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零部件蓄电池评论正文

储能:新能源领域投资下一片热土

2013-11-05 13:57来源:《光伏产业观察》杂志 王梓关键词:储能太阳能风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这种巨额投入,设备厂商显然无力承受。但随着新能源发电的不断加码,其并未放弃探索低成本储能设备发展道路。目前我国储能技术呈现多种路线。据不完全统计,储能根据不同领域需要已有10多种不同的技术路线。然而我国与储能相关的企业铅酸电池厂商、锂电池厂商、控制逆变厂商以及一些关键材料厂商相对较成熟,除此之外其他的储能设备厂商并没有形成规模。

中国电科院电工所所长来小康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要降低储能成本,则首先要破解储能电池的安全性、循环寿命等技术难题。这些技术的突破是储能实现产业化的前提。国内的电池企业大多从贴牌生产做起,即便储能规模上升也很难真正获益。要打开储能下游空间,需沿着高安全、长寿命、低成本的方向加大研发投入。

市场潜力巨大

储能产业作为新兴战略性产业,已被列入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纲要中强调储能是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加强城乡电网建设和增强电网优化配置的依托技术。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工信部等部门已开始酝酿储能领域的多项政策,助力清洁能源发展,加大对储能行业的支持力度。

政策信号的释放,为储能产业发展打开了一扇窗。从市场方面来说,储能技术在智能电网的构建中存在着确定性的投资机会,不同储能技术在技术成熟度、应用领域、产业化进程等方面存在差异,主要的市场机会集中在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镍氢动力电池、锂离子动力电池等方面。据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助理、鄂尔多斯大规模储能技术研究所所长谭春青介绍,预计到2020年,国内整个储能产业的市场规模至少可达6000亿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