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光伏行业毛利润“蜗牛式”复苏

2013-06-03 14:43来源:证券市场周刊-市场刊关键词:光伏企业光伏行业英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危机根源还在产能过剩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27个欧盟成员国中,至少有14个国家明确反对向中国光伏产品征税,另外还有3个国家“很可能”也投了反对票。但由于此次只是“摸底”投票,他们的反对票对欧委会6月6日前将做出的“双反”初裁不具有法律约束力。而且欧盟成员国并没有贸易权,一切决定将由欧盟委员会在今年底做出最终裁决,但同时还需要得到成员国的同意。随后记者又采访了国内其他一些大型光伏企业,得到的答案很相似。这些公司坦言:“都十分关注此次“摸底”投票,虽然此次投票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但是能够为年底的最终裁定起到一定的影响意义”。

从目前的态势来看,欧盟内部已经出现了动摇,包括德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对此次欧盟委员会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47%的关税给予了否定意见,这将对年底欧盟委员会的最终裁定起到一定参考作用。对此梁田告诉记者,造成此次光伏危机的最根本原因还是我国光伏产能严重过剩,各个生产企业为削减库存,抢占市场大打价格战。就算欧盟最终裁定不对我国光伏产品实施“双反”政策,我国光伏企业想要彻底扭转困境也相当不容易。

首先,决定公司能否盈利的主要根源在于公司产品的价格,目前我国光伏组件产品的价格虽有反弹,但各大光伏公司产品的利润都被压得很低。以组件为例,如果组件产品的价格不能上涨,那么公司的毛利率就不能提升。就算欧盟不对我国光伏产品进行“双反”,也只能在销量上对光伏企业带来利好,这就会造成放量不涨价的格局。

其次,光伏行业各公司的现金流受到此次危机影响,均出现大幅降低。为了补充现金流,光伏企业就要通过贷款等方式进行融资。从2009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就开始明令收紧多晶硅项目再融资。目前各大银行也是“谈光色变”,光伏企业想从银行贷到款,简直比登天还难。

虽然英利只是生产组件的一个微观个体,但英利近几年来由巅峰到困境的遭遇,能够很典型地代表我国光伏行业的发展历程,想要真正战胜此次光伏危机,最重要的还是需要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不再盲目地大干快上,同时积极扩展国内和东南亚市场需求。光伏产业危机只不过是我国产能过剩的冰山一角,在这个危机过程里,市场发挥了一定淘汰作用,这点是可喜的。但愿复苏过来的光伏业不要再频频被政策信号误导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光伏企业查看更多>光伏行业查看更多>英利查看更多>