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浙江教授应宜逊:太阳能应成中国能源战略新核心

2014-02-25 11:00来源:上海金融报关键词:太阳能发电太阳能教授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去年冬季以来,出现在我国的大范围、高强度、长时间的雾霾,再一次告诉我们,我国的能源使用结构必须作根本性调整。

目前,我国在能源使用方面存在两个大问题。一是耗量大、效率低。2012年,我国的人口占全球的19%,GDP占全球的10%,能源消耗总量却占全球的25%,单位GDP的能耗是全球平均值的2.5倍(美国的3.3倍,日本的7倍)。二是能源结构欠佳。2012年,我国消费一次能源折合标准煤(按7000千卡/吨计算)36.2亿吨,其中,煤炭68.5%,石油17.7%,水能7.1%,天然气4.7%,核能0.8%,其他1.2%。也就是说,对环境污染最厉害的煤炭占了近70%,而可再生的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占比很小(水能对环境的破坏很厉害,不能列入清洁能源);同时,油气的进口比例太高,超过一半。综上,我国在能源领域面临两大任务:努力降低单位GDP能耗;调整能源结构,提升清洁能源比重,降低油气的进口比例。后一项任务更为迫切、重要、艰巨。

调整、优化能源结构要遵循两项原则,一要依据国内能源资源的禀赋,尽可能“扬长避短”;二要有明确、坚定的长期战略,能够持之以恒。国际上,美国的能源结构调整是较为成功的。原来,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对中东石油有着强烈的依赖,经济上、战略上都甚为被动。为了改变上述格局,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就致力于执行以开发国内丰富的页岩气(储量占全球13%)为核心的长期能源战略;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形成成熟的开采技术—水力压裂法,使得这种比石油更干净的能源实现了商业化生产,产量突飞猛进。2012年,美国的页岩气产量占天然气的37%;2015年,美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2020年,美国将成为油气净出口国。

虽然,我国有着比美国更丰富的页岩气资源(储量占全球19%),但是,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不宜简单地搬抄美国做法,走以开发页岩气为核心的道路;而应当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选择长期效果更好的道路,即以开发太阳能为核心的道路,并且用15—20年左右的时间达到基本实现。主要理由如下:

1、我国的页岩气埋藏较深,地质状况远比美国复杂,不能简单地依靠引进美国技术来开采,而需要继续“自主创新”;同时,使用“水力压裂法”开采页岩气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而我国是缺水国家,水资源贫乏。

2、我国拥有全球最丰富的太阳能蕴藏。在面积约6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藏北高原,年日照时数超过3200小时,单位面积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超过200千卡/平方厘米,最高的地区甚至达到260千卡/平方厘米。如果光伏技术的转化率达到20%,那么,面积1平方公里的太阳能电池板,一年中所发出的电能便相当于4万吨石油(热值以10000千卡/千克计算)或者6万吨标准煤。如果到了2030年,我们开发利用了藏北高原的1/10,即6万平方公里,便可以获得相当于36亿吨标准煤的能源,大体与2012年我国消费的一次能源总量相当。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太阳能发电查看更多>太阳能查看更多>教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