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评论正文

探路德国太阳能产业 中国投资商日渐成熟

2013-09-06 09:44来源:中国贸易报关键词:太阳能产业屋顶光伏电站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人们一定还记得:在2002年,TCL[微博]集团收购德国施奈德电子公司。从战略上讲,TCL的兼并之举是正确的,但在具体操作上操之过急。对TCL而言,最有价值的是施耐德公司的品牌。但由于中国的电视机受欧盟反倾销措施的限制,TCL很难充分利用这个品牌。显然,施耐德公司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都要靠TCL输血才能维持下去。最终,TCL因不了解德国的法律,加之管理和市场战略失误,不得不关闭工厂,兵败麦城。

目前,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做越来越多的投资功课,但欧洲中国总商会秘书长闫宗伟依然建议,无论中国企业通过哪种形式投资德国,首先要考虑海外市场和本土市场在各方面的差异,不能忽视律师、税务师等专业团队的重要性,要搜集足够多的信息,寻找一些合适的联系人去认识和了解细分市场的各个方面。其次,再考虑一些具体问题,比如出口是否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最有效途径;企业是否有雄厚的资本、专业知识、优秀的员工和生产能力,来有效实现海外发展战略;产品在欧洲是否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等。

“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本土化问题”。欧洲中国总商会副秘书长赖炫均认为,中国企业来到德国,其思维还是“中国模式”,但德国人和中国人的思维不一样,他们处理同一件事情的方式也不一样,而公司有德籍员工,其管理模式也不一样,所以应该从多方面来理解“本土化”这个概念。总之,中国企业这几年在欧洲的投资越来越多,要走得好、走得稳,不但要有经济实力,还要了解德国的法律和投资环境。

一位民营企业的老板也深有感触地说:“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和德国企业打交道。我们发现不仅与对方在法律、语言、金融、税收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而且深深受到对方严谨的管理方式和经营哲学的影响,这些也与我们不同。我们深知中国和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经贸合作可以大有可为,但同时又不知如何下手。”

这仅仅只是投资与融合的开始。投资与融合,并不是不可能调整好,还需要时间和耐心,解决本土化难题还有待时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太阳能产业查看更多>屋顶光伏电站查看更多>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