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光伏光伏系统工程电站EPC市场正文

探析“寒流”之下龙岩光伏产业的困境与出路

2013-07-24 11:43来源:闽西日报关键词:光伏产业光伏电站光伏企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上游企业:遭遇重创踟蹰而行

“情况很糟糕,很严重!”7月16日,当记者探问企业目前的生产状况时,上杭某硅业公司负责人温思汉连用了两个“很”。该企业是最早落户龙岩的硅企之一,生产的工业硅80%以上出口国外。这个产能1万吨的硅企,今年以来只生产了几百吨,现在基本停产。温思汉介绍,2009年以后产品出口开始下滑,工业硅价格不断走低,由高峰时的每吨1.6万元跌至去年的每吨1.2万元,加上人民币汇率降低,用工、用电等成本又不断上升,企业越来越不好做。去年以来美欧“双反”调查,使我国光伏产业链下游的出口企业陷入困境,并很快波及产业链上游的硅料、硅锭生产企业。雪上加霜,最终逼停了他们的企业。该企业的困局不是个案,而是我市光伏产业上游企业当前生存状态的普遍写照。

图为成功实现并网发电的连城一家光伏电站显现生机。

“六七年前,光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朝阳产业备受我市投资者青睐。”龙岩市光电信息行业协会会长沈清全介绍,依托闽西硅矿资源和原有工业硅生产基础,近30家光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主要生产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微硅粉等太阳能发电材料,集中于上杭、连城、新罗等地。但好景不长,随着全球光伏产能的过剩,很多企业设备才刚安装好,市场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价格暴跌,产品滞销。

两条多晶硅生产线上空无一人,机器落满灰尘,数十吨多晶硅半成品积压于仓库,厂区一片萧瑟。这个曾经被认为“前景无量”的连城某硅业公司,已完全停产。“光伏产业是一个大蛋糕,但并不像大家当初想象的那么好吃。”该企业负责人谢狄声坦言,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研发投入大,这么多年来企业其实没赚到什么钱,盈利部分基本用于技术研发、购买设备的再投入了。他们的硅业公司2006年建成,主要生产5N太阳能级多晶硅,2008年市场开始走低,2009年陷入半停产状态。“总抱着市场会转好的希望,一直硬撑着,但等来的情况却是越来越糟糕。”谢狄声说。

“光伏产能过剩是一方面原因,更重要的是欧盟补贴光伏产业并对我国进行倾销。”谢狄声说,前五六年进口的6N太阳能级多晶硅每公斤高达1000元,后来急剧下降90%,现在只要100元,我们的产品再怎么降低成本,价格也不可能下降这么多。卖不过国外的,光维护停产设备、付银行利息等,一年就要60万元。如果企业自有资金不够、政府又没有大的资金扶持,企业根本无法抗衡市场的冲击。”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产业查看更多>光伏电站查看更多>光伏企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