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p型晶体硅太阳电池转换效率的不断提高,由于光致衰减(lid)造成的效率损失问题也日益突显。文章通过光辐照的方式分别对电池片和经过光衰处理后的电池片进行抑制光衰和光衰恢复处理,前者光衰幅度极大下降,后者光衰得到很好的恢复,并且达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表明光恢复处理可以很好地改善掺硼p型晶体硅太阳电池的lid现象。特别地,针对p型高效电池结构钝化发射区和背表面电池(perc)技术来说,光恢复处理工艺基本上克服了lid的现象,24h光衰幅度仅为0.03%。lid现象的解决,将为perc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奠定基础。
(来源:微信公众号“光伏” ID:pvmagazine)
引言
掺硼p型硅片的lid(光致衰减)现象由来已久,众多科研机构已对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光照下,硼氧复合物的形成是造成该现象的根本原因[1]。基于替代硼掺杂和降低氧含量,如mcz硅片、fz硅片、掺镓硅片和掺磷n型硅片等[2],虽然可以解决lid问题,但由于市场的现有状况(p型晶硅电池占据了90%以上的晶硅市场份额)和技术上的壁垒(如直拉单晶棒电阻率分布过宽、电池制造设备及工艺亟需改进和更新),均未实现大规模量产。
据npdsolarbuzz预测,未来5年,高效p型单晶和多晶电池将主导光伏市场[3],而perc(钝化发射区和背表面电池)电池则是目前公认的实现p型高效电池的最佳途径[4]。从2012年开始,众多台湾电池片厂家,包括旭泓、新日光和昱晶等已率先实现perc电池的量产;陆续地,包括sundison、recsolar和晶澳等也宣布进入量产阶段。perc电池效率的提升得益于背面钝化和反射的增强,由此也带来了perc电池极大的光衰;严重时,lid导致的效率衰减超过0.9%[5]。因此,发展一种可以有效抑制和克服掺硼p型电池lid现象的工艺,对p型高效太阳电池的发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本文依次对常规铝背场电池结构的各种提效工艺和perc高效电池结构的光恢复现象进行研究,有效实现了lid的抑制和改善。
1、实验
本文所有的电池片生产工艺均在常规的晶体硅太阳电池生产线上进行:(1)在氢氧化钠、异丙醇、硅酸钠和制绒添加剂构成的碱性溶液中进行制绒,绒面金字塔大小在5μm以内;(2)扩散炉中高温磷扩散形成n型发射结,方阻在80Ω/□左右;(3)等离子体刻蚀去边结后,在氢氟酸溶液中进行二次清洗去除磷硅玻璃;(4)pecvd减反层镀膜,膜厚在80nm左右,具体的镀膜工艺根据再生恢复的需要,选择sinx/siny或者siox/sinx/siny叠层结构;(5)依次进行背面银浆、背面铝浆和正面银浆的丝网印刷及高温烧结;(6)电池片效率测试及分选。
perc在常规铝背场电池扩散工艺后增加:(1)背面抛光(同时省略第(3)步工艺);(2)背面钝化层沉积后,进行正面sinx减反层沉积;(3)进行背面局部激光开窗后,进行丝网印刷和高温烧结。
光衰抑制实验:电池片烧结完成后,直接进入专门的光恢复装置中,处理一定的时间后,进行24h的光衰处理。光衰后恢复实验:电池片首先进行24h的光衰处理,在专门的光恢复装置处理后,再次进行24h的光衰处理。
2、结果与讨论
2.1siox/sinx/siny
正面减反层工艺lid与恢复2005年sunpower发现的pid(电势诱发衰减)现象对组件可靠性提出了挑战,在发射结与sinx减反层间生长或者沉积一层siox薄膜[6]可以从电池端解决pid问题。因此,本节将首先研究和解决pid电池的lid现象。如图1所示,为正面sinx/siny和siox/sinx/siny减反层结构电池片在“24h光衰-24h光恢复-24h光衰”处理过程中各个电学参数的变化趋势。两组电池片初始转换效率η分别为19.53%和19.68%,对应voc、isc和ff分别为641.37和643.94mv、9.37和9.36a、78.91%和79.28%。经过24h光衰处理后,两组电池片转换效率相对衰减分别为3.10%和2.16%,对应开路电压voc、短路电流isc和填充因子ff相对衰减分别为0.85%和0.72%、1.68%和1.11%、0.59%和0.36%;经过再生恢复处理后,两组电池片转换效率相对衰减分别为1.23%和0.02%,对应voc、isc和ff相对衰减分别为0.19%和0.03%、0.56%和0.06%、0.49%和-0.07%;再经过24h光衰处理后,两组电池片转换效率相对衰减分别为1.86%和0.75%,对应voc、isc和ff相对衰减分别为0.07%和-0.09%、1.00%和0.39%、0.80%和0.45%。
如上所述,光衰电池经过光恢复处理后,效率明显恢复,同时在进行再次光衰后,lid明显下降,效率的恢复得以保持;siox/sinx/siny结构表现出更好的恢复效果,我们认为这与siox/sinx/siny结构更好的氢钝化效果有关。接下来,对上述两组电池的直接恢复效果进行研究。如图2所示,分别为两组电池片进行恢复后再进行24h光衰各个电学参数的变化趋势。两组电池片初始转换效率分别为19.68%和19.66%,对应voc、isc和ff分别为641.78和645.33mv、9.40和9.40a、79.24%和78.73%。电池片经过光恢复处理后,转换效率相对衰减分别为1.22%和0.57%,对应voc、isc和ff相对衰减分别为0.23%和0.16%、0.07%和0.03%、0.92%和0.37%;经过24h光衰后,电学参数基本保持。因此,直接的恢复处理同样实现了lid的抑制和改善;同样地,siox/sinx/siny结构表现出更好的恢复效果。
结合量子效率测试,我们对lid的发生和恢复进行监测。图3示出电池片光衰前后和恢复前后的量子效率对比,图3(a)表明光衰发生后,因硼氧复合物的形成所导致的长波响应下降[7];而图3(b)表示光恢复后,长波响应恢复至与光衰前基本一致,因此,电池的衰减与恢复体现为长波响应的恶化与改善,说明光恢复对体硅复合中心的有效钝化。
2.2sinx/siny/sioxny正面减反层工艺lid与恢复
采用折射率渐变的叠层结构是降低入射光反射,提高电池效率的重要举措[8],如何解决随之而来的lid问题则成为关键。图4分别为对叠层结构电池进行光衰后再恢复处理和直接进行光恢复处理电参数的变化趋势。两组电池片初始转换效率分别为19.77%和19.80%,对应voc、isc和ff分别为644.76和645.33mv、9.38和9.37a、79.39%和79.47%。第一组电池片经过24h光衰处理后,转换效率相对衰减为2.75%,对应voc、isc和ff相对衰减分别为0.94%、0.94%和0.90%;经过恢复处理后,isc基本恢复至初始值,voc、ff和转换效率相对衰减分别降低至0.23%、0.56%和0.64%;再经过24h光衰处理后,voc和isc基本保持,由于ff衰减增大至1.15%,导致转换效率出现1.18%的衰减。第二组电池片经过光恢复处理后,转换效率相对衰减为0.26%,对应voc、isc和ff相对衰减分别为0.13%、0.11%和0.02%;经过24h光衰后,电学参数基本保持。因此,无论是光衰前还是光衰后,恢复处理均可使电池复合中心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实现lid较大程度上的抑制和改善[9],从而使叠层减反结构在提高电池转换效率上的贡献得到很好的保持与体现。
2.3背抛光电池lid与恢复
背抛光是perc技术的关键工艺之一[10],就其技术本身而言,也可一定程度上提高电池背面光学和电学性能。图5所示为常规电池片和背抛光电池片进行“24h光衰-24h光恢复-24h光衰”过程中各个电学参数的变化趋势。电池片初始转换效率分别为19.45%和19.60%,对应voc、isc和ff分别为640.76和643.34mv、9.30和9.36a、79.26%和79.01%。经过24h光衰处理后,两组电池片转换效率相对衰减分别为2.77%和1.80%,对应voc、isc和ff相对衰减分别为0.37%和0.50%、1.11%和0.68%、1.32%和0.62%;经过恢复处理后,两组电池片转换效率相对衰减分别减小至0.33%和0.31%,对应voc、isc和ff相对衰减分别为0.13%和0.14%、0.01%和0.11%、0.20%和0.06%;再经过24h光衰处理后,两组电池片转换效率相对衰减分别为1.67%和1.43%,对应voc、isc和ff相对衰减分别为0.08%和0.22%、0.38%和0.23%、1.22%和0.98%。
如图6所示,为常规和背抛光电池片直接进行光恢复后再进行24h光衰各个电学参数的变化趋势。电池片初始转换效率分别为19.49%和19.66%,对应voc、isc和ff分别为641.05和643.34mv、9.31和9.36a、79.29%和79.26%。电池片经过光恢复处理后,转换效率相对衰减分别为1.12%和0.69%,对应voc、isc和ff相对衰减分别为-0.05%和0.06%、0.72%和0.23%、0.46%和0.40%;经过24h光衰后,转换效率相对衰减分别为1.74%和1.14%,对应voc、isc和ff相对衰减分别为-0.02%和-0.02%、0.96%和0.44%、0.81%和0.72%。由此可见,光恢复处理工艺可有效改善各种提效工艺的lid现象,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2.4perc电池光恢复
perc技术已经在量产中实现20%以上的转换效率,但是,电池片高达5%以上的光衰幅度,基本吞噬了高效结构带来的效率增益,如何解决其lid问题是产业化推进不可回避的问题。实验电池均采用perc工艺[11]制备,电参数在光衰后恢复和制备后的直接恢复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如图7所示。两组电池片初始转换效率分别为20.25%和20.17%,对应voc、isc和ff分别为659.04和657.73mv、9.31和9.32a、78.87%和78.65%。第一组电池片经过24h光衰处理后,转换效率相对衰减为5.21%,对应voc、isc和ff相对衰减分别为2.12%、2.23%和0.95%;经过恢复处理后,四个关键电学参数已基本恢复至初始值;再经过24h光衰处理后,转换效率相对衰减仅为0.78%。第二组电池片在经过光恢复处理后,转换效率基本与初始值持平,进行24h光衰后,效率相对衰减仅为0.03%,继续进行24h光衰,效率相对衰减也仅为0.22%。由此可见,经过光恢复处理的电池片光衰大幅度下降;同时,由于背面钝化层提供了丰富的氢含量,用于体硅内硼氧复合中心钝化,perc电池恢复效果要比常规电池更好,具体的反应机理在进一步的研究当中。
电池光衰前后和光恢复前后的量子效率变化如图8所示,由于光衰导致的长波响应下降在恢复处理后,基本完全恢复。
3、结论
本工作通过光照的方式实现对掺硼p型晶硅电池lid的控制,极大抑制和改善了电池光衰幅度。结合产线提效方案,具体讨论了用于提高电池可靠性和转化效率的pecvd镀膜工艺、背抛光工艺和perc高效结构的光衰和光恢复现象。针对光衰电池恢复和电池直接恢复过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电池片制备完成后,直接进行光辐照就可进行抑制光衰的处理工艺;在合适的工艺条件下,直接进行光恢复处理比光衰后恢复可获得更好的效果。对于常规铝背场电池,光衰幅度从2.0%以上,最优可降至1.0%以内;对于perc结构,光衰幅度更是从5.0%以上,最优可降至0.03%。perc高效结构优异的光衰恢复效果将极大推动掺硼p型perc结构的产业化推广应用。
陈健生1,董 方1,杨德仁2,包大新1,赵 锋1,傅晓敏1
1.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2.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硅料价格近期市场氛围焦灼,上游硅料采买需求陆续有所缓慢释放,需求方的询单和谈判意愿有所回温,前期市场冰冻的局面正在转变为价格激烈博弈。但是在经历前面两周价格迅速下跌后,当前买方的目标价仍然比较激进,在不断挑战和刷新价格下限水平。本期头部企业价格水平降至每公斤49-55元范围,二三线企
3月12日,爱旭股份发布关于义乌基地PERC电池产能升级改造的公告,公告显示,爱旭股份拟将浙江义乌基地现有25GWPERC电池产能升级改造为TOPCon电池产能。爱旭股份表示,项目使用原有PERC厂房作为生产车间,在改造利用原有旧设备基础上,增补新工艺生产设备,并对生产配套的动辅设备设施进行升级。本次产
硅料价格本期硅料环节氛围整体维持,买卖双方的签单氛围和积极性保持不错,新签单价格范围与前期范围基本重叠,尤其是高品质的,用于N型拉晶生产的块料价格水平仍然维持每公斤65-68元范围,不同数量和搭配比例后的价格可能稍有差别,但是整体范围如此。颗粒硅价格水平也维持在每公斤56-60元范围。24年
11月5日,苏州固锝披露调研活动信息,活动中,公司表示,苏州固锝银包铜产品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放量,到第三季度末,银包铜产品的出货量已经占到HJT银浆的一半以上,并且浆料中含银量也在逐步降低。目前,晶银在HJT电池银浆产品的市占率达到50%以上,其中银包铜产品的市占率更高。2023年10月,苏州晶银
上半年电池出货成长上榜厂家名单不变根据InfoLink调研,2023上半年电池片出货前二名依旧是通威股份、爱旭股份,中润光能则以些微的领先提升到第三名,第四、五名依序是润阳股份与捷泰科技,观察上榜厂家与去年维持不变。今年上半年前五电池厂家总出货量达到近84.4GW,相比去年上半增长近49%,也达到去
7月5日,InfoLinkConsulting发布本周光伏供应链价格,多晶硅致密料价格止跌,均价至64元/kg,182尺寸的单晶PERC电池片价格上涨。价格说明InfoLink公示价格时间区间主要为前周周四至本周周三正在执行和新签订的合约价格范围。2023年5月起电池片公示价格效率调整到23.1%,并添加TOPCon电池片人民币价格。
6月14日,通威股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公司PERC电池产能规模超过60GW。并表示,公司高度重视电池新技术技术研发,在TOPCon和HJT路线方面均持续推进并已取得显著成果。在HJT铜互联技术方面,公司建立了行业首条210半片铜互联中试线,在设备、工艺及材料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开发,目
11月10日,阳光中科发布公告称,当前全球光伏市场持续增长,为把握行业发展契机,同时提高公司竞争力,公司拟进一步投资建设三期1.2GWPERC电池AGV中试线生产项目(以下简称“三期项目”),经测算,本次扩建项目预计投资不超过1.8亿元,主要用于购置生产设备、配套设施建设、测试仪器等。项目情况:项
10月24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发布“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通知指出,依托隆基绿能、隆基乐叶等骨干企业,大力发展新型光伏电池材料,发挥单晶技术优势,持续降低生产成本,稳步扩大设计产能,以经开区、航天基地和西咸新区为主承载,打造太阳能光伏产业集群,打造航天基地光伏材料产业园、
10月10日,中节能太阳能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活动中,中节能太阳能表示,截至2022年6月末,公司合计装机容量已达到7.26吉瓦;截至6月底公司全部发电量中有38.69%为市场化交易电量。对于项目建设收益率,公司表示在项目申报、投标前会对项目进行细致的可研测算,权衡组件等产品价格、项目当地标杆
9月15日,横店东磁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光伏产业都是PERC的电池和组件产能,今年有新增2.5GW高效组件项目,该项目已经在今年7月投产,目前产能利用率较好。预计到今年年底公司将拥有9GW电池、7GW组件的PE-RC产能。后续产能规划的技术路线主要是TOPCon和P-IBC,公司在研发上一直有跟踪和推进TOPCo
太阳电池的未来技术究竟会是什么?今天之所以想简单聊下这个话题,是因为按照目前光伏技术的发展趋势,不出意外的话,在接下来的3-4年内,无论是基于n型TOPCon,硅异质结(SHJ)或者BC技术的单结晶硅电池都会先后达到量产效率极限。笔者认为单结晶硅电池的量产效率极限应该在27.5-27.8%左右,且这三种
10月20日,位于天合光能的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宣布,其自主研发的高效N型i-TOPCon电池,经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下属的检测实验室认证,最高电池效率达到25.9%,创造了大面积产业化n型单晶硅TOPCon电池效率新的世界纪录,这是天合光能第27次创造和刷新世界纪录。天合光能这一突破世
从南京大学获悉,近日,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谭海仁教授课题组在全钙钛矿叠层太阳电池领域取得新突破。经国际第三方权威认证机构测试,面积为1.05cm的全钙钛矿叠层太阳电池稳态光电转换效率高达28.2%,刷新了该尺度全钙钛矿叠层太阳电池的世界纪录效率,进一步推动了全钙钛矿叠层太阳电池的
近年来钙钛矿材料在光伏领域的潜力不断被人们发掘,单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屡创新高。为进一步提高光电转化效率,研究者进一步制备了一系列基于宽带隙钙钛矿的叠层太阳能电池,比如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钙钛矿/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等。相较于其他种类的叠层太阳能电池,钙钛矿/有机叠层太阳能
近日,第十九届中国可再生能源大会公布“2024年太阳电池中国最高效率”榜单,包括34.6%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世界纪录、27.30%单晶硅太阳电池(HBC)效率世界纪录、27.0%全背接触太阳能电池(TBC)效率纪录等6项隆基电池效率世界纪录入选。截止目前,隆基已实现在高温单晶硅太阳能电池、低温单晶硅太阳能
近日,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高纪凡带领的科研团队与南京大学谭海仁教授团队组成的课题组,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自然》(Nature)子刊)上发表研究论文,首次提出了一种在空气中可规模化制备钙钛矿/晶体硅叠层太阳电池的溶剂工程方法。研究揭示了在
近日,由福建金石能源有限公司高效太阳电池装备与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金阳新能源与华侨大学共同研发的首款钙钛矿/混合型BC(HybridBC)四端叠层太阳电池面世。经同一家第三方权威测试机构测试,该款叠层电池顶层钙钛矿电池(电池面积为0.1cm)的转换效率为21.34%,底层混合型BC电池的转换效率为12.6
4月7日,察右中旗委书记高森与林源控股集团董事长金胜骞一行举行新能源项目座谈会,双方就项目建设进行洽谈交流,并达成初步合作共识。座谈会结束后,高森、金胜骞一同见证了新一代高效晶体硅10GW太阳电池、10GW光伏组件智能制造项目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据悉,项目总投资50亿元。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能源材料与器件制造研究部研究员潘旭团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肖正国课题组合作,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中取得进展,制备出理想带隙为1.33eV的铅锡混合钙钛矿作为太阳能电池吸收层,通过定向锚定策略(STA)对钙钛矿空位缺陷进行精确钝化处理,获
11月16日,金阳新能源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宣布集团间接全资子公司福建新峰二维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新峰二维”)与集团策略合作伙伴福建金石能源有限公司(“金石能源”)拟共同建设高效太阳电池装备与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据报道,近期,由福建钜能电力有限公司与低温银浆制造商苏州晶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国产低温银浆成功导入HJT异质结太阳电池规模化量产。
近日,一道新能联合三峡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共同研发的用于钙钛矿/TOPCon四端叠层组件的底电池和组件技术获得重大突破,搭载一道新能双面TOPCon底电池的钙钛矿/晶硅四端叠层组件完成批量出货,开始应用于三峡能源50MW光伏先进技术发电示范基地,其中双面钙钛矿/TOPCon四端叠层组件电站容量为500kW,项目
11月20日,12thbifiPVWorkshopZhuhai2024国际峰会在珠海正式开幕,爱旭股份首席科学家王永谦博士出席题为“BC技术对未来光伏行业的重大影响”的圆桌论坛。他表示:“BC代表的就是单结晶硅电池最终的技术路线,我认为BC技术是最完美的晶硅电池技术。”爱旭选择BC技术并非偶然。因为晶硅的技术路线一直很
2024年11月,国家太阳能光伏(电)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主办的“卓越质控实验室”评选活动圆满落幕。英利光伏技术实验室凭借在质量控制方面的硬实力与卓越成果,赢得了专家评审组的高度认可,最终斩获金奖。此次评选共有13个实验室进入最终答辩环节,主办方对各实验室的质控课题立项、内部质控活动、管
11月29日,天合光能-复旦大学先进光伏技术校企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联合实验室”)签约揭牌仪式暨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此次联合实验室的成立是双方共建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之后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彭慧胜、陈奕峰代表双方揭牌)复旦大学校党委常委、校长助理、科研院院长彭慧胜院士
2024年,纷纷扰扰的尺寸争议终于尘埃落定,光伏技术竞争重回效率赛道。在这一年,N型技术强势占据主流地位。技术“三剑客”中,TOPCon凭借成本、产业链成熟度以及性价比等诸多优势,成功拿下了约70%的市场份额。但BC和异质结的追赶并未停歇,同样取得了显著进展。BC起势BC技术的优势在于高转换效率、高
11月27日,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发布关于《拟纳入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的技术清单》的公示,光伏建筑一体化用大面积碲化镉发电玻璃、新型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光储直柔园区/社区微电网技术、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关键支撑技术及应用等列入清单。原文见下:关于《拟纳入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
11月26日,京东方A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发布。关于公司布局钙钛矿项目的原因以及未来展望,京东方A表示,公司布局钙钛矿光伏行业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新能源行业在未来仍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有足够的市场容量支持公司的持续增长;二是从技术原理、器件结构、制造工艺、材料特性等方
当市场上TOPCon与BC技术激烈争论时,还有一项蓄势待发的技术——异质结(HJT)。同样作为最具商业化量产前景的n型技术路线代表,异质结优势包括工艺流程短、钝化效果好、开路电压高、双面发电率高等,并且低温工艺也使得其高效与低碳兼备。不仅如此,异质结也被认为是钙钛矿叠层电池的最佳匹配技术,有
“我对BC技术非常乐观。”近日,隆基绿能首席科学家、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徐希翔博士在12thbifiPVWorkshopZhuhai2024国际峰会上表示,“我相信在3-5年的时间内,BC将成为光伏技术的主力军。”在这场峰会,400余位顶尖专家、头部企业和知名机构齐聚,峰会主题聚焦于“双面BC技术”。在峰会现场,隆基对外展
当地时间11月13-15日,202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作为中国光伏唯一发言的企业代表,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出席峰会,并于当地时间11月14日与铜矿开发公司Freeport-McMoRan公司董事长RichardAdkerson和爆破服务解决方案公司Enaex公司首席执行官JuanAndrésErráz
2024年10月15日,东方日升重磅推出了异质结伏曦组件的升级产品伏曦Pro,并公告了这款产品的730Wp#x2B;的量产功率。不同于现在行业里大家能够看到的各种效率、功率的世界纪录或者是实验室数据,这次东方日升强调的是“量产功率”。730Wp#x2B;量产功率达成的背后离不开电池效率的提升和一些新材料和封装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