超过50%的“双反”税率,使得其丧失了价格竞争优势。值得一提的是,德国瓦克化学公司占德国多晶硅出口量的绝大多数。因此,中国制裁欧洲多晶硅产业变成了制裁德国,制裁德国又变成了制裁瓦克化学。
业内人士表示,从当前国内光伏行业形势和多晶硅企业生产、扩产情况来看,我国多晶硅材料进口需求已经不再强烈,换句话说,不考虑出口因素,多晶硅产能自给自足已经成为现实,由此,我国已没有必要对欧盟多晶硅实施“双反”。同时,随着中国光伏组件、电池出口重心不断由发达国家向新兴国家转移,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重心由海外转到国内市场,欧盟延长“双反”期限并无实质性意义。
而且,从当前市场形势和我国重视合作共赢的方针看,中欧在太阳能发电领域的贸易摩擦有望进一步缓和,向着更加公平、开放的方向发展,只有市场充分竞争,才能有利于太阳能事业蓬勃发展,更有利于清洁能源的推广应用。
技术升级助力企业发展
谈及国内产能,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0月,国内在产多晶硅企业19家(包括检修企业),产能共计26万吨/年,相比年初减少11.6%。1~10月份国内多晶硅产量共计21.44万吨,按产量排序,前7家企业9月份产量共计13600吨,占总产量的73.4%,其中月产量在千吨以上的企业有5家,分别为:江苏中能、新特能源、四川永祥、亚洲硅业、新疆大全,占9月份总产量的63.4%。10月份7家企业月产量在千吨以上,分别为:江苏中能、新特能源、新疆大全、四川永祥、洛阳中硅、东方希望、亚洲硅业,产量共计16030吨,占总产量的76.2%。6~8月份国内多晶硅供应有所缩减,主要是由于终端需求骤减,下游价格大幅下跌,倒逼硅料价格跌破大量多晶硅企业生产成本线,部分产能被迫停产检修,检修企业数量最高达到14家,截至8月份,停产检修产能占比最高达到43.4%。9月份开始,具备复产能力的检修企业陆续恢复正常生产,供应能力逐步提升,但截至10月底,国内多晶硅产量尚未恢复至上半年月均供应量。
事实上,自从“5·31”新政发布以来,行业就有“会不会新一轮洗牌来袭”的猜测,不过以目前情况看,2012年~2013年的行业寒冬或许不会再度上演,毕竟那时“倒下”的诸多企业已经使行业乱象有所缓解。但是,近年对国外的光伏“料源双反”,却也增加了国内多晶硅企业的市场话语权,大型企业频频扩产,不乏为避免电费成本者,通过搬迁等方式寻求更大规模、更低成本。年初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扩张仿佛还在眼前:东方希望五彩湾10万吨(后修正为12万吨)多晶硅项目,一期3万吨开始建设;永祥多晶硅乐山新建5万吨,内蒙新建5万吨。而这些项目,大多将在年底投产。近半年来,国内多晶硅企业多以“检修”应对,或者削减太阳能级多晶硅份额,或者欲求延伸产业链、拓展业务领域,分摊光伏市场的巨大损失。
10月28日,保利协鑫6万吨多晶硅项目正式投产。从保利协鑫发布的公告中,该项目紧盯国内产能稀缺的高端多晶硅原材料端,是自2005年保利协鑫,率先打破多晶硅原料被国外长期垄断格局后,又一重大动作。从投资风格上来看,依然保持了“协鑫速度”和“高举高打”的企业特点,快速切入高端多晶硅原材料端。随着该项目的正式投产,国内光伏与半导体产业都将同时受益。据了解,保利协鑫新疆基地投产后,与徐州基地形成南北鼎立高品质多晶硅“双基地”大格局,仅徐州基地7.5万吨产能,就已经多年位居全球多晶硅首位。协鑫新疆基地稳定达产后,各项消耗指标处于低位,生产成本明显低于业内同行,未来,新疆基地将抢占高端市场份额,成为保利协鑫重要的亮点和盈利点。
保利协鑫总裁朱战军曾表示,新疆项目在产品品质上直接对标国际一流标准,同时导入半导体级多晶硅工艺,打造智能化工厂,全部产能不仅要满足N型区熔料要求,也将100%满足单晶用料需求。由此,保利协鑫两大基地实现了低电价的全覆盖。其中,新疆项目紧邻露天煤矿和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独享天然低电价优势;徐州基地则依赖自备电厂的长期稳定运行,降本增效作用十分明显。据新疆项目团队介绍,该项目依托集团十余年的运行经验,基于技术、工艺、管理、规模等多项综合优势的叠加效应,保利协鑫多晶硅在成本和品质上的优势将得以延续。
经历了多年磨砺,我国多晶硅已经从“资本为王”的时代进入了“技术为王”的时代,虽然电价也是成本高低的重要决定因素,但是只有领先的技术才能助推企业的持续引领,这一点已经成为了行业的共识。经过技术改造,多晶硅生产成本不断降低,可满足平价上网的硅料价格要求。国内新扩产能由于成本优势,并且在产品质量上不断提升,将大幅度满足国产替代需求。在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下,成本较低的“低电价+新产能”及“低电价+老产能”(预计2019年合计产能约为42.1万吨,基本满足全球多晶硅需求)成为竞争的胜者,不具备成本优势的“高电价+老产能”最终将退出市场。
我国多晶硅产业迈上新台阶
从全球来看,以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为主要驱动力的全球光伏装机平稳增长。全球光伏新增装机从2014年至2017年复合增长率为40.2%,预计2018~2020年全球多晶硅片硅耗量分别为3.80克/瓦、3.56克/瓦、3.33克/瓦。据此预测,2018~2020年硅料总需求量分别约为35.93万吨、40.38万吨、45.66万吨。
目前,我国多晶硅企业生产成本已大幅优于国外企业,德国瓦克、韩国OCI生产成本约为90元/千克~100元/千克;而通威股份2017年生产成本约56元/千克,预计乐山、包头新产能现金成本30元/千克,生产成本40元/千克,全成本50元/千克。未来国内低成本新产能将逐步替代韩国OCI、德国瓦克等国外产能。行业人士表示,改良西门子法是目前工业生产中广泛采用的多晶硅制备方法,市场应用占比超过90%。2017年投资成本约为14亿元/万吨,预计到2020年投资成本有望下降至8亿元/万吨~10亿元/万吨,下降空间达28.6%。
近日,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在包头宣布,通威包头多晶硅项目生产成本将降至4万元/吨以下。对于下游硅片、组件及其太阳能光伏电站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这意味着在目前8万元/吨的多晶硅市场售价基础上,仍然有巨大的降价空间。按照通威集团的口径,2017年9月,通威在包头市投资80亿元建设高纯晶硅项目,规划年产能5万吨。目前项目一期2.5万吨已进入生产调试阶段,预计下个月可全线投产。公开资料显示,协鑫在新疆新上马的多晶硅规划产能为6万吨,但是总投资为59.98亿元,配备60万千瓦超临界煤发电坑口电厂,电费只有0.24元/千瓦时,内部的说法是,项目明年满产后成本可能降到4万元/吨。而通威规划产能为5万吨,总投资却高达80亿元,电价甚至比协鑫在新疆的项目略高几分钱,4万元/吨的成本如何得来成为关注的重点。
虽然通威在包头项目中规划的产能是5万吨,但是按照刘汉元在接受采访时的说法,包头一期实际产能有望提升到3万吨~3.3万吨,即便按照两期全部达产实现6万吨~6.6万吨实际产能,80亿元也是明显高于协鑫在新疆的投资。按照投资摊销算,如果协鑫能做到4万元/吨的成本,那么通威可能性就不大,如果通威能做到4万元/吨,那么协鑫的成本可能会更低。无论如何,新上马的低成本多晶硅对中国光伏行业的未来影响都将意义深远。
十多年前,中国光伏产业面临着两头甚至三头在外的困境,高纯晶硅是其中的薄弱环节,欧美在相关技术方面一直对我国采取技术封锁,我国高纯晶硅长期依赖进口。按照刘汉元的说法,经过国内广大同行多年的共同努力,2016年,国内多晶硅供应首次在全国占比超过50%,目前占比已突破60%,我国多晶硅产业全面迈上新的台阶。
反观国际,德国瓦克公司第三季度营收报告显示,集团化学业务销售额和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相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但由于太阳能多晶硅市场的激烈竞争,集团总体销售额及EBITDA水平低于去年。
瓦克化学集团销售额为14.15亿美元(12.427亿欧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4.93亿美元(13.116亿欧元)降低了5%,造成营收下滑的主要原因为多晶硅产能和价格的同时下滑。其第三季度的EBITDA为2.74亿美元(2.41亿欧元),相比去年的3.39亿美元(2.98亿欧元)降低了19%;本季度的净收入为7800万美元(6890亿欧元),相比2017年第三季度的1.19亿美元(1.042亿欧元)下滑34.45%。预计2018年全年集团销售额将略高于去年同期的49.224亿欧元。
2018年第三季度,瓦克化学继续扩大其在亚洲以外的其他地区的销售,由于多晶硅产量的下降,其亚洲区销售额下降了24%至4.078亿欧元,去年第三季度则为5.364亿欧元;欧洲的销售额则达到5.424亿欧元,比去年的5.115亿欧元增长了6%。美洲销售额为2.32亿欧元,相比去年第三季度的2.07亿欧元增长12%。瓦克多晶硅业务本季度的总销售为1.735亿欧元(1.97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3.41亿欧元骤跌49%,相比第二季度的2.421亿欧元仍低28%。瓦克称,销售额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多晶硅产量的大幅下降和平均价格的下滑。中国6月初宣布的遏制太阳能上网电价并限定当年光伏新增装机规模的政策使得对光伏组件的需求放缓,报告期,太阳能级多晶硅报价相比去年同期明显降低。公司称,瓦克多晶硅将利用市场形势进行库存重建,使其能够在需求和价格回升后迅速为客户提供服务。由于中国光伏新政的影响,瓦克预计其多晶硅部门的全年销售额同比下降约25%。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1月20日,应急管理部发布《多晶硅安全生产规范(再次征求意见稿)》,文件规定了采用三氯氧硅还原法、硅烷流化床法生产多品硅的企业在设计、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以及在生产、储存、应急处置环节的安全要求。适用于采用三氯氢硅还原法工艺、硅烷流化床法工艺生产多品硅的企业。全文如下:关于公开征求《
1月15日,多晶硅期货主力合约强势上涨,一举突破44000元/吨,创下上市以来新高。截至昨日收盘,多晶硅主力合约涨幅为1.58%,持仓量增至3.1万手。有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多晶硅期货价格波动主要受现货市场价格带动。根据硅业分会最新报价,本周硅料价格迎来三连涨,其中p型多晶硅涨幅最大,成交价区间为3.
1月10日,商务部发布公告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商务部决定自2025年1月14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所适用的反补贴措施进行期终复审调查。相关阅读:商务部:对美、韩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反倾销措施期终复审调查详情如下:公布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
1月10日,商务部公布对原产于美国和韩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所适用的反倾销措施发起期终复审调查。根据商务部建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在反倾销措施期终复审调查期间,对原产于美国和韩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继续按照商务部2014年第5号公告、2017年第78号公告和2020年第1和21号公告公布的征
1月10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发布2024年12月份硅产业供需分析。工业硅据安泰科统计,2024年12月份工业硅继续累库,供应大于需求3万吨,其中,12月份供应量(包含97硅和再生硅)为41万吨左右,需求量(包含出口预测)为38万吨左右。截至12月底,工业硅行业库存为95万吨左右(截止12月31日仓单
近日,硅业分会发布12月份硅产业供应分析。工业硅据安泰科统计,12月份工业硅全国总产量36.97万吨,环比减少11.26%,同比增加4.29%,排名前四的地区为新疆、云南、内蒙和甘肃,全国开工率为62.57%,较上月小幅减少,主要原因是:北方地区,新增产能内蒙通威、甘肃宝丰、新特若羌项目陆续投产投产并产出
2024年12月31日,通威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生产的产品涉及制成化工品、多晶硅等各类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均较大,容易对公司经营产生较大影响。此外,公司在多个海外国家与地区开展业务,在利率市场化的金融环境下进行融资,存在汇率与利率风险。为保持公司经营业绩持续稳定,规避和转移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近日,总部位于挪威的多晶硅供应商RECSilicon宣布,将停止其美国华盛顿州摩西湖工厂的生产。该公司在2024年早些时候也关闭了位于美国蒙大拿州的多晶硅生产设施。至此,RECSilicon目前在美国境内已经没有在运营的多晶硅业务。RECSilicon称,虽然摩西湖工厂的多晶硅生产将停止,
2023下半年以来,光伏行情形势急转直下,行业深陷产能过剩泥潭,一场残酷的淘汰浪潮汹涌袭来。在此背景之下,光伏企业不得不重新审视市场环境,理性地调整战略,放缓甚至终止缺乏竞争优势的投资项目。据北极星统计,自2023年起,已有47个光伏项目宣布延期或者终止。这些项目涵盖了从硅料、硅片、电池组
12月26日,多晶硅期货今日在广期所上市交易,挂牌基准价为38600元/吨,主力合约PS2506首日上市触及涨停,涨幅13.99%,报44000元/吨。据了解,多晶硅第一批上市的期货合约为PS2506、PS2507、PS2508、PS2509、PS2510、PS2511和PS2512,挂牌基准价均为38600元/吨,预计主力合约是PS2506。
本周多晶硅成交价格小幅上涨。本周n型复投料成交价格区间为3.80-4.40万元/吨,成交均价4.06万元/吨,环比上涨0.74%;n型颗粒硅成交价格区间为3.70-3.85万元/吨,成交均价3.80万元/吨,环比上涨2.70%。p型硅料成交价格区间为3.20-3.5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3.31万元/吨,环比持平。近一周多晶硅企业成交量
1月10日,商务部公布对原产于美国和韩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所适用的反倾销措施发起期终复审调查。根据商务部建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在反倾销措施期终复审调查期间,对原产于美国和韩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继续按照商务部2014年第5号公告、2017年第78号公告和2020年第1和21号公告公布的征
10月18日,道琼斯旗下公司OPIS介绍了全球硅料价格趋势。全球多晶硅指标(GPM)是中国以外多晶硅的OPIS基准,本周估价为22.068美元/公斤或0.050美元/W,与前一周持平。10月1日,美国商务部宣布了一项初步决定,对来自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征收补贴反补贴税,税率从0.14%到292
5月29日,商务部发布关于韩华思路信株式会社继承韩华化学株式会社在太阳能级多晶硅反倾销措施中所适用税率的公告,根据公告,商务部决定:由韩华思路信株式会社(HANWHASOLUTIONSCORPORATION)继承韩华化学株式会社(HanwhaChemicalCorporation)在对原产于韩国的太阳能级多晶硅反倾销措施中所适用的8.9%的
自2014年初开始,美国生产多晶硅出口进入中国,必须加征反倾销及反补贴税费,税费的增加导致中国单多晶硅片企业几乎不采购美国生产的多晶硅(除中国保税区外)。直到近两年透过中美两国贸易的持续讨论,最终在2020年1月15日,中美第一阶段双方签署两国政府经济贸易协议,内容提到:在2017年基数以上,扩
核心观点2020Q1光伏需求有望淡季不淡,全年高景气无虞;风电抢装行情正式启动,板块估值仍处底部,建议积极布局量利大幅改善的主机和零部件龙头;国内燃料电池短期内呈氢能区位优、市场容量大、财政实力强的区域呈集群化发展,建议关注优势区域内具有领先技术和市场先发优势的标的;国网换帅,电网数字
1月19日,商务部发布关于《关于对原产于美国和韩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反倾销措施期终复审裁定的公告》。相关链接:期限5年!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和韩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继续征收反补贴税原文如下:商务部公告2020年第1号关于对原产于美国和韩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反倾销措施期终复审裁定的公
根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数据,在多晶硅进口方面,德国取代韩国成为2019年上半年我国多晶硅进口第一大国,其中德国进口量占比27.8%,韩国进口量占比24.7%。上半年,我国自德国进口多晶硅料2.12万吨,同比增长13.6%,自韩国进口2万吨,同比下降24.1%。自2018年11月1日起,我国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太阳
商务部8月27日通告,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决定于2019年9月18日(星期三)在商务部召开对原产于美国和韩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反倾销期终复审案听证会。本次会议拟听证事项为对原产于美国和韩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反倾销期终复审案倾销和损害继续或再度发生的可能性及公共利益有关事项。
3月6日,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发布《关于发放对原产于美国和韩国的进口太阳级多晶硅反倾销措施期终复审调查问卷的通知》及《关于发放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反补贴措施期终复审调查问卷的通知》,原文件如下。关于发放对原产于美国和韩国的进口太阳级多晶硅反倾销措施期终复审调查问卷的通知
2018年11月1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所适用的反倾销措施和反补贴措施终止实施。2014年4月30日,商务部发布年度第25号和第26号公告,决定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实施反倾销措施和反补贴措施,实施期限为2年。2017年4月28日,商务部发布年度第22号和第23号公告,决定自2017年5
1月10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发布2024年12月份硅产业供需分析。工业硅据安泰科统计,2024年12月份工业硅继续累库,供应大于需求3万吨,其中,12月份供应量(包含97硅和再生硅)为41万吨左右,需求量(包含出口预测)为38万吨左右。截至12月底,工业硅行业库存为95万吨左右(截止12月31日仓单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近日,总部位于挪威的多晶硅供应商RECSilicon宣布,将停止其美国华盛顿州摩西湖工厂的生产。该公司在2024年早些时候也关闭了位于美国蒙大拿州的多晶硅生产设施。至此,RECSilicon目前在美国境内已经没有在运营的多晶硅业务。RECSilicon称,虽然摩西湖工厂的多晶硅生产将停止,
印度尼西亚投资与下游发展部长RosanRoeslani近日在中国进行为期五天的访问,重点向中国企业和潜在投资者介绍印尼的税收优惠政策,并收获了来自中国投资者共74亿美元的投资承诺。此次访问期间,Rosan部长与中国投资者达成的新投资承诺,涵盖了四个主要领域:多晶硅、玻璃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
本周多晶硅价格持平。本周n型复投料成交价格区间为3.70-4.30万元/吨,成交均价4.03万元/吨;n型颗粒硅成交价格区间为3.60-3.75万元/吨,成交均价3.70万元/吨;p型硅料成交价格区间为3.20-3.5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3.31万元/吨。本周多晶硅企业签单数量较多,参与价格统计的8家企业均有成交,企业反馈本
12月16日,甘肃省工信厅公示2024年省级专项(第二批)资金拟支持产业项目。其中甘肃瓜州宝丰硅材料开发有限公司甘肃宝丰多晶硅上下游协同项目二期硅材料项目、金昌鑫磊鑫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GW钙钛矿薄膜光伏组件生产基地项目等。原文如下:经各市(州)工信局、兰州新区经发局、省属及中央在甘企
总部位于挪威的多晶硅供应商RECSilicon宣布,其位于华盛顿州摩西湖的硅烷基高纯颗粒制造工厂近期重新启动,所生产的超高纯度多晶硅样品已完成美国海关清关,现可供第三方测试。据悉,此前清关因美国海关的“意外程序”而推迟。REC表示,目前测试工作预计将很快开始。该资格认证流程对RECSilicon而言至
本周多晶硅价格持平。n型棒状硅成交价格区间维持至3.70-4.4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4.17万元/吨;P型单晶致密料成交价格区间维持在3.30-3.6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3.45万元/吨;N型颗粒硅成交价格区间维持至3.60-3.75万元/吨,成交均价为3.73万元/吨。本周多晶硅成交有限,n型多晶硅有成交的企业数量为4家。
本周多晶硅价格持平。n型棒状硅成交价格区间维持至3.70-4.4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4.17万元/吨;P型单晶致密料成交价格区间维持在3.30-3.6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3.45万元/吨;N型颗粒硅成交价格区间维持至3.60-3.75万元/吨,成交均价为3.73万元/吨。本周多晶硅成交情况依旧冷淡,仅少数企业有千吨及以上成
工业硅据海关数据,2024年9月份工业硅出口6.52万吨,环比增加0.63%,同比增加27.11%。主要原因:一是在欧盟进行可再生能源的转型策略下,欧洲光伏市场将持续蓬勃发展;二是巴西干旱严重,导致电力供应不足,部分硅厂生产受到影响,产出减少,部分国家转而进口中国工业硅,中国工业硅出口量维持高位。分
本周多晶硅价格持平。n型棒状硅成交价格区间维持至至3.70-4.4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4.17万元/吨;P型单晶致密料成交价格区间维持在3.30-3.6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3.45万元/吨;N型颗粒硅成交价格区间维持至3.60-3.75万元/吨,成交均价为3.73万元/吨。本周多晶硅成交量极少。其中n型棒状硅仅3家企业有少量
本周多晶硅价格持平。n型棒状硅成交价格区间维持至至3.70-4.4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4.17万元/吨;P型单晶致密料成交价格区间维持在3.30-3.6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3.45万元/吨;N型颗粒硅成交价格区间维持至3.60-3.75万元/吨,成交均价为3.73万元/吨。本周多晶硅成交量极少。其中n型棒状硅仅3家企业有少量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