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企业正文

台湾昱晶、升阳科和新日光宣布合并 光伏产业“抱团取暖”现象出现

2017-10-19 08:26来源:证券日报关键词:昱晶新日光光伏企业兼并重组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0月16日,我国台湾三家光伏企业——昱晶能源科技、升阳光电科技、新日光能源科技联合对外发布消息:为应对太阳能产业高度竞争的态势与挑战,各公司董事会业已分别决议通过签署“合并意向书”,表达合意推动三家公司合并为一家公司之计划。根据计划,该合并将于2018年第三季度完成。

这一计划在太阳能业界一石激起千层浪,据记者了解,昱晶能源、升阳光电、新日光皆为我国台湾各具特色的太阳能产品制造商,均深耕太阳能产业十余年。除太阳能电池外,各公司在硅片、组件以及电站等太阳能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亦有布局。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称,“三家公司的合并计划在如今产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似乎是合理选择,可以视为一种‘抱团取暖’。同时,这也与我国台湾太阳能市场的蓬勃发展有关”。

合并为联合再生能源

根据上述计划,三家公司合并后,将更名为“联合再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拟由洪传献博士担任董事长、潘文辉博士担任执行长。

据记者查询,洪传献博士为我国台湾太阳光电产业协会理事长、新日光执行长,潘文辉博士为昱晶能源总经理。上述两人均在全球太阳能业界具有一定影响力。

公开资料显示,参与此番合并计划的三家企业分别为成立于2005年9月份,主要从事太阳能电池研发、销售,并在2009年1月12日于我国台湾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新日光;成立于1994年,主要从事太阳能电池研发、销售,2008年12月于我国台湾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升阳光电;以及成立于2005年8月份,持续专注于太阳能电池的生产与效能提升,并在创业两年后(约2007年)后成功上市的昱晶能源。

根据上述计划,三家企业整合为联合再生能源后,拥有约5GW太阳能电池总产能,未来2年~3年内拟将合并之组件产能提升至3GW以提高垂直整合度,且随着持续深化上下游产业链整合,下游太阳能系统业务将有机会于五年内达成每年1GW之目标。

虽然三家企业的合并,将使联合再生能源太阳能电池总产能仅略低于世界最大的电池厂通威太阳能,位居世界第二。但部分业内人士并不看好其未来发展,究其原因,三家企业的电池产能分散、设备效能也远不及近两年新扩线的电池产能,除了PERC能力较为成熟、采买原材料议价能力增强之外,其实综效难以发挥。

合并前景有利有弊

据了解,虽然昱晶能源科技有上游硅片产能,新日光能源、升阳光电有下游组件产能,但其实产能均远低于电池片,例如作为主要销售的组件,三家的组件总产能不到1GW。

业界还认为,回顾过去三家企业的发展,其均有约60%-70%的订单都销往大陆、或大陆厂商的东南亚海外组件厂,因此,三家企业销售客户重叠性高。

总之,合并若未能使成本显著降低,联合再生能源在销售面上的进展,就很难与合并前产生太多变化。据悉,目前我国台湾电池厂商生产成本仍然与大陆电池厂商有接近0.02美元 / W的差距。

当然,合并的一大好处在于采购端,过去一年,我国台湾电池厂总是面临硅片断货问题。若产能合并,供应商对合并后的“大电池厂”或许信心、供应意愿都将增强,让未来的采购较有优势。此外,在研发端,昱晶能源、新日光的强项在于单晶PERC,升阳光电的强项则在多晶PERC,且新日光另有异质结(HJT)研发经验,三家企业合并之后,或可互通有无、促进研发。

早在2016年时,我国台湾设定了太阳能发电在2025年累积安装达20GW,以及装机目标1.52GW的两年计划。彼时,业界分析称,若计划顺利进行,2017年,我国台湾太阳能需求将达到900MW,与泰国一同跻身全球前十大太阳能市场。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台湾经济部能源局公告称,2017年趸购费率较2016年下降3%~6%,但若采高效组件,将可加成6%,使费率与2016年相近甚至更高。此外,为鼓励安装率较低的北部区域与推广离岛的分布式装置系统,以上地区均享有15%的加成,对未来两年推广屋顶型安装量将有一定的激励效果。而这对未来的联合再生能源似乎都是有益的。

原标题:光伏产业现“抱团取暖”现象我国台湾三家太阳能企业宣布合并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昱晶查看更多>新日光查看更多>光伏企业兼并重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