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企业正文

多家上市公司“大手笔”入资光伏项目

2013-07-25 14:37来源:solarF关键词:光伏行业光伏项目光伏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信贷开闸:雪中送炭还是雪上加霜?

国务院7月15日发布的“国八条”就银行等金融机构如何支持光伏产业做了指示:要根据光伏产业特点和企业资金运转周期,采取灵活的信贷政策。这意味着“防火防盗防光伏”的一刀切式信贷禁令将出现改观,银行对光伏业的资金输血有望重启。对于饱受“钱荒”之苦的光伏企业来说,缓解资金链紧张是它们走向全面复苏不可或缺的必经之途。但就眼下来看,大多数光伏企业资产负债率高、存货周转率较长、偿付能力差也是不争的事实。此时银行贷款开闸,究竟是雪中送炭,还是雪上加霜?这是个问题。

今年一季度,实际到手的借款中,亿晶光电、海润光伏和ST超日分别为6亿元、4.78亿元和0元,而去年同期则是9.38亿元、19亿元和13.4亿元,显然各家光伏公司筹措资金都相当困难。另一方面,上述三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已分别达到75.51%、72.7%和87.27%的高位。再不融资,资金链断裂就是死路一条;短期内大量借贷,只会令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更高,甚至走向资不抵债。何况很多企业拿到贷款后,第一件事很可能并非去投资生产项目,而是偿还其他银行即将到期的贷款本息,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最终还可能催生“以贷养贷”的恶性循环。此前光伏业之所以成为信贷雷区,债务违约频发,与信贷泛滥大有干系;如今拨乱反正之际,万不可重蹈覆辙。

说到底,“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中国光伏业目前仍是大病未愈、体质尚虚,所谓“中兴”言之尚早。“国八条”新政算是对症下药,但药力见效尚待时日。企业投资也好,银行放贷也好,还应顺势而为、量力而行。为了尽早复苏而下猛药、打激素,或能见效于一时,中长期来看却是欲速而不达;甚至可能饮鸩止渴、适得其反。步步为营、循序渐进,光伏复兴的中国梦才会离我们更近。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行业查看更多>光伏项目查看更多>光伏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