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原材料及辅料多晶硅评论正文

中国光伏产业的“罪”与“罚”

2014-01-21 09:20来源:品牌中国网关键词:光伏产业光伏企业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今年以来,关于中国光伏企业深陷泥沼、迈入“寒冬”的报道几乎天天充斥着网络。尚德施正荣退居二线,赛维彭小锋面临破产,很多光伏企业从巨赢跌入巨亏、开始大幅裁员……。一时之间,光伏市场哀鸣遍野,一片凄惶。

昔日如火如荼、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何以在短短几年之内就夕阳西下了呢?是欧债危机所致?是美欧“双反”引发?那企业和政府又都做了些什么呢?

光伏企业:没有最大,只有更大

随着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光伏发电因其清洁、安全、高效等特点,成为各地政府普遍关注和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从而拉开了光伏项目上马和产能扩张的序幕。各地前赴后继、近乎疯狂,中国迅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国。

盲目的投资与扩张,即使在遭遇美国“双反”时也没有停歇。许多企业对美国高额的惩罚性关税置若罔闻,一度进行自杀性销售,赔本也要扩大产能,进一步加剧了产能过剩。有资料显示,全球产能约为100吉瓦(GW),而需求仅为30-50吉瓦。

产能扩张的无序与失控,带来了激烈的国际反弹。前期世界上有多家公司宣告破产,其中包括德国的Q-cells和Solon以及美国的Solyndra和EvergreenSolar。过程之中,多晶硅的价格也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起落,由最高400多美元/每千克最低跌至20多美元/千克。

不仅如此,企业一味地专注于产能扩张,却忽视了相应技术标准、质量标准、评价体系等准入门槛的建立,不仅制造出庞大的市场泡沫,也使这一新兴产业陷入低端化泥潭。

毫无疑问,欧美“双反”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太阳能产能在信贷驱动下快速扩张才是这次“光伏危机”真正的罪魁祸首。有专业人士分析,在太阳能行业从过剩产能“危机”中复苏之前,全球一半的太阳能产能需要关闭。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光伏企业查看更多>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